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通天论篇三(一)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解释:黄帝说:自古通晓宇宙运行规律的人,认为生命的存在乃是宇宙运行的本意,生命的基础是按照能量信息转化规则而运行。宇宙的空间,上下、前后、左右的时空维度坐标,无论是地球上大陆,人的九个孔窍,五个脏器,十二个关节运行方式都是和宇宙演化最初的气息是相通一致的。宇宙演化出五行(先天五行,后天五行),宇宙能量信息产生三个状态,如果屡次违反宇宙运行基本法则,那么邪恶的能量信息就会伤害到人类,这就是生命的存在的基本规则。
引申:其气三。王冰曰:谓天气,地气,运气。一些前辈解释为三阴三阳。我认为王冰先人解释的正确。天之气在于散发,所以称天为阳。地之气在于凝聚,所以称地为阴。即天是正反馈状态,地是负反馈状态。运气是正反馈和负反馈相对平衡的状态,就是运行之中的状态。三界态,产生了太阳和地球的四时(阴态),地球万物的五行(阳态),地球时空的六合(稳定态),六合(稳定态)生成女性或者雌性动物(阴态),男性或者雄性动物(阳态)子女(稳定态),子女繁衍的(稳定态)产生社会,国家,家庭等等。当然在中医理论中子女的稳定态产生了五脏,九窍,十二节等等。
在此我画一个图:
天 阴态:太一 阳态:阴阳 稳定态:三界态
地 阴态:四时 阳态:五行 稳定态:六合
人 阴态:七星 阳态:八卦 稳定态:九宫
《道德经》谈天道,所以取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经》谈八卦。谈天人合一之理念。所以取元阴,天阳,地阴,人阳,即太极化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卦象中以六九数字。取稳定态里“象”之演变过程。
《阴阳学》谈五行。谈中和循环之道。《六节藏象论》言: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所以取脾为土。天地六合方位之精华,水容之用之,取六合为水。水与火中和,即水取凝聚态,火取散发态。取火为七。太阳(星球)火将水变为气态,流动六合之间,水蒸汽凝聚成水灭太阳火之气,这个循环,中和而生木(生物)
木生酸,酸和碱中和,故取金为九。后天五行中,金不是金属而是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在自然界最多的就是碱性物质。人之阳气,都是来自于生物电流依靠金属离子在细胞里传递信息。金伐木,在自然界很常见。在盐碱性土壤中,植物是很难生存的。
古时太极图和八卦图不是合在一起的。阴阳太极图讲的就是五行。太极图如同一个四川的鸳鸯火锅。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为鸳鸯火锅的锅子。红汤就是太阳,红汤里的料就是少阴。白汤就是太阴,白汤里的料就是少阳。
红汤如同人的外露的阳气,心出神,肾藏精,一阴一阳,肾脏驱动心脏工作。精使神行。白汤如同人的内敛的阴气。肺运氧气形成酸,肝出胆汁化成碱,金属离子运气而行,肝驱动肺脏运行。碱行气生酸和。人死亡后二十四小时,尸体就会酸化,道理也是如此。
故太阳主神,太阴主气,地阴主精。人的运行方式就是物理能和化学能结合方式。针灸、推拿,熏蒸等等为物理能,药物治疗就是化学能。
上古天真论中将女性定性为七。为什么这里说是七星呢?《淮南子*天文训》言:帝张四维,运之以斗。这可以认为繁衍的意思。
太一之阴,因阴阳之气相互作用,而演化出三个界态。
四时之阴,因五行之气相互作用,而演化出上下与四方的六个时空。
七星(女)之阴,因八卦(男)之气相互作用,而演化出九宫(收藏的能量信息)繁衍之态。
用现在科学观察,我们知道太一,阴阳,三界说的宇宙如何形成,循环,演化。(大爆炸理论,正反馈,负反馈)四时,五行,六合说的地球生命如何形成,循环,演化。(大气循环,雷暴火山作用产生生命)七星,八卦,九宫说的是人类如何形成,循环,演化。(卵子,精子,形成受精卵,人类繁衍)
