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有不平等文化吗?当然有,但是中国自古以来血缘关系的宗法文化是讲脸面,这种不平等的反面文化,轻易不登大雅之堂。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有平等文化,就有不平等文化。
就像老子哲学,他看到社会都在争夺物质、权力,这是争夺存在的“有”,于是他的思想宣传不存在的“无”,奉劝社会放弃和让渡权力及物质。
老子论证了“有”就是“无”(有无相生)的哲学,这也可以辩解说不平等和平等是一回事。
老子哲学是“偷换”时间概念的,把未来的“有”提前透支到现在,于是无中生有,把现在的“有”又是提前消灭掉,于是变成什么存在都是浮云。
老子思想取消了对象认识的特定性,想把事情说成白,就是白,说成黑,就是黑,而中国专制政治恰恰是不平等的对待老百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允许百姓有自己独立的立场,这就是老子思想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原因。
老子哲学好在哪里?中国专制孔子时代就是苛政猛于虎,草菅人命,中国人的心灵创伤难以言表,而老子思想对于苦难绝望的中国人是雪中送炭。
老子思想如同一种宗教安慰,是中国人的心灵鸡汤。
因为老子哲学,无所谓绝对的真善美,任何事物既是,又什么都不是,人们何必去苦苦的追求,跟自己过不去?悟道了老子哲学,还有什么值得斤斤计较?有什么不满足?有什么能使你激动?有什么不能忍耐?有什么值得斗争和反抗?
统治者听到老子思想,一定很顺耳,被压迫者听到老子思想,也认命了,变得心安理得。
我在想,日本接受了中国的儒家思想,日本具有精神信仰性质的自杀文化传统,如若日本人也喜欢老子思想,肯定就会与自杀文化价值相矛盾,因为老子的理论推论下来,好死不如赖活,自杀不是很愚蠢吗?
鲁迅阿Q的形象,是揭露老子文化对中国民众的影响。
为什么在此大讲老子文化?
因为中国的平等与不平等文化,在历史思想中是真假难辨的,这其中有老子是非不辩的认识方法原因。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没有原则性的是非不清哲学呢?我想,大概是中国的专制权力压迫的太利害,于是大家不敢讲真话,不敢保持自己的独立立场,但又不能表现出太无耻,太卑躬屈膝,需要给自己找一个下得了台的理论依据,于是出现了老子顺其自然的思想。
所谓“道法自然”,是把自己任何行为责任都推给自然,而自然的内容是空空的,空空的东西,就具有任意变通的空间,没有给你行为任何强制性的规定,没有让您承担任何精神耻辱,因此你没有任何绝对约束,可以不坚持任何精神原则,而随心所欲的趋利避害。
这种文化大行其道,正是说明,中国文化的原则性柔弱到了极低水平,而人类任何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平等精神,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平等精神降低到了很低的水平。
所以同样是儒家文化背景,为什么日本一百年前就学习西方文化的平等精神,而中国却迟迟不能抓住这个关键,甚至胡适这样的人,还建议蒋介石学习老子文化。
胡适认为老子代表中国的民主精神文化,这一点上胡适极度肤浅。
老子主张倒退到“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这一点胡适怎么不去思考?都不往来了,哪里还需要民主?老子又怎么会胡思乱想起民主来?而互不往来,倒是契合老子无是非原则的人生哲学,因为没有往来,是非原则也就无从谈起。
连大名鼎鼎的胡适都把平等文化庸俗到虚无主义的老子身上来,而且今天还被很多精英当做宝贝一样的重新挖掘,可见中国一些精英文化对平等价值的认识是多么皮毛!很多精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又是多么荒谬!
事实上把老子文化搬出来,当做中国的民主文化,不仅是张冠李戴,胡搅蛮缠,而且更加危害的是它客观上成为一种烟幕弹,妨碍了中国人对传统不平等文化的深入分析和批判,他们造成一种错觉,好像中国不需要文化改革,只要回归一种文化传统就轻松了事了,所以这种糊涂认识,是在严重的耽误中国文化所迫切需要的平等价值的改革。
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如若日本民众同时也接受了中国老子消极无为的思想,他们会摆脱麻木不仁,而励精图治、大刀阔斧的进行文化改革吗?
以后,我会介绍日本文化改革的核心就是纠正不平等的文化。
人类天性喜欢平等,前面说了中国是爱面子的血缘宗法文化,为了讨好民心,表现出克守尽职的做好父母官,中国统治者怕不平等的文化会激起民怨,因此总是小心翼翼加以掩饰,不敢公开宣传,而是依靠实力低调闷声的我行我素。
仅仅如此还不行,因为任何政治统治,必须建立合法的精神思想依据,这种依据不仅不能公开的主张自私压迫的不平等思想,并且相反,只能用“天下为公”、“为民请命”、“父母官”,这样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正气理论来赢得民心。
统治者表面上冠冕堂皇,实践中苛政猛于虎,说一套,做一套,上行下效,几千年下来,言行不一,大言不惭,慢慢的老百姓习以为常,还变成民间风气。
指鹿为马的故事,听的令人毛骨悚然,其实它不过是把中国没有原则的务实性推向了极端而已。
无精神原则的务实性,和言行不一是一回事,即权力行使是万能的,而理论是姓“鹿”还是姓“马”无关宏旨,理论如同一件衣服,是权力的外套,权力需要什么衣服,我就认谁。
因此,指鹿为马并非骇人听闻,这种自欺欺人一样的胡说八道,从古到今一直是无孔不入,比比皆是。
这就是中国理论和实际脱离的文化传统。
这种传统文化的根子在哪里?在物质权力的崇拜。
物质权力是第一的,但它最好低调;精神信仰是次要的,但它必须高调。于是把高调的东西大写在书本上,高高挂起,招摇过市,而低调的东西纵容它横行霸道,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人们憎恨这种虚伪文化的言行不一。
这种文化口是心非的荒谬性昭然若揭,因此永远受到谴责,但是这种面子性的虚伪文化,如同人必须穿衣服遮羞一样,是等级秩序的润滑剂,实实在在的硬是必须存在。
存在就有存在的原因,原因就又变成合理,如果不承认这种现实性,即所谓潜规则,人们就说你拎不清,不懂得人情世故,嘲笑你书呆子,并且每个人都会露一手,教会你装糊涂。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这种文化,连孔子都与这种糊涂文化妥协。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曾经无奈的赞叹一个糊涂高手,名叫宁武子,孔子自我调侃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可想而之, 孔子耻与“巧言令色”虚伪文化为伍,但是该糊涂的时候,孔子又很矛盾的自叹不如。
中国文化的原则不坚定性、妥协性、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
(《福泽谕吉和毛泽东》之二,待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