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中医特色才能弘扬中医优势(八)
(注:这是从事中医战略研究的贾谦老师写的一篇论文,得到贾老师同意,我把它放在这里,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医现状,为中医的发展多做点事情。)
遵循自身规律
才能弘扬中医优势
贾
(五)中医医疗必须坚持中医特色
上面已经说过,中医有诸多优势,但必须坚持中医特色才能发挥中医优势。无论是中医院还是个体中医,都必须姓中,坚持中医特色。借现代化之名,大量购买、采用所谓先进的仪器设备,叫喊西医确诊疾病中医再分型治疗,必将把中医引向消亡之路;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被“把医疗推向市场”的错误政策逼迫而为的。
一句话,中医医疗必须坚持中医特色。
1.组织中医重温四大经典,坚定中医信念
数年前,邓铁涛老先生就建议广东省中医院组织所有中医重温四大经典。吕玉波院长精心组织,不仅组织学习、研讨四大经典,而且开研讨会出论文集,遂使广东省中医院在SARS肆虐期间敢以中医为主向SARS宣战,取得重大胜利。重温四大经典,坚定中医信念,培养铁杆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做出了表率,这也是他们对中医发展的一大贡献。今天,深圳市中医处也已开始组织全市中医轮流参加培训班,重新学习四大经典。如此,广东省很快会成为中医药强省。
中医后继乏人,已由百年前的80万人锐减为今天的23万人,且由于教育的问题,大多数不太相信中医,不太会用中医思路看病。尽管如此,这20多万中医毕竟都有相当深厚的中医功底,效仿广东省中医院,组织中医重温四大经典,用不了三两年,都会成为相当好的中医,成为中医继承发展的骨干。
2.中医大夫晋升要以临床水平为主
当今我们处处学习西方,升职称、加工资,都依据论文数量和承担课题的级别及其“科学性”。这并非好办法。中医四大经典之所以可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时人们写文章并不是为了提职称挣稿费。今日论文数量可谓多矣,评职称、申请课题、报奖等全靠论文数量,全靠在外国杂志发表过多少论文,全靠SCI收录了几篇文章,但是,这些文章有多少能流传三二十年?美国30年花2000亿美元研究癌症,发表175万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追求论文数量已经成了一种普遍恶习,也严重影响到中医界,甚至屡屡出现论文造假、修改数据之情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医疗而言,临床疗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何况,中医的科研历来源自临床,从来与实验室无关。
一个中医大夫的职责就是看病,不能要求他承担过几项什么等级的课题,不能要求他发表多少论文,尤其不能要求他的论文在国外发表,被SCI收录,因为外国没有中医、不懂中医,怎么会发表和收录你的中医论文呢?!如果一篇中医药论文被外国杂志发表,那往往就是将一味中药进行植物化学分析的文章,其实与中医药无涉。一位好的中医临床家主要是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费用、最短的时间治好患者的病,特别是急重症和疑难杂症,而不在于他发布了几篇论文。
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政策,迅速扭转这种怪现象,以疗效评价大夫的水平,以患者的的意见评价大夫水平。我国历史上从来就是以疗效评定大夫的。
3.现有中医院管理条例应该废止
众所周知,西医认门,中医认人。也就是说,西医院的门越大越好,因其设备齐全,科室多,技术先进,各科室相互配合才能诊断。几千年来,中医从不搞大型医院,且从不搞病床,都是家庭病床,中医遍布全国,十里八里,病人一叫就去,即使太医院为嫔妃看病亦是如此;中医不必好多医生联合诊断,每个医生都是全科医生,一个医生就是一个医院,关键在于医生水平要高,所以认人。
医院管理条例按西医院要求,将医院分为三六九等,每一等都有设备要求,人员要求,占地面积要求等等,与中医实际需要相差甚远。中医不需要西医的各种设备仪器,那些东西对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几乎毫无用处。有人认为那些先进,那是对西医先进,对西医有用,对中医则不然。在特殊情况下仪器设备对中医也许会有点用,但望闻问切实际上解决了绝大多数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特色。李致重先生提出,中医见瘤不治瘤,仍是要辨证论治。要求某等级的中医院要有什么仪器设备,实际上是邯郸学步,引导中医院丢弃自己的特色,邯郸步没学会,忘记了自己怎么走路,最后只能爬着回家。中医院不姓中,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又抬高了中医师开设门诊部的资格,已停止批准新设个人门诊部,旧有门诊必须大于300平方米,这增加了民间中医的注册难度。这实际上又是要限制中医。中医门诊要那么大的面积干什么?