此处解释只是开启思考而已,真要全部解释,非我能力可以为之。此节论述为以后的解释也打下基础。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解释:宇宙能量信息演化气息得以清晰的广泛传递和复制,那么万物的母本信息形成的先天意识和后天意识就非常有秩序而不会混乱,顺从母本信息演化规律,那么自我能量信息传递散发(演化规则)方式就能稳固,虽然有混乱的信息影响,也不能伤害到自己,这是因为时空中能量信息传递演化固有秩序的原因。所以圣人能够集中自己的意识,找到并理解宇宙能量信息传递演化的规律就通达于本我意识,而使得本我意识清晰明了。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人体内部的九窍闭塞不通(人体能量信息散发口出现淤塞,自我气息不能传达与外),外部的形体因为肌肉沉积太多的杂质出现臃肿,保护人体正常能量信息秩序的气息(正气)就会消失,这可以称之谓自我伤害,使得自我正气削弱。
引申:志意治。肾之神为志,脾之神为意。肾为先天之气,脾为后天之气。结合上段阐述,志意治,为先天意识和后天意识就非常有秩序而不会混乱的意思。卫气。王冰引用《灵枢》: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者也。所以卫气就是人体气息内运五脏六腑,内化外界之水谷之物,外藏能量于四维,外散自我气息于周边环境的,阻隔外界混乱信息影响本我意识的正常运行秩序。
(注:我一般只会引用《素问》里相关语言,或者是《素问》编撰者王冰先人解释,这才能符合《素问》原本之意。后人之解释都是经验论是阶段性片面性不可代替真理。)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解释:能量信息传递散发的规律,如同宇宙和太阳的演化关系,失去了相互能量信息传递散发的规律,那么就会缩短应有的生命周期,自我能量信息就不会进入下一个传递散发过程中去,这意味着生命提早终结。所以宇宙演化必须要让太阳有机会散发自我能量信息,进入到能量信息循环过程中去。因为这个道理所以散发能量信息是演化的上游,自我能量信息传递散发的正常秩序是保持自我影响外界环境的。
引申:当天、日,同时出现在段落中,目的就是要显示出两者是有区别的。有些前辈把天与日都混同解释为太阳是违背《素问》本意。是否违背本意,就要从整个篇章中讲述逻辑去辨别,如果断而不连,说明解释有问题。
这段文字也说明宇宙演化是一个不断扩张过程。是上一个维度的信息对下一个维度的影响。但也告诉我们上个维度信息并不是全盘接受的。所以人体吸收能量信息是有自我选择的,而非全盘接受。也就是说宇宙空间能量信息可能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也可以说食物中能量信息不能全部被人体吸收。这也是自然法则的由来。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解释:因为春天气息(阳气)透露出复苏生长的信息,如果春天过于寒冷,人的行为和思维如同开阖的门窗,频繁运行,没有规律显得无常,起居不宁,忽冷忽热如惊弓之鸟,不知如何应对,精神意志非常浮躁不安。
因为夏天气息(阳气)透露出旺盛的信息,如果夏天过于暑热,人就会出汗,烦躁时(劳动作业后)就会喘气急促,口渴的厉害,急需补充水分。安静时(休息时候)就喜欢不停说话,身体如同烧红的木炭,当汗水出就会散去身体热量。
因为秋天气息(阳气)透露出收敛的信息,如果秋天过于潮湿,人的头部就会胀痛,有如有物体包裹在头上,湿热状态不断持续下去,大的筋脉就会收缩而弯曲,小的筋脉反而松弛而伸长。大的筋脉收缩而形成拘挛,晓得筋脉松弛形成痿弱。
因为冬天气息(阳气)透露出收藏的信息,如果冬天过于气敛,藏而不泄,造成气血淤塞,而形成臃肿。气之收敛,气血不运,人不能运动,四肢储存的能量信息能力到达极限,足不能藏能,转移到手,手不能藏能,转移到头,头不能藏能,转移到内脏,四维不断转移储存能量,造成身体极度淤塞,最后阳气根本不在淤塞脉络中传递,阳气就闭而衰竭了。
引申:此节是结合《四气调神大论》和下节文字综合论述的。所以我加入四季的概念。这样解释彰显出《素问》合理性和逻辑性。在此我不得不佩服王冰大师。能这样安排篇章秩序,足以看出王冰《素问》解析功底,可惜的是王冰大师《玄珠》已经亡佚了!
