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忠恕观与恩仇观
中国的上古传说中有女娲造人的故事,说人类始祖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西方宗教传说中,说人类的始祖亚当是上帝用土捏出来的,巧合得有趣。这当然只是传说,但有哲学深意,人是泥土捏的,所以容不得清水洗,所以不要刻责于人,也不要刻责于己。
客观事实上,人性的无限复杂,也注定了人的无限复杂。人很难看清自己,更难把握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理智与性情就会二分,那么身心就难以和谐。当然,也不能低估自己的潜能,而这是需要用坚强的意志来发掘的。凡事过犹不及吧,过了就是一种自虐。懂得这一点,也就不要强求别人应该怎么怎样好,把别人当完人看,是一种幼稚,无论他是父亲、伟人,还是精神偶像;把别人用完人来要求,则是一种错误,无论他是敌人,还是对手,只能责其大处,而不应察其细微。严律己可以,但要宽待人;低律己也行,但要不害人。宽恕是一种美德,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地之德,厚德载物;泰山之所以高大,因其不却土壤;海洋之所以浩瀚,因为它比谁都低,比谁的胸怀都大。低调、谦虚,也是恕德的体现,不是隐匿自己,也不忍受别人,而是学而又学,行而又行后的一种真诚感叹:“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这一种境界。
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忠恕合为一道,有了恕,自己才可以心身和谐,而不是一天到晚让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能力打架,才能心无二心地去做事,去生活。有了恕,才能不过高的期待别人,没有了无意义的失望;也不过低的看待别人,少了许多无意义的防范,自己才能意无二意的去生活,去工作。忠诚忠诚,忠也是诚。恕可拂去心中之芜杂,忠则专心归真,人也恰恰是在全心全意的认真中才能发现自身的潜能,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人也恰恰是在宽恕中赢得友谊与尊重,获得更为理想的生存环境。“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恕是一种境界,忠是一种态度。
真诚是道德的本质,仁义是人伦的原则,忠恕是人生的要义。
人是离不开社会的,你总要和人打交道,孤独是现代社会对有罪者的惩罚。有个叫子贡的年轻人说:我不想被人伤害,我也不想伤害别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圣人说:孩子呀,你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赐也,非尔所及也)。社会的复杂性,注定了人际交往,不可能总是理想状态的,万事不求人,偶尔和人接触又总是对等而不偏的。人性有无限可能,你不去帮人,人家可能会帮到你;你不去伤人,人家可能会伤害你。真诚的帮助别人,当然不图回报;别人帮到了自己,当然要知恩图报。你不伤害别人,当然是最正确的人生准则;别人伤害你,你当然有权正当防卫,但防卫不要过当。子曰: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直”是对等的意思,就是防卫边界是对等而不要过当。有些睚眦之仇,你当然也有回报的权力,但宽恕则更显高尚和修养。但有一点必须人人应明确: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让人欺负玩的。欺人者必为人所欺,因为你欺人就会有急公好义,抱打不平;因为你欺人,社会就会公私合力维护公理与正义,邪是不可能压正的。
知恩图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大恩不言谢,要用行动来回报,受人滴水恩,当报以涌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