中医院就是中医院,不是西医院,应有自己的标准;中医门诊就是中医门诊,无需仪器设备,要降低中医门诊准入条件。给中医点宽松环境。尤其应该鼓励中医师、特别是已从医院退休的老中医自行开业,以方便群众看病。而且医保应该允许到所有中医院、甚至个体中医那里看病。就是在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保险公司也为到中医诊所、针灸诊所看病付费;我们在民营饭店公款吃喝都能报销,却将民营中医医院和诊所排斥于报销范围之外,阻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国家近来特别重视中医的振兴,特为中医院建设拨出巨款,但我们调研发现,中医更适宜办诊所,或诊所连锁。一拨款加强中医院建设,就会进设备,搞基建,设科室,增病床,使之更加失去中医的特色,加速中医的灭亡。在我们看来,不如将这些资金用于保障中医大夫的公务员待遇,将中医院建成全区、全县中医诊所连锁的牵头单位、培训组织单位。
4.中医院应组织医生拜师学艺
在邓老建议下,广东省中医院延请全国名老中医前去带徒授艺,每位老中医带两位徒弟,有的甚至带十几个徒弟,并举行了盛大的拜师会,广为宣传,培养了大批人才,明显提高了临床水平。最近又聘请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和有绝招的民间中医前去讲课,带徒,开创了从民间吸取营养之先河,创造了要让中医院姓中的榜样。
我们发现,不少中医院组织其中医外出进修西医,或鼓励他们读西医博士。例如,河北省赵县中医院近些年共分配去20多个中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但是,这些原来学中医的学生现在大多数都能上手术台了。由于中医看病的收入实在太低,这些大学生都改行考了西医的执业医师,并到省里或者京城的大医院参加培训,成了西医外科、内科都看的“中西医结合大夫”,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能做开颅手术了。这种情况与广东省中医院适成鲜明对比。
建议鼓励中医院派人跟随名老中医学艺,而不要管他们是否有行医证,或请他们到中医院讲课和指导。“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值得向他们学习,就会集各家之长于一身。他们能把祖宗留下的中医精髓继承下来,这种继承本身就应该得到鼓励。
5.中医的病历只应该写中医的诊断
按照有关部门规定,中医写病历时要用中西医两种说法写病历,既要按中医说法写明脉象、诊断,又必须按西医思路写清病名等。有领导对我们说:这是对中医要求高,是好事。这哪里是好事,是引导中医西化,同样是一种歧视:西医为什么不写两种病历?这种做法是要说明我们中医正在向西医水平努力!还是认为中医不科学,要去傍大款!
建议明确规定中医不再书写西医格式的病历。
6.中医医疗事故只能由中医鉴定
中西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医疗保健体系,西医不懂中医的思路与理论。西医的医疗事故从来是由西医鉴定的,从来不让中医介入;然而,中医方面的“医疗事故”可以说全部是由西医按照西医的标准去鉴定的。这是对中医的歧视。如果不算是一种霸权的话,也是越俎代庖。在西方,从来也没有把西医学划入科学范畴,中国有些人硬要说西医是科学;科学就科学吧,我们有些人硬要把“科学”当成真理的代名词,于是产生“科学主义”,于是要求中医的“医疗事故”必须由“科学的西医”来鉴定,于是中医只好瞻前顾后、小心翼翼,不敢运用自己的特长,不敢运用自己的方法和药物,不敢用中医中药治疗急症病人,只得跟西医一样去搞各种检查化验以保护自己,导致中医全盘西化,导致中医院不姓中,导致老百姓看不起病,导致中医超前的防治急性病的理论和技术退出了急症阵地。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所以,李可老先生“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
现代医学天天在合法(却并不一定合理)地杀人,而且是把你口袋掏空以后再杀,而且杀了你你还得感谢他!(见《中医战略》序七,古籍出版社,2007年1月)任何医学都有治不好的病人,中医也不例外,但中医失误甚少。我们绝不应该让所谓科学的、根本不懂中医的专家来鉴定中医“医疗事故”。我们建议,中医的医疗事故只能由中医专家进行鉴定,也只有中医专家才有资格鉴定中医的医疗事故。
7.允许坐堂医存在,允许老中医行医
中药与西药不同,中药必须辨证使用。西药可以划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现在我们也跟在人家后面把中药划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是漠视甚至抹杀中医药特色。比如,感冒了,应该买什么中药?今天二把刀的中医尚且分不清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叫一般百姓如何区分?如何去购买那些OTC“感冒”中药?把中药划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郑筱萸扼杀中医药的举措之一。几千年来我们解决诸如此类问题靠的就是中药店的坐堂医。望闻问切之后,开一副汤药,或者开点成药(包括膏药),方便群众。坐堂医不能取消。如此,抹杀了中医特色,限制了中医优势的发挥。
