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好了这个题目却没有写,因为所谓的“张公”容易混淆视听,这样一拖竟是3年多了。今天在去龙江县龙兴镇的路上就给自己此行定了任务:再览冬日张公馆遗址,完成此题。
此行是参加一个张姓朋友儿子的新婚宴,席间我就与同桌的当地人聊起张公馆,他们有的说早拆没有了,还有的说以前就是这位张姓朋友的老宅。我不置可否,还担心这位张姓朋友与张公馆主人有什么渊源呢!当这个问题被众口否定后,我已经草草吃完了,便想着抢时间前去一饱眼福了。因为张姓朋友事先和我讲,已经安排好了送我回县里的车,我担心受时间的约束,没有与朋友招呼便按照镇里人的指点暗暗出发了。
我来到龙兴镇中学,经更夫同意走到后院看到了张公馆冬日的景象,也与电脑曾查到的资料大体一致,只是房顶有些雪,正房前有两棵不知名的小树,树干秃秃的静立在那里。我不禁因为这残留的遗迹没被全拆而窃喜。
张公馆是奉系军阀张作霖所属骑兵旅长张奎武的家眷住宅,始建于20世纪初,目前所存建筑占地1764平方米,为独立的两座南北朝向(俗称正房),主体建筑为青砖瓦,四合院式建筑。正房坐北向南,长19.4米,宽8.5米,两厢房一座坐西朝东,一座坐东朝西,两座厢房均长11.3米,宽7.0米,与厢房相接的东、西两配房均长7.5米,宽7.0米。其中西侧建筑比较完整,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与东西两厢房相接的两个配房已用现代建筑材料进行了改建,原建筑面貌全无,属现代建筑,建筑内部与墙体有部分改变,但大的格局没有改变。东侧建筑正房建筑被整体拆除(何年何人拆除尚未查证),只有东西两厢房建筑尚在,但建筑墙体已经有较大倾斜,有部分墙体有较大裂缝,顶瓦已经全部为现代材料。
张奎武,吉林怀德县人,清末民初为匪。后到黑龙江省,被许兰洲收编任命为骑兵营长。民国6年(1917年)始,得到奉系军阀张作霖的赏识,先后升任奉军29师骑兵26团团长、黑龙江第二骑兵旅旅长兼任中东路临时警备司令、呼伦贝尔镇守史兼任哈满护路军司令(后自辞正职兼任哈满护路军副司令)等职,屯兵满洲里一带。 民国11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张奎武于姚马渡夹击直军一昼夜,伤敌数百,擒敌数千。但由于西路军16师哗变,失利后撤回黑龙江省。1926年,因其四弟及长子通匪,倒卖军火被告发,受到了督军吴俊陞指责,气恼病故,时年50余岁。
龙兴镇所处独特的地理环境,属松嫩平原与大兴安的过渡地带,是进入兴安岭腹地的重要通道,也是山货、皮货等交易枢纽,所以张奎武选择这里建张公馆也不是偶然的,说明他是很有经济眼光的。其眷属巧取豪夺占地1200垧,并在街内设有“吉兴源”大百货店2处,开烧锅(酒厂)兼粮栈,常年雇工百余人,成为龙江县有名的靠剥削致富发家的官僚地主,或者说资本家。我不知,这是否是龙江县当年资本主义的萌芽?
漫步张公馆遗址,它虽然填补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空白,也能够给人们以历史的厚重感,但是该遗址的主人终究不是什么大英雄。实际上,他是剥削阶级的一个代表。
抚今追昔,他们当年对劳动人民的压榨剥削和今天某些为富不仁的企业家是没有什么两样的。所以,我以为该遗址应该以一个批判性的活教材形式予以保存,让人们认识到,我们的国家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要消灭两极分化,最终是要回归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张公馆遗址的保存,绝不可以看做剥削成性大官僚地主家族荣耀的展示;更不能看做是给军阀地主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如果那样看,一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被颠覆了、一切地富反坏右都宣告复辟了……因为其荣耀、显赫的背后是被剥削阶级的血泪!
2016.12.24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