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生万物不是二生万物
——辩证法不是哲学的极限
中医看世界(43)
以为掌握了辩证法的人,认为辩证法是哲学的极限,是终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他们的世界是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很多人将这种源于古希腊辩论艺术的辩证法和中国的阴阳学说相提并论,使他们对辩证法有了一种难于割舍的亲切感,由此,更是对辩证法迷信得不得了。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人类自以为是的情况下,人类的语言思维恰恰是认识世界真理的障碍。
所谓的辩证法是以人的语言思维为基础的,而人类的语言思维,是以有限的概念和定义为基础的,用中国的话来讲,就是以“名”为基础的。但是,当我们对一个事物或者一种思维命名以后,这个事物的本性就被我们给它的“名”所局限了,这就意味着人对该事物的认识被局限了,该事物的许多特性就被排除在这个“名”之外了。老子早就揭示了“名”的局限性,他在《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就说:“道(这个道是指世界的真理)可道(这个道是指言说),非常道;名可名(命名),非常名。”这是要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理是不能用命名和语言来揭示的,同时,也是他的一个声明:我后面所说的话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辩证法的哲学意义。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且是因为矛盾双方的斗争和运动的结果。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阴阳化生万物,就是二生万物。但是,谦卑的老子却给我们提供了世界运动变化的另一种模式,就是“三生万物”,完整地说,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于老子的这句话,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分歧主要在二生三上,就是对“三”有不同的解读。比较集中的说法,是三表示阴气、阳气和中气,而且把中气说成是阴阳两气相交的产物。这种解释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和辩证法一样,认为世界运动和变化的本源是“二”(因为中气也是阴阳产生的),那么产生“二”的“一”和“道”到那里去了呢?是不是生出阴阳以后他们就消灭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要回到“三”上去,三不是阴阳所生,而是阴阳一出,也就有三了,还是阴阳中气,但中气不是阴阳所生,而是生阴阳的“道”。这就是三的真相,也是“三生万物”的真相。这个“三生万物”包含着三个伟大的意义,一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存在的,不会因为生了阴阳就把世界交给它俩了。二是世界之所以不断地运动变化,其恒久的动力,不在阴阳,而在生阴阳的“道”,世界的本源,也就是中气。三是世界的运动变化并非人类丝毫不能把握的“瞬间生灭”,而是表现为某种轮回的对人类有存在意义的变化。世界的运动变化之所以是人类可把握的有意义的,就因为有一种控制变化的力量,它能够使变化有极,极而必反,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物极必反,老子把它叫做“反者道之动”。可见,世界对于人类之所以有意义,全在这个“道”。
没有“道”的作用,世界的运动变化就是“瞬间生灭”的,这样的世界是人类不可想象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不是二生万物,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或模式,也不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而是阴阳中气三方的生返统一,就是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关键是要了解,这个中气不是阴阳所生,而是生阴阳者。中国人在历史上一直没有正确理解老子的三生万物,因此,一直把文化建设的根据放在阴阳的变化上,或者说放在《易经》上,就像许多人说的,《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这样一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就失去了根本的原动力,怎么能不衰退呢?把文化建设的根据放在阴阳而不是生阴阳的“道”上,导致中国文化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对终极真理的坚定信仰,在文化系统上缺少了宗教文化这个核心形态。在这种文化中生存的中国人,就像失去了动力和航行方向在茫茫大海中随波漂泊的一页孤舟。在这种文化中生存的中国人,既没有真正的朋友,也没有真正的敌人,既没有远大的目标,也没有确定的目标,只有现实的生存,十分被动的生存。
相反,产生了辩证法的西方人,并不把辩证法奉为哲学的极限,只是将其视为认识有限世界的其中一种方法。大多数西方人还是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世界之外,存在一个决定性的力量,就是他们说的“上帝”。他们知道“老上帝”并不喜欢科学,因此,对“老上帝”进行了改造,改造成与科学可以兼容的“新上帝”,因此,就有了所谓的基督教新教这个新的宗教文化,并且将科技、经济、文艺和政治等文化形态全都统一在新教文化之下,这就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以后强势生存和发展的原因,也是西方对人类犯下一系列罪恶的原因。我们要反对西方的恶,但是我们失去了力量的源泉。
辛卯年四月二十七
关键词:中国文化 三 阴阳 辩证法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