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兰德一则中国评论: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评论深度揭露了中国文化的糟粕。
“面子”是说明中国文化各种复杂和相互矛盾表现的一种概念抽象。
中国人的“面子”,这个题目太大,但是这个题目很重要,因为中国人爱面子,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事实,也往往是西方人认识中国文化的第一感觉和重要标识。
中国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集体主义和专制集权的文化,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在一种有差别的等级关系中(事实上不平等)被定位,每个人都必须合乎身份的做到名正言顺,这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中庸恰当的定位,是中国“面子”价值观形成的政治文化基础。
因此,中国历史家长式专制政治和“面子”文化是逻辑一致的,“面子”的存在价值是社会等级秩序对个人价值的一种定位。
由于中国文化规模庞大,历史悠久,文化一直没有中断,相应的“面子”文化发展的非常复杂,积累的十分成熟,成为日常习惯,顽固不化,潜移默化到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当中。
“面子”是社会关系给个人的一种价值规定性。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的价值是由国家和集体规定的,因此集体主义文化会比个人主义文化更加重视“面子”,因为外在规定性的“面子”,不仅是社会制度稳定的普遍个体基础,也是认识社会每个人以及各种价值的简明有效的工具,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则不存在“面子”的上述决定性价值的文化基础。
中国文化爱面子,个人很在乎周围人群对他的态度和评价,这种态度和评价决定了个人物质和精神的全部生存价值的高低,“面子”是这种态度和评价的基本载体。
一种文化以“面子”著称,说明这种文化偏重集体对个人的约束和压制,说明这种文化不鼓励个人自由意志和创造性。
“人要脸树要皮”,“面子”是个人价值表达的基本形式。
个人的价值无非两种:精神的和物质的。因此“面子”的价值观也或者是追求精神,或者是追求物质。
追求精神,比如“威武不能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追求物质和功利,比如“八佾舞于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精神和物质又相互转化:
“面子”外在形式往往通过物质功利来表现,没有物质基础,“面子”就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面子”的这种物质基础,是精神的一种表达,人们得到什么样物质“面子”的礼遇,同时就在感受物质背后的精神内涵,因此通过物质的中介传递精神,物质就转化为精神,同时这又是精神变物质的表达过程。
“面子”文化和孔子“礼”的文化一脉相承。
“礼”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面子”,“非礼”和“不要面子”、“不给面子”意义相似。
“礼”包含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性:它既是一种精神的价值判断和中庸尺度,又是一系列物质功利的度的分寸,“克己复礼”就是要求精神和物质在中庸合理的基础上实现统一。
中国“礼”的文化是“面子”文化的祖师爷,或者说“面子”文化就是“礼”的文化的现代表现形式。
“礼”的文化有合理存在价值,同样“面子”文化也有合理存在价值,它们共同的价值点:就是中国血缘集体主义社会的秩序需要个人在精神和物质统一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定位。
因此进一步简单的说,中国“面子”文化存在的肯定价值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但是为什么中国的“面子”文化,不断的被质疑和谴责?
首先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的否定因素,比如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是不断的有对立面对它激烈批判。
其次,中国的“面子”文化经历了漫长历史的发展,它的种种弊端早已暴露无遗,而且不断以几何级数流变新的劣迹。
那么它弊端的本质是什么?
简单的分析,“面子”的核心价值在于精神和物质的统一,而“面子”弊端的根源恰恰也就是精神和物质发生了脱离。
中国文化最最珍惜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因为这恰恰是中国文化的设定中最难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如同深山里的人最珍贵普通的盐巴。
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正义价值,但是中国文化又是实实在在的功利性的物质等级社会结构,后者庞然大物如若没有前者简练的凝聚就会分崩离析,因此两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生命的法宝,但是这两者的结合也是最最困难的。这种结合的好坏,决定了中国文化的荣衰。
两千年前孔子就在全身心的思考中国文化理论和实际结合的问题,孔子“礼”的思想就是立足于解决这个问题,孔子强调“礼”的文化核心是“道”的精神,丢掉了“道”的精神,“礼”徒有物质功利的外表,就势必走向“礼崩乐坏”,于是社会跟着分崩离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道”的精神就是“皮”。
实事求是的实现“面子”的中庸价值难上加难,那么中国的“面子”文化又是如何偏离了中庸之道?走上了被人诟病的过犹不及?(待续)
——独立思考 阅读经典—— 苏州雨果书店与您交流思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