转眼已是2024年,去年底的那种热烈气氛,似乎还未完全消散。2023年12月26日,本来是个普通的日子,但因为是一位老人130岁的诞辰,所以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我们看到,有无数尊敬和热爱他老人家的追随者,怀着赤诚和炙烈的心,奔赴韶山,聚集在故居和铜像广场。我本人并没有去,可当日韶山的影像通过网络雪片般地飞来,让人心中忍不住激动,像是度过了一个伟大的节日。这一天,韶山仿佛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的中心,虽然地球上还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重大事件,有喜有悲,悲比喜多,但似乎很难再找到一个地方像韶山这样能汇聚人心,很难再找到位已逝之人能在如此广大的人群心中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真是感天动地的情景。
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已经延续多年,并且温度不断上升的“毛泽东热”当中。不同于毛主席在世时的几轮毛泽东热,现在这轮毛泽东热并没有官方的助力,而是人民在历史和现实的纠缠、呼应和对比中,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这一方面要归功于毛泽东思想穿越时代的现实力量,还要归功于继承和传播毛泽东思想的良心学者和启蒙者们,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现实的教育。如果没有现实的鞭打,我们可能很难理解毛主席当年的忧心和所作所为。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轮延绵多年的毛泽东热还具有“突围”的性质。今天的一个人,如果他能够基本准确地理解毛主席的一生,并因而崇拜和爱戴他,证明他由于某种机缘,已经层层穿过了由各种谎言和谣言编织而成的迷雾,见到了真正的阳光。这本身就是一件颇为不易,又难能可贵的成就。可能为此,他的物质生活并没有发生改变,甚至有可能变得更为不易,但精神的空间将会因为“闻道”而从此不同。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理解和爱戴毛主席的人已经非常庞大,这从韶山、毛主席纪念堂等红色景点涌动的人流可见一斑,从网络舆论上也能感受到。但从相对比例来说,情况可能尚不能称为十分乐观。甚至在一些空间内,对毛主席的误解还大面积地存在着。比如在本人的微信朋友圈内,关于毛主席130周年诞辰的转发和状态主要来自各地红友们,而日常接触的亲友和同事,则寥寥无声。在当今这个网络社会中,沟通方式的便捷让抱有相似观点的人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彼此,但同时要警惕的是,一间间小屋子的温暖,并不能代替整个环境的严寒和冷酷。随着微信取代微博成为社交第一工具,原来微博上相对比较开放的讨论平台,被一个个微信群所取代。微博空间内不同意见的交锋,越来越被替换为微信群内的抱团取暖。特别是随着基于大数据的内容推荐算法日趋成熟,每个个体看到的,都是他自己希望看到的,或者某个更高的“权威”希望他看到的,我们的口味可能正在被定向喂养。我们在某个空间说的话,因为听者都是怀着相似观点和立场的人,可能意义很小,对改变大环境几乎不起作用。突破这种信息空间的“楚门的世界”,需要我们勇敢走出心理上的舒适地带,真正抱着客观的精神,冷眼观看世界和人生。
这让我想到《人民万岁》这部记录电影上映时的一件事。网上有一位红友说,自己抱着很大的热情走进本就排片不多的影院,却发现偌大的影厅只有自己一个人。相似的遭遇本人也遇到过,那是几年前,陈力导演的《古田军号》正在上映,其中形似神更似的青年毛泽东形象,相对于以往荧幕上的毛泽东有了巨大的突破,受到了一些良心学者的大力推崇。然而当本人走进影院观看时,却发现整个影厅被自己包场了。甚至由于自己晚到了15分钟,本来还在为错过开头而懊悔,但直到自己走进影厅,放映员才“贴心”地把放映机打开。如果我不来,这很可能是场取消的电影。而旁边影厅的人气却很旺,因为那儿放映的是某个美国大片。那一刻的滋味,真是五味杂陈。我们遭遇的环境,不仅仅是对毛泽东的敌视、故意的歪曲,以及无意的误解,恐怕更是大众对政治的冷漠。毛主席当年特别重视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号召青年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教育后代要保持阶级觉悟,警惕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可惜现实的情况,恰恰走向了毛主席期望的反面。在泛娱乐化中迷失,对政治问题不闻不问,不觉悟或反向觉悟,这样的人民,正重新形成了鲁迅的那座铁屋子。
