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酝酿已有7年时间。2001年,由69位两院院士联合发出了倡议书。复旦大学课题组葛建雄教授提出建设“文化副都”的标志性概念,其后,有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多家机构参与论证考察,最终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在曲阜与邹城之间的九龙山上建设。 项目投入是300亿元。但同时也有上百位委员代表要求重新论证。
据说修建文化城的初衷来源于钱其琛总理曾经感触过,说人民的心灵有了内伤,丧失了信仰,心碎了。”1995年,江泽民也提出一个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国家传承一个“文化纽带”。
但“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还是不建,媒体上争论的很激烈。
安家瑶称,文物要保护,但不需要富丽堂皇,不必人为建造“圣城”.中华文化标志城是打着文化名义破坏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环境,发改委应慎重论证,否则不仅是对“国库”的浪费,还会引起各地争相效仿。
有委员质疑是“文化浮华”
我们千万不要把“中华文化标志城”这项百年工程当作秦始皇的“文化长城”,劳民伤财,弄不好还会建成豆腐炸工程,让世人耻笑。
“中华文化标志城,站在了世界的高度,历史的高度,来辐射、强化我们传统的中华文化,真正成为一个标志,成为文化承托的载体,文化辐射的中心。” 钢琴家孔祥东认为。
有的认为“中华文化标志城”是为了政绩;于德清认为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卷土重来,否定了炎黄,也垄断了中华文化。
更有言辞激烈者说“大兴土木为尊重一个已经死了很久的古人,在现代社会有必要吗?”
笔者以为在人们对儒家文化认同还没有达成共识时,草率武断的建设这么一座文化城,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凝聚华人的作用,甚至相反会伤害撕裂人们的感情。从这场大辩论中我们还可以清晰的触摸到不同利益阶层的表达强度和差异,况且争议也表较大。但支持的意见也不少。
有人说“从汉代开始,儒家学说成为民众一直恪守的伦常关系及生存哲学,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骨子里。虽然现代社会儒家学说已经不是必修课程,但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推翻此学说就等于推翻整个自然伦常!因此修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是 “经世之伟业”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
但笔者认为修建“中华文化标志城”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任何一个条件。
大雪灾刚过,三峡大坝和奥运馆所也已经耗费了很多资金,在这个节骨眼上再谈修建什么文化城无疑是不符合天时的,那些支持的人于心何忍呢?曲阜是圣城,修建大规模的文化城会不会破坏原来的风水?在压在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还没有搬去之前,在通货膨胀没有结束,物价没有回落,社会保障没有建立起来,贫富分化没有解决之际,大谈修建文化城显得很残酷虚伪,甚至有点滑稽。
再说政治改革还没有完成,谈修建文化城是不是有点早了点?按照逻辑,应该是在政改有点成绩后再谈这个符合逻辑顺序,人们有东西看到眼里,能感受到什么变化后,谈修建文化城还值得考虑。否则就有点次序颠倒的感觉。
其实修建文化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澄清,不能打马虎眼,比如国人对孔子学说还没有达成共识,毛主席时代为什么大批儒教和孔老二,我们现在突然来个大转弯,显得太唐突。
物化了儒学文化会不会成为“鸡肋”?成为少数人敛财的工具?它以后庞大的修缮维持运转费用如何保证?
庞大的“中华文化标志城”会不会破坏曲阜圣地的风水?
孔子和他的儒学能否作为中华文化的统一价值标杆?是不是还会被打倒?总之,一些人的动机不纯,建议说服力不强,是人们抵制的最大原因。
心灵的文化大厦已经荒废太久,能否靠这花费300亿元的一副猛药治好?医治沉疴已旧的文化病需要长时间的调理才行,临时抱佛脚实在是太晚了。发展是硬道理,可惜我们那时没有一并提出“文化信仰也是硬道理”,企业改制,下岗工人,三座大山等现实问题已经把人的信仰撕的粉碎,人们内心还在流血,伤疤未好,现在认识到重建信仰,可惜没有一点现实前奏基础。冷不丁的突然花费巨资修建什么文化城,人们的心理准备不足,反感情绪极强,因为在公平正义贫富分化,通货膨胀等没有解决之前大谈文化建设是可耻的。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建造成本最低也是最牢固的方式就是把“中华文化城”建立在全球每个华人的心灵深出才是永恒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