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通天论篇三(三)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解释:外界能量信息侵入人体,淫乱了人体本我意识,人体吸收和散发能量信息正常秩序遭受破坏,精微物质不是补充不足,就是耗散太快,造成精微物质逐渐丧失,这是有害的能量信息进一步伤害肝脏的生发意识的结果。因此人体为了抵御不良能量信息,而大量进食,造成胃肠之间空间膨胀,肝气横流于脏腑急于消化,最后形成下痢脓血或变为痔疮。因此为了帮助脏腑消化,所以大量饮水,水多造成肺叶负担过重,氧气不足,气往上逆窜。因此为了保证气血运行,而强力推动肾脏中精微物质运行,这样加重了肾脏负担,损伤了肾脏自我意识,肾脏就会将储存于骨骼中的钙质,强行进入人体运行中去,造成腰部骨骼损伤而败坏。
引申:横解。王冰曰:甚饱则肠胃横满,肠胃满则筋脉解而不属,故肠澼为痔也。饱食就会启动肝气运行,肝脏分泌大量酶和碱性的胆汁参与运化,肝气启动带动胃部消化功能增强,胃酸大量分泌。胃酸分泌会损伤胃壁而造成胃出血。胃酸分泌使得肠道中酸碱不能充分中和,要么酸不足造成菌群因为酸碱环境破坏失调而下痢,要么碱不足不能合成水,造成大便干燥,大肠失去水分补充,血液淤塞形成痔疮。
大饮,则气逆。王冰曰:饮多则肺布叶举,故气逆而上奔。有些前辈解释为大量喝酒。我觉得是王冰先生解释最好。大饮,为了帮助食物流动,这是正常意识反应。胃部充大,会压迫肺脏肺叶,造成氧气吸收不足,气血为了保证大脑需求而上逆。
大脑感觉压力就会促使肾脏大量分泌肾上腺参与身体运行,保证气血中养分充足。肾脏乃是收藏精微物质的。精微物质就是糖皮质和盐皮质。里面含有碱性物质,酮类物质等等。肾脏碱性物质来自于其它器官分泌或者转化的碱性物质,如胆汁,胰液。过多的碱性物质,肾脏分离出金属离子储存在骨骼中。一旦肾脏失去太多碱性物质,肾脏就会将骨骼中金属离子(钙质)重新稀释出来加入运行,这样就造成骨骼的损伤!
外界信息扰乱人的正常意识反应,一步错处处被动。人体运行本来是正反馈效果,结果失去正确判断形成负反馈效果。所以当外界能量信息过于强大,人体又吸收和认可这种能量信息,这样失去判断力就造成自我伤害了。
现实社会也是如此,社会金钱至上的意识太强大了,在社会环境压力下,人们不得不接受这种混乱信息,来指导自己生活方式,最后因为自己能力无法跟上这种社会意识的脚步,而走上一个不归之路!不是在挣扎中慢慢耗尽自己的心力,就是在突然爆发中毁灭自己的肉体,毁灭周围的世界!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解释:凡人体能量信息凝聚和散发转化方式的关键:在于能量信息散发传递的方式,持续不断而不嚣张,坚守本我意识不变。如果能量信息的散发和凝聚不能协调,如同一年中有了春天就没有秋天,如同有了夏天就没有冬天。因此能量信息凝聚和散发能够达到一种默契和协调,这就是最佳法度。所以人体的散发传递能量信息方式过于强大不能保持能量信息的持续性而显得张扬,人体凝聚吸收能量信息的功能就会丧失。能量信息凝聚吸收趋于平和正常,能量信息散发传递比较缓和持续,精气和神识运行就有了正常的秩序。能量信息散发和凝聚完全背离自然规律的法则,相互不能达成一种配合状态,精气就随之竭绝了。
引申:若春无秋,若冬无夏。这里不是简单说季节,而是说季节带来的气息。阴阳不和,就如同有了春天的生发的意识,缺失了秋天的收敛的意识,只管生命萌动却不管是否形成生命果实。就如同有了夏天旺盛的意识,缺失了冬天潜藏的意识,只管生命如何辉煌却不知生命轮回的意义!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万事皆有法度。事物都是相辅相成。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解释:因为暴露在风邪之中,所以会发生寒热。假如在春天的季节里被风气所伤,不良能量信息侵入身体,长久不去,就会伤及脾脏,可以演变为洞泄。在夏天的季节里被暑气所伤,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在秋天的季节里被湿气所伤,则湿气上逆于肺部造成咳嗽。发展下去,就会形成瘘厥现象。在冬天的季节里被寒气所伤,到了春天必然形成温病。所以四季的气息变化和更替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五脏正常意识的运行。