当然,历史上似乎也并不存在一个觉醒者占大多数的时代。即使是在毛主席在世之时,绝对数量意义上的人民大面积觉醒,也并不等于相对数量意义上占大多数比例的人民已经觉醒,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翻盘。大多数人还是时代的随波逐流者,这可能是历史的常态,也实在不值得去抱怨。这也让人愈发佩服毛主席,如何以个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但让中国从最黑暗的时代走了出来,还为人类历史长河上留下了虽然短暂但意义永恒的阳光灿烂的年代。
当今如果一个人整体上对毛主席持肯定态度,赞美、爱戴毛主席,并不代表他真正理解毛主席,因为毛作为一个伟大人物,必然可以很复杂地解读。有国家、民族主义意义上的毛泽东,也有阶级、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毛泽东,还有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毛泽东。有的人赞美毛,因为他确实是人中之神,他的文治武功,他的人格魅力和能量,他的智慧和思想,连他的对手都无法否定。他还是党、军队、国家的缔造者,是中国的华盛顿,让中华民族重新挺起了腰杆。如果没有他,“我们还要摸索几十年”,这是后来者永远无法否认的事实。
但仅仅以这些去肯定他,恐怕远远不够,甚至会失之浅薄。记得一位良心学者曾经将毛的一生总结为三个28年。第一个28年,修身沉潜,参与建党;第二个28年,革命抗日解放,建国;第三个28年,兴业建设,并在最后十年领导了继续革命。大多数当世之人对前两个28年均无异议,对第三个28年,尤其是最后十年却语焉不详,甚至以“错误”否定之。可是,如果你只理解毛的前两个28年,并不代表你理解了三分之二的毛泽东,事实恐怕是你理解的完全是一个毛泽东的虚像。如果你不对毛的最后十年有种心心相戚之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重上井冈山,为什么要在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大国家机器后,发觉这个国家机器有变质的危险,又亲手将其砸碎,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世英名,那么,你肯定和热爱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毛主席。因为,这个韶山冲诞生的农家子弟,他希图的伟业不是一家或几家的兴盛,而是万亿家的幸福和繁荣。“跳出历史周期律”这样的词语恐怕在他眼里都太过功利,他是要永远和受压迫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站在一起。他曾是被压迫者的救星,也是被压迫者不灭的图腾,是压迫者回避和曲解的对象。甚至可以说,你理解了毛泽东,也就理解了佛。
现在正是2024年的数九时节,我们经过了伟人的130周年诞辰,也即将迎来毛主席逝世48周年。在他老人家物质和精神遗产的庇护之下,浑浑噩噩之中四十多个年头已经过去。在世界很多地方战火纷纷、民不聊生的同时,我们还能相对安稳地过日子,这是老人家的福泽和恩惠。但随着资本主导的科技让人类社会的加速演进和发展,继续坐享这种庇护和恩惠已经不可能,所以我们要重新回归毛主席的思想,因为他才是危局之中的诺亚方舟和定海神针。
我记起2023年9月9日那天夜里,红友圈们情感热烈,世界依然不温不火。我坐在车厢里,外面下着大雨,广播中忽然播放起逃跑计划的那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越过谎言去拥抱你/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靠近你。”
我不知道这首歌的词经历了怎样的精神历程,我只是特别想把这首歌献给毛主席,以及当代所有主席思想的追随者们。这首歌可能不如数十年前的那些红歌情感热烈和充满阳光,却有一种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深沉的含蓄。愿未来更多的人,能够越过谎言,找到夜空中最亮的星,在他的指引下,一步步前进,期待和迎来黎明。
2024年1月6日~13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