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时,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语录,如晴天霹雳,时时盘旋在每个中国人头脑的上空:“八亿人口,不斗行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当时很奇怪,明明推翻了私有制,消灭了人剥削人,地主、资本家被打倒了,感到毛泽东还在强调阶级斗争理论,真是无中生有,如同唐吉可德错把风车当作敌人。
但是毛泽东认为,阶级斗争主要表现在党内,是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党内走资派就是阶级敌人。
那么什么叫走资派?刘少奇既没有贪污又不道德败坏,把他打成最大的走资派,我又不能理解。
后来我慢慢读懂了毛泽东,这种读懂不仅仅来自书本理论,更关键的是我融入了历史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实践,展现出了内在的必然性的精神逻辑。
历史让人明智!而且任何事物放到历史这面镜子中去认识,就完全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历史在不断的重复,就如同人类永远不断的需要和重复衣食住行。
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任何巨大的差别、对立,最初是隐藏在很小的事物当中,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的“道”,就是“有生于无”的“无”。
万物差别最初、最小的时候,就是存在于“无”的当中,这个“无”是非物质。
那么什么是“非物质”?非物质就是物质的对立面“精神”,所以说“有生于无”,就是物质源于精神,这个精神老子命名为“道”。因此“道”就是“无”,“无”就是“精神”。
精神没有物质形体,是形而上,看不见,因此老子命名为“无”;但是精神又是最根本的真实,是万物的起源,又支配万物的运动规律,因此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是人类最根本的哲学思考对象。
老子寥寥数千语的《道德经》,就以“有”“无”的概念,把精神和物质的对立统一关系,阐发的淋漓尽致。
笔者没有读到毛泽东对老子思想的直接评价,但是老子精神和物质矛盾的哲学精华,在毛泽东思想中处处体现。
毛泽东时代消灭了阶级,但是毛泽东偏偏说不仅阶级存在,而且阶级斗争仍然很激烈,这用老子的“有生于无”的思想,就很容易理解,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精神的产物,而阶级也是精神价值的产物,只要阶级产生的精神文化价值的土壤存在,阶级也就存在。
所以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企图消灭人们头脑中剥削阶级产生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不是一种最最深刻的、最大规模的、带有生死决战性的阶级斗争吗?
人们头脑中传统的精神价值,是私有制和阶级存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这一点当时绝大多数人认识不到,历史发展到今天,当量变发生质变,人们才恍然大悟。
毛泽东阶级斗争精神本体论,相同于老子“有生于无”。
而且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的策略,也同老子如出一辙。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毛泽东阶级斗争的思想方法:越是消灭了阶级,就越是强调阶级斗争,“宜将剩勇追穷寇”!
毛泽东要实现没有阶级的“道”,方法就是把对立面抓住不放,而且把对立面视作很强大。
对方明明是“强弩之末”,但毛泽东认为这是表面的,对方的精神文化力量还很强,把对方放在“强”的地位,等于定位和告诫自己是“弱”,而“守弱”才不会轻敌麻痹,才会有发奋图强的精神。
毛泽东以哲学的深度分析阶级斗争。
毛泽东表面强调唯物主义,实质毛泽东是最讲精神的,是中国政治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
解放后,毛泽东说“急风暴雨”的阶级斗争结束了,但是阶级斗争仍然会长期存在,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严峻,毛泽东急剧的加强了阶级斗争的思想,把它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甚至说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我们看得见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物质利益的对抗形式,但是这种物质利益的争夺和对抗,寻根刨底,是根源于人类文化矛盾,根源于人的精神价值取向,它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它是人的善与恶的思想斗争。
是社会精神文化的矛盾决定了社会物质关系的矛盾和斗争。
是精神决定物质!是精神变物质!是“有生于无”!
因此,从精神价值斗争的意义上去理解毛泽东思想,就发觉毛泽东阶级斗争理论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入木三分,高瞻远瞩。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开展精神领域的阶级斗争,是名符其实的“思想文化革命”,是民族精神大洗礼。
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存在的理论”表面是“假想”,是“无中生有”,但实际是真实的,是精神正在进行物质量的积累,只是人们浑然不觉。
当中国结束“文革”,宣布放弃阶级斗争理论后,有几个人会想到今天中国真真实实的出现了贫富悬殊的阶级呢?当不同的物质出现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发现精神果然变成了物质!果然有“无中生有”的异想天开!
历史的精神就是这样出其不意:
“文革”时物质性意义的阶级斗争基本不存在,而精神却在大谈阶级斗争,让人莫名其妙;而一旦放弃精神意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物质意义的阶级斗争马上就浮出水面,就如同物质挣脱了精神锁链,潘多拉盒子终于揭开了。
——独立思考 阅读经典—— 苏州雨果书店与您交流思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