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青年时期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时候,遇到了一批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如杨昌济、徐特立,还有黎锦熙、方维夏等先生,这其中还有一位“最坏”的先生,之所以把最坏打上引号,因为他也是最好的老师之一,只不过他的好是通过“坏”,通过故意刁难学生体现出来的,而且这也是中国传统社会里好老师常用的方式,在禅宗里叫做棒喝。事实上,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超级人才往往都是经过磨练出来的。毛主席后来提到自己之所以能够写得一手比较像样的文言文,也就是得益于袁老师的教导,并迫使自己下大功夫研读《韩昌黎先生全集》的结果。袁仲谦先生的想法说法做法,对于调教“最顽劣”学生是不可少的,也是行得通的办法。
袁仲谦先生出生于1868年的同治时期,比毛主席年长25岁。袁仲谦少年时期就曾被称为“奇才”,曾在29岁那年被选为光绪丁酉科拔贡。
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
按照袁仲谦的才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袁仲谦因为生病并没有进京,错失了这次大好机会,只能在当地开馆教学。到了1912年,他带着家眷从居住地保靖县回到了老家新化县,然后第二年春天进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后来合并该称湖南一师——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毛主席和袁仲谦先生是同一年进入该该校,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国文老师。
袁老师对毛润之这个学生,可谓因材施教,主要的办法就是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
毛主席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教育培养了大批干部,老人家也吸收了袁仲谦这位“最坏”老师的一些做法——暂时不能被人理解,可是一旦醒悟过来,就会有惊人的动向。
01
袁老师故意刁难:
给毛润之的作文打了40分
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第7集里,主要的情节是讲袁仲谦先生与毛润之的一场“冲突”的。
可以把这个过程分成三段来分析。
第一部分,“冲突”起因
毛润之用梁启超的行文风格,从一般意义讲是没有问题的,但袁老师的想法是要从特殊性角度来看的,否则就想不通。那个时候,毛润之就是这么想不通的。问题是,袁仲谦先生为何不直接告诉他的学生呢?这就需要往下看了。
第二部分,黎锦熙、方维夏、杨昌济三位老师对毛润之教导
黎锦熙和方维夏两位先生,肯定是相当有德识才学的老师,但他们依然说服不了毛润之,在和孔昭绶校长商量之后,决定请杨昌济先生出面来劝导毛润之。果然有了突破。
第三部分,杨昌济老师说服毛润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到袁仲谦老师家认错,袁老师借给毛润之一套家传的《韩昌黎先生全集》。
这一部分格外精彩。
毛润之两个维度的醒悟,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即使在今天,依然是有启发意义的。
第一个醒悟,是杨昌济老师的点拨,让他不仅感觉自己的错误在理中的情——那是袁老师“刁难”的敲击——别的老师很难下得了这样的手。
第二个醒悟,是在到了袁老师家,袁老师依然不依不饶,让他在雨地里站了通宵,才放他进屋,这是情中的理——“狠心的爱”才会让毛润之彻底从过去的“我”——那个还放不下自己的人——彻底走出来。
这就是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这个时候,毛润之有了归零心境,也就能够在老师那里从头开始,接受教导。
正如方维夏老师说的,毛润之一旦醒悟过来,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02
伟大导师毛主席:
把最好的老师和“最坏”的老师融为一体
我曾经和我的学生讨论过这样的问题:
最好的老师是怎样的?
最好的老师是在最坏的学生那里体现出来的。
之所以说毛主席是最好的导师(老师),是因为毛主席把最坏的学生,如日本法西斯——藤田茂中将等一批日本战法改造成人,把杜聿明、王耀武等一批国民党战犯改造成社会主义新人。
这里还要说一下,毛主席还充当了“最坏”的老师,也就是像袁仲谦先生那样的人,这主要是针对党内的同志来说的。
毛主席是不是“狠心”要干部下放劳动,接受工农的再教育?
毛主席是不是对高级干部要求格外苛刻,再大的功劳也不能忘本,不能有丝毫的特权意识,否则就严惩不贷。
毛主席作为“最坏”的老师,的确也得罪了不少人,不过在毛主席逝世后,终于有大批像王震将军这样的老同志醒悟过来了——“毛主席至少比我们早看50年”——这恐怕是这样的人的共鸣。
所以,毛主席既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把鬼变成人;也是“最坏”的老师,只有他敢于充当“恶人”去做那些短期内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接受不了的“苛求”。毛主席是超越了他的老师,包括伟大导师马恩列斯的伟大导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