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像以“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而收场,撇开具相,反映出如下问题:
1、在“不动摇”上:
为什么会出现进退失踞?除了反复强调孔子以降对中华民族无所不在的影响外,后来者究竟如何在思想高度上以及实践力度上不断引导社会进步,才是真正体现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否则,给人以揶揄的口实也是不冤的。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引用上述两句,即对于“夫子之道”究竟为何?事实是固执一端的居多,登堂入室的罕有。在这种情况下,“后来者”的坚守发生“动摇”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要做到“不动摇”,回到夫子之道的基本面,清晰贯通后才有底气。
2、在“不懈怠”上:
人们总是在讲“剔其糟粕,汲其精华”。说这句话的人站在所谓道德制高点上显得信心满满,似乎适用于方方面面。于是乎,当事人拿一些一时一地一事的价值取向,挑出他们自认为无懈可击的或者权威的解读去一遍又一遍的攻击那些所谓的“糟粕”。以至于懵懵懂懂的后来者也亦步亦趋、随声附和。事实是,其讥讽攻击几乎全部源于望文生义、扭曲流变。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引用上述两句,即对于“夫子之道”究竟为何?事实是无知无畏的不少,不知就里的更繁。在这种情况下,“后来者”的积极发生“懈怠”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要做到“不懈怠”,给予所谓糟粕以正本清源,始显夫子之道真容。
3、在“不折腾”上:
“崇孔、尊孔、拜孔、批孔、诋孔、反孔……”的历史怪圈似乎对中国人格外青睐,其间几乎都想把孔子按自己的意愿涂脂抹粉地打扮一番。事实是,任何既有视野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均无关本质,倒是更应该避免妄行陷入执着而不自知。既受了圣人余荫,则需继往开来。那些因绑架、挟持、篡改、恶搞、异化、曲解……先贤而竟不自知地先行绑架、挟持、篡改、恶搞、异化、曲解……了自己之徒,反误了卿卿性命。
数典忘祖,浑然不知自己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本,如何面向未来?恐行之不远矣!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子在陈,曰:“归欤!归欤!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引用上述两句,即对于“夫子之道”究竟为何?事实是谄媚无勇的常见,狂简妄裁的多有。在这种情况下,“后来者”的所裁发生“折腾”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要做到“不折腾”,量身为己,知耻而后勇,才更从容走上夫子之道。
针对各类“动摇、懈怠、折腾”,根据提问,本人愿给出一些有益的引导和回复。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