今天,北京一些大的中药店依然有“坐堂医”,但一部分是假的,是为药厂推销其诸如治疗癌症的医药产品。这是以推销为目的的行为,自当取缔,不能与真正的坐堂医相提并论。
有些老中医退休了,如果回老家治病,因为执业医师证两年一换,两年以后没有工作单位了,你回到自己家乡就不给换,不给换你再行医,就是非法行医,马上抓起来。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是国家宝贝,充分发挥老中医余热是缓解后继乏人的措施之一。所以,要改变一些规定,如退休年龄、定点注册、退休后行医等。
(六)中医科研必须走自己的路
中医的科研几乎全是跟在西医后面爬行,完全忘记了中医药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只是千方百计用西医药的思路、方法、设备来验证中医的科学性。因此,在科研思路、招标思想、评审体系等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1.中医科研要走自己的路
几十年来,中医科研是模仿西医紧跟西医做法来“发展”中医,“验证”中医,丢了中医特色,所以,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成果。例如:西医有抗生素,我们就千方百计要从中药中找出能杀死病菌的中药;折腾了几年,从清热解毒的中药中没有找到杀病菌的中药,倒是没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五味子有一点作用,也不是很强。
西医要找抗病毒药,我们也要从中药中寻找抗病毒中药。SARS来了,开的是抗病毒的预防方子,说其中一味药——贯仲有抗病毒作用。这还是中医吗?中医治SARS是这个原理吗?当然不是。
西医要搞耗子实验,我们也赶快搞动物模型,迄今也未见真正的模型搞出来;
西医研究到了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我们也要求我们的中医研究生做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西方提出基因组,我们马上提出基因组是中医发展的突破口;
西方提出循证概念,我们拼命鼓吹,认为中医必须采用循证医学,据不少老专家说,循证方法并不适合中医,尤其不能将之称为“循证医学”。
我们不能再邯郸学步了。
我们中医的科研应该搞出中医自己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例如中医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中药审评标准。我们不仅没有这么做,反倒几乎全面采用西医的诊断标准,按西药标准评判中药。中医的科研应该以临床为主,临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是这些年中医科研以实验为主,忘记了中医是临床科学,所以科研成果对中医的临床没有什么指导意义,就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也只能误导临床。附录中欧阳卫权医生的文章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
建议中医科研改变思路,但凡西医思路的,实验的,不要资助。
也建议换一换评审专家,不要老是那么几个人,尤其是,中医药的科研,千万别请西医药专家评审,找几个真懂中医没有西化的人当评审专家,免得把中医药科研引向西医药化,免得大家说我们的专家是学霸。
我们觉得,这一点我们要向苏联学习:李森科事件出来后,苏联反思了,对所有590个学派都予以支持,而不仅仅支持领导认为对的那一部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技竞争力依然很强,盖源于此。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因而学术大发展。
如果不能改变这样的研究思路,为了不浪费纳税人的钱,为了不耽误研究人员的青春,为了不让中医药更快的灭亡,可以停止一切中医中药的科研。
2.改变目前的科研支持思路
我们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中医项目能否立项,往往只看“先进的”生化指标、时髦的标题和大胆的假说,而不考虑是否合乎中医自身规律以及能否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个别人的学霸作风已经影响了对SARS、艾滋病、戒毒、癌症、“禽流感”等课题的评审公平性。一个例子是:有人以“中医治虚劳研究”为标题投标,未果;后把标题改为“中医治疗疲劳综合征的机理研究”,中了市级课题;次年再以“中医药对CFS的作用机理”为标题,竟又中了更高层次的标。内容一样,三易标题,中标级别依次上升,成了“以西审中”的典型事例。
