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世界上惟一有5000年连续历史的医学,它植根于中华文化。13亿人的中国,5000年来的卫生保健一直依靠的是中医。中国的传染病史足以为证:中国自东汉以来传染病流行次数不少,但像欧洲 14世纪、16世纪鼠疫流行,1918年西班牙流感,一次死亡人数过2000 万者,未之有也。为什么?中医之功也。2003年SARS流行,世界统计,中国大陆死亡率最低,广州的死亡率更低。溯其原因,是广州中医介入治疗最早之故。
未来医学,将是西方医学与中医相结合而成为更加完美的医学。
■“仁心仁术”是未来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者爱人”,作为医生,对病人有爱心,这是天职,故曰“仁心”。中医另一格言“痌瘝在抱”,就是说把病人的病痛看做是医生自己的病痛,必然处处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
如何表达医生的爱心?要求医生施行“仁术”,这是对医生十分严肃的要求。现代医学是一门生物医学,许多治疗措施与技巧都是从动物身上练出来的。不少治疗手段,看来对某一个病,可能已解除了,但会落下另一个终生遗憾。例如小孩发热,用抗生素治疗,热是退了,但耳朵却聋了!据报道,中国每年制造3万聋哑儿童。又如胃溃疡潜出血(++++),血止不了便把胃大部分切除;又如糖尿病足,病在脚趾上,治疗方法却把脚切掉,未能治愈又把腿切去了!这样的技术,就不能称为“仁术”。不论现代手术已发展到如何高明的程度,但大方向肯定是错了。中医学对不少急腹症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用“ 仁术”来考量,这才是未来医学的方向。在公元3世纪的《金匮要略》中就已经有记载,用“大黄牡丹皮汤”口服治疗“阑尾炎”。这一方法至今仍可重复。非手术治疗宫外孕,保住了生殖器官,治愈后还能生孩子,这有多好呢!“仁术”是未来医学重要的灵魂。
■医学模式将向“人天观”发展
中医与西医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西医着重治病,中医着重治病人。中医学是把人放在首位,根据宏观理论把人放在天地人群之间进行观察、诊断与治疗的。中医学受中华文化“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如果要找个中医学的模式的话,应是“天人相应”观。即把人放在时间、地域、人群、个体中进行健康保健预防与治疗的观察研究。中医诊治疾病,不单单在追求“病”上,而是按“时、地、人”把大环境以至个体劳动整体进行辨证论治与预防。比方2003年SARS流行,中医无法追求确认“冠状病毒”,而是根据当年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与病人的证候表现,确认SARS是湿邪为主的瘟疫病。实行辨证治疗与预防,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试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曾为一个运动员治过腹痛病,经广州市某大医院治疗无效,为确诊便进行剖腹探查,把腹部全部器官全检查了,找不到病根,无从治疗,然后缝合,腹痛如故。后来我诊断为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用补气血药加活血药把她的病治好了。这一病例说明,西医要从腹部找病根,中医则从整体调整治病人。
■养生重于治病
中医有句格言——“上工治未病”。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西方医学也很重视预防,讲卫生。但两者比较,西医是消极的中医是较为积极的。西医的预防讲外部的防御,如绝对无菌、消毒,而中医比较重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发挥人的抵抗作用。中医养生学,有几千年的积淀,内容十分丰富,未来医学必将把养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即使美国也支持不了日益增长的天文数字般的医疗开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药厂是不会支持能根治疾病的药物的。一个高血压病人必须天天服药,药物有副作用,便要不断更换新药,新药新价格,价格越来越高,这才符合生财之道。中医的气功既能防病又能治高血压。
■未来医学之路
不仅仅只有重视微观的现代医学才是惟一的医学科学,立足于宏观的中医学也是科学。
SARS的防治,西医千方百计用电子显微镜抓到“冠状病毒”,然后再找寻防治之法,目的在于杀灭病毒。中医则根据时间、气候环境、病邪的属性、个体差异、证候表现进行辨证论治,针对时、地、人的宏观现象进行预防与治疗。事实证明中医防治SARS效果胜于西医,中医用药物预防,其优势相当明显。
重症肌无力,西医研究了上百年,从微观着手可谓已够深入,并能做出动物模型。治疗方法也不少,认为切除胸腺是一张王牌,但其总的效果,多数治疗只能达到缓解之目的,仍然会反复发作,能根治者很少。中医对此病之研究才40多年,我们认为是“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我们的经验是,凡病程短又没有用过西医治法的患者最好医治,更易达到根治的目的。
心脏搭桥围手术期的治疗,我们才合作了数年,但已经可以肯定,此法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我们最终目的是要用中医药的综合治法取代手术治疗。
中西医学全面而平等的合作,前途是光明的,共同创造未来的医学,为人类的健康与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是可以做得到的。
■21世纪的希望
未来医学是循序渐进的,21世纪前半叶我们的希望:
1.人类将摆脱化学药品的副作用,摆脱创伤性的检查以及治疗技术带来的痛苦与后遗症。医学要讲人道主义,要达到“仁心仁术”的职业道德最高境界。
2.实行“上工治未病”,医学将以养生保健为中心,使人人生活过得更愉快、舒适、潇洒。
3.医学将以“保健园”的形式,逐步取代医院的主要地位,医院将成为辅助机构。
4.医学除了属于科学范畴之外,将深入文化、美学、艺术领域,使医学从人体的健康需求上升到精神世界的美好境界。医学、文学、美术、书法、音乐、歌舞、美食、药膳、气功、武术、健康旅游、模拟的环境、梦幻的世界……将成为“保健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健康,是快乐的事而不是苦事。
5.第三世界要摆脱贫困与落后才能一起进入未来医学的世界,而使第三世界贫困与落后的原因是强权政治、种族压迫与掠夺战争。抢救一个垂危的病人,十分艰辛,但打死一个人,只要手指一扣扳机!
要实现未来医学的美好愿望,我们该怎么办呢?战争与医学,杀人与救人,永远相伴吗?人类这个万物之灵,总会觉醒的。解除人类痛苦的曙光出现在东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
介绍
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广东省卫生厅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曾出版《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大辞典》等专著18部,主持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01-13
信息来源:健康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