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孔子“克己”文化的流变:
孔子“克己”思想后来主要被统治者积极宣传和形式主义的采用,因为孔子的“克己”,有积极进取有为的一面,统治者的政治作为需要这种进取心,统治者的社会地位也具备积极有为的条件。
而老子明哲保身的“克己”,安于现状,后来更是不分阶层,成为中国人普遍欢迎的,一种自我生存发展保护和自利性的大众文化,并且发展成中国文化标志性的民族精神。
中国人读书教育的物质功利性,中国人待人接物的世故性,中国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胸无大志,中国人得过且过的行尸走肉,中国人出尔反尔的无原则性,中国人指鹿为马的逐利性,中国人“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的为人不仁的麻木性,中国人“挂羊头,卖狗肉”见怪不怪的虚伪性,等等,等等,太多,太多。
以上没有绝对精神寄托的中国文化,和老子道法自然、天地不仁的文化物质性,和听天由命的世界观,是逻辑连贯的。
逃跑主义一走了之的文化,是种不负责任的文化,以自我的一己自私为永恒不变,而应对外部各式世界的无穷万变,因此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以个人的利害关系为不变的核心。
和自己物质利益无关的——冷若冰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和自己物质利益有关的——好汉不吃眼前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随心所欲,老谋深算,不择手段,锱铢必较,“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现代很流行的“拎得清”一词,大意也是如此,是郑板桥“难得糊涂”性聪明的现代文字版。
存在主义哲学是来自西方文化的时髦舶来品,其实中国老子哲学是存在哲学的祖师爷。
中国文化正因为深谙生存之“道”,所以才数千年延绵不绝。
中国老子哲学的生存之道,久经艰难曲折的历史考验,是真正名符其实的存在主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老子得过且过、自鸣得意的存在主义思想,深入中国政治文化的肌肤,默化每个中国人的物质神经,它的养尊处优和麻木影响,是解读和认识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的一面生动的镜子。
八百多年前,朱熹揭露中国政治官场积重难返的致命弊端,是丧失良知,不关痛痒,今天读来没有隔世之感,而是恍若发生在现代中国人的身边。
《朱文公政训》:
“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去为事,挨得时进且过,上下相咻以勿生事,不要十分理会事,且凭鹘突;才理会得分明,便做官不得。有人少负能声,及少经挫抑,却悔其太惺惺了了,一切刓方为圆,随俗苟且,自道是年高见识长进。当官者,大小上下以不见吏民、不治事为得策。曲直在前,只不理会,庶几民自不来,以此为止讼之道。民有冤抑,无处伸诉,只得忍遏;便有讼者,半年周岁不见消息,不得予决,民亦只得休和,居官者遂以为无讼之可听。风俗如此,可
畏可畏!”
孔子文化,其实已是跟现实很妥协了,但是跟老子哲学一比,孔子的思想就相对不现实了,迂阔了,甚至常常无端的被指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老子哲学是彻彻底底的现实主义,现实到把人视作“刍狗”。人的精神尊严,在现实主义看来永远不是首要意义的。
“刍狗”的尊严是虚假的,因为真正的尊严不是华丽的物质外表,而是内在精神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说到底,老子哲学否定人的独立精神,因此无所谓真正的尊严。
中国文化最大的消极面是看不起精神的尊严。
精神追求的表现视同为伪君子,成为大众性的浅薄认知。而对寡廉鲜耻嘲笑精神价值的小人文化,却兴奋的视同己出,如鱼得水,毫不掩饰自己存在价值的酒肉之本性。
同样是“克己”的“思想”,孔子的“克己”要求人的主观仁爱奉献精神,如此崇高的违背人的自私本性,需要“敢为天下先”的自我牺牲,需要“众人皆醉我独醒”精神的独自追求,因此孔子的“克己”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阳春白雪。
老子的“克己”,立足于深思熟虑(“老奸巨滑”)的自我保护,符合人的物质本能,因此马上能够心灵感应,一呼百应,所向披靡。
中国文化被下里巴人的老子哲学全面征服,而孔子思想寡不敌众。
今天孔子文化坎坷的遭遇,不是明明白白的表现了中国人精神良不压莠吗?
今天世界文化几近被物质精神一网打尽,而老子思想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最古老的物质崇拜文化,因此毫不奇怪,时下老子思想会让国人倍感亲切,视同知己。
那么今天如何看待老子思想的历史价值?
有一点特别请注意,老子思想物质性和现代泛滥的物质文化有一个根本区别:
老子物质文化是一种辩证思想,老子敬畏自然,尊重物质,老子视人如同“刍狗”,等于说人就是物质,物质和人是平等的。
而现代人类无限贪婪的企图征服物质,占有物质,最后事与愿违,占有者变成被占有者,奴役者变成被奴役者。
这个重大区别,是老子物质主义数千年不败,而现代西方物质主义区区几百年就很快陷入绝境的奥秘所在。
据此分析,老子辩证法的物质观,应该是现代物质主义的一个救命希望。
这是老子思想对全人类的卓越建树。
老子思想的物质性,带给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它和西方物质功利文化发展的一日千里完全不同,老子物质文化带给中国的是物质发展的停滞不前,因为老子根本否定精神的独立性(对比西方物质文化有人权的独立精神),而物质认识的发展是离不开独立的精神。
老子教育中国人知足常乐的享受物质,“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但是“虚其心”、“弱其志”,必然一方面是人类朝向没有精神追求的动物世界发展,即堕落到动物欲望的物质糜烂中;
另一方面是失去了独立的精神,人类物质科学发展必然是无从谈起,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
老子思想就是如此矛盾,既肯定物质又否定物质:
教导中国文化如何享受物质,却又同时关闭了中国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大门。
——独立思考 阅读经典—— 苏州雨果书店与您交流思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