引申:此节和《四气调神大论》对四季气息阐述是相似的,可以说是姊妹篇。不过两者是有些区别的。《四气调神大论》对四季气息阐述中说的是悖逆的情况的。而这里是自我意识的迟钝没有对四季更替造成的气候变化作出正确的反应。
这是的阐述是讲能量信息演化过程。而不是一种非常特殊情况。是外界强大能量信息对本我意识的伤害。是由于自我阴阳转化能力不足以抗争外界强大的不良能量信息造成的。
虽然有些前辈认为《素问》有些地方有点重复。但我认为这是由于先人理解角度不同造成的。有些就是因为文字排序和字面表达的差异,而讲述了另外一层意思。
痿厥。王冰曰:湿气内攻于脏腑在咳逆,外散于筋脉则瘘弱也。……厥,谓逆气也。湿气是潮湿并且流动相当缓慢的空气。这种气息对脏腑运行是有利有弊。湿气收敛之气有助于脏腑吸收,但过多收敛就不是符合脏腑运行需要的。湿气伤害脏腑,造成脏腑运行出现困难,脏腑就会排斥,出现咳嗽,气短,血气上涌,这种排斥现象就是咳逆。湿气是流动缓慢的,如果湿气进入阳气运行的筋脉,造成筋脉不畅,气血淤塞,那么形成筋脉无力瘘弱的现象。这就是肌体应激机制的作用。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解释:人体的能量信息凝聚吸收方式产生的物质,来源于饮食中的五味:甘,辛,苦,酸,咸。人体能量信息凝聚吸收方式具体施行的器官是人的五脏。五脏的自我意识也可以被来自于五味的杂乱信息所损伤。因为这个道理,食用了过多酸味的食物,肝脏自我意识分泌太多碱性物质来中和酸形成水一样体液,(相对分泌的酶就少了)从而使得脾脏自我意识中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信息(功能)就减少了。食用了过多咸味的食物,大骨的(吸收钙质)功能过于频繁,肌肉萎缩,血管硬化,心脏输送血液显得不顺畅。食用了过多甘味的食物,人体中充满营养物质,心脏输送血液功能下降显得不安烦躁,面部透露出黑色,肾脏中吸收精微物质功能不能均衡。食用了过多苦味的食物,食物的碱性物质中和胃部分泌的胃酸,脾脏吸收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食物消化不良,胃部显得胀满。食用过多辛味的食物,食物中挥发性物质,经常扰动筋脉,造成筋脉疲劳形成筋脉败坏而松弛,同时不断扰动也造成人的精神上伤害。因为这个道理,注意饮食五味的调和,能够使得骨骼正直,筋脉畅通柔和,气血流动通畅,肌肉皮肤结实紧密,假如做到这点的话,那么骨骼功能就能充分体现。人们必须谨慎和严格遵循能量信息转化的规律形成一定法度,才能享有天赋的寿命。
引申:此节说的是人体本我意识如何应对必须摄入的营养物质所散发传递的能量信息方式。同时也具体阐述各个器官的自我意识运行方式。即器官的功能。五味的味,不单单指的是味道,而是里面带有能量和信息。食物的味道,不只是味蕾化学作用,而且很多是人体内在化学作用。五味的能量信息作用于脏腑器官,各个器官做出反应是不一样的。一般就化学药剂来说,它携带的能量很高,信息很少。所以往往不能被人体意识认可而不被吸收。能量过多会伤害细胞正常代谢,所以常出现强烈副作用。中医用药是自然界植物,它们是能量和信息比较平衡,而且带有一些细胞共有的运行代谢意识,这样它们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不会产生副作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