此节说了人体如何吸收和应对环境能量信息变化的。如春天生发之气,让人体开启信息,但反常的气息,却人关闭了信息,造成混乱。夏天旺盛之气,让人身体运行加快,但过度信息,却让人感到能量信息耗散的厉害。秋天的收敛气息,让人少做运动,但反常的信息,却让人筋脉处于混乱状态。冬天收藏的气息,让人储存能量。但过度的信息,却让人储存能量信息的能力走向极端,反而造成身体活力的丧失。
烦,可以引申为劳动作业。凡人,烦人也。劳动之人也。解释需要一种合理扩展,而不是按部就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解释:因为能量信息传递散发的规律,如果人过度劳动或者运动而显示出过度张扬和亢奋,这样会导致人体的精微物质耗散而尽,特别是到了夏天如果这种情况不断重复发生,由于夏天本来就是具有散发信息的,那样重叠的信息会使得人发生“煎厥”的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眼睛模糊看不清周围的影像,耳朵闭塞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人体内在的能量信息象河水堤坝出现决口一样,四处横溢不止。因为人的能量信息传递和散发,如果人的一下子突然爆发,那么会造成气血逆乱,使得经络隔断不通,并且血液淤积于上部,使得气薄而昏厥。
引申:此节表现的是人体先天意识和后天意识应对环境信息出现不良状况具体描述。可以用太极图太阳来解释。少阴(肾气)推动了太阳(心气)运动,人类可以劳动和运动,但劳动或者运动过度时,血气流动过快,使得肾藏的精微物质耗散。无论环境中夏天旺盛之气,还是人情志中暴怒之气都是伤害到太阳少阴的运行。力夺气衰,神与气绝。当然说的是阳气,应该以心气为主。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解释:一旦伤害到筋脉,任凭怎么样启动自我的能量信息好像起不到任何作用。汗水出,但偏于一处,其它地方却出现不通畅现象(无汗出),使得人体有些地方出现“偏枯”现象。汗水出而不畅,比较容易造成皮肤潮湿,于是形成小疥和汗疹。过度食用肥美厚味的食物,会引起病变,足够发生厉害的疔疮,此时他的免疫功能下降到很低程度,他生病就像拿着空的器皿受盛东西一样容易。劳动之后出汗并且遇到剧烈温差,寒气侵入肌肤,往往发生粉刺,如果淤积时间久了,就转化为丘疹。
引申:纵,放松,松弛,纵容也。纵,其若不容。纵而不容。筋者,肝气所生也。此节说的少阳肝气与太阴肺气的化学作用。肺脏吸收氧气,氧化细胞线粒体,形成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腺苷(ATP) 是体内组织细胞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被誉为细胞内能量的“分子货币”,储存和传递化学能,蛋白质、脂肪、糖和核苷酸的合成都需它参与,可促使机体各种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增强细胞代谢活性,对治疗各种疾病均有较强的针对性。活细胞中也有其他的高能三磷酸盐如鸟苷三磷酸。能量可以在这些三磷酸盐和ATP中由磷酸激酶催化反应之类的反应转移:当磷酸键被水解的时候能量就会被释放。这种能量可以被多种酶、肌动蛋白和运输蛋白用于细胞的活动。水解还会生成自由的磷酸盐和二磷酸腺苷。
肝脏是分泌多种酶和碱性胆汁的。三磷酸腺苷(ATP)提供肝脏分泌的酶所需的能量来源。但三磷酸腺苷(ATP)在细胞存在时间很短,之后形成乳酸。肝脏分泌的物质将一部分乳酸糖异化成葡萄糖,一部分乳酸中和成汗液,当然这里肾上腺也起到作用。
筋受伤,肝气无法在全身运行,所以出现中和乳酸作用在身体一边产生。肝脏的碱性物质少,乳酸随同汗液一起排出体外,造成一种汗酸味的液体。这种液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如果汗水流通不畅,那淤积在皮肤表面成为真菌和细菌培养皿,容易产生感染,形成疥疮。
高粱这是是膏粱的意思。肥肉叫“膏”,细粮叫“粱”,中医称为厚味。厚味基本上酸性的或者含有大量的淀粉葡萄糖。这些都是造成酸性汗液的根源。而且厚味会造成气血淤塞,更加会加重病情。
劳动之后寒风一吹,毛孔闭塞,将汗液及细菌留在体内,形成粉刺。时间长了,血液中杀菌细胞运行不足,就会发生深度感染。
解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怎么形成汗酸味,怎么形成粉刺。粉刺外要杀菌,内要调理肝,肺,肾,脾(胃)。强肝气,强肺气,强肾气,适当减少胃部消化能力。
就可以说是阐述太极图的太阴的奥秘。即人体化学能转化过程。当然这节文字还可以引申出中风。味过气衰,气与形绝。本篇章讲阳气,所以这里主要是讲少阳肝气。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