不应只根据专家意见决定是否立项,主管部门应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应有自己的科研支持思路,而且对于民间中医、民办机构同样应该支持。建议对民间的课题申请以及不符合主流思想的申请,特别予以支持,哪怕资助经费少一点也行。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从日心说到联共布尔什维克(少数派)都是如此。
例如,共有14路民间中医主动到艾滋病村为患者免费治疗,效果甚好,吴仪同志也有批示,我们以及民间中医两次向有关领导汇报,原本应该肯定他们的成绩,组织人员到他们治疗点去考察,将他们组织起来,予以资助,极有可能筛选出较为普适的处方及辨证加减的方法,有千百万元就可产生重大成果,既为中华民族争光,又可解除患者之苦;却不去花这个钱。其实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瞧不起民间中医,犹如当年国民党军队看不起共产党的民兵、游击队一样:“你们老百姓都能打日本,还要我们军人干什么?”。说穿了,蒲辅周、岳美中等中医大家在调入中医研究院之前也是民间中医,也没有中医大学文凭。
又如,魏慧强教授提出新世纪医学模式,专家认为,完全可用以解决“禽流感”问题,可以作为防治现代医学没有有效防治途径的“禽流感”的重要防治措施;自2005年10月我们就这一方法召开研讨会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地方邀请前往讲课,然而有关部门的人员踢皮球,至今不予支持推广。2006年,我国为“禽流感”防治花费了20亿元人民币,并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我们为此找过疾控中心,人家说,你们应该找中医局。
因此,建议主管部门,改变中医科研支持思路,中医大有作为。不改变思路,好的东西会被掩盖,中医难以发展,人民健康难以保障。建议中医局深入调查,发现苗头,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以振兴中医为重,以群众健康为重,予以支持,而不论其出身和地位,更不要仅仅强调“按程序办事”。
3、中药研究不要变成植物化学研究
十年前开始大力推行中药现代化。提出现代化的原意也许很好,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各行各业都要与时俱进,关键在于现代化的路径和目的:是按中医药自身规律发展,还是跟在西医药后面“现代化”。目前中药研究已不再研究中药的药性,而是研究其化学成分,寻找“有效成分”,分离提取,走到了西药和西方植物药的路上。这些问题早已在2002年我们的《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反思》一文中说清楚了。
中医中药历来不分家,硬按西医药方式分家;分家不说,中医院校的中药系或中药学院,所学课程完全是西方植物化学那一套:第一,不认药;第二,不会炮制;第三,所学全是有效成分分离提取。这样的学生将来能当执业中药师吗?能承担中药的科研工作吗?能把中药传承下去吗?
我们搞出了青蒿素,有关大专家猛吹“中药现代化就是要搞像青蒿素这样的一类新中药”。其实他就没有弄清什么是中药,什么是西药,他的学生自然更弄不清了:青蒿是中药,青蒿素是西药;中药就没有一类新药,一类新药就不是中药!
洋人从我们的八角茴香中提取出抗病毒的有效成分“达菲”,成了预防“禽流感”的“香饽饽”,我国也竞相购买储存,不少人后悔我们自己没有研究出“ 达菲”:我们的中药让人家研究出来了。其实,我们不必后悔。“达菲”不是中药。中药只要搞成单体,就不再是中药,必然产生毒副作用,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药品寿命也不会太长。自2005年8月29日至2006年7月6日,全世界一共报告了103起与“达菲”有关的毒副作用案例。无独有偶,英国观察家报2007年1月7日罗宾·麦基报道(标题:禽流感药物具有致命威胁),发现服食“达菲”后的排泄物会污染水源,导致生态灾难,而且十分厉害。
中药的提取物不再是中药。自从化学分析方法传入我国的近百年来,从植物中提取出了麻黄素、黄连素、青蒿素等六七十种“素”,没有一种是中药。中药应用几千年,没有因其毒副作用而被淘汰者(只有关木通被药监局错误地淘汰了),也没有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也不污染环境。八角无毒而达菲有毒正说明中药与西药不同,不能走人家的路。我们的科研必须研究中药的四性五味、升降沉浮与归经,必须要把祖宗的认药、炮制全面继承下来。不要把中药研究变成植化研究。
最近有人提出要全面改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把每味本草的成分都搞清楚,这一提议居然得到某些院士的支持!这哪里还是中医的《本草纲目》?!不懂中药就别装懂,或说,要想消灭中医药就明说,不要糟蹋纳税人的金钱来消灭中医药了!
化学分析有用,但不能说明中药的好坏与效能,正如对酒和茶的化学分析无法确定其优劣一样,也正如研究人参近百年而说不出其功效一样。因此不要把植化当成中药现代化。
最好不要再提现代化了,第一,现代化易于使人误以为中医药太古老、太传统、不科学,否定了中医药的先进性;第二,现代化以西方科学为标准,以西医药为科学,事实上中西医药是完全不同的体系,中医药不可能向西医药靠拢。
如果一定要说现代化,我们认为,简单地说,现代化就是要让全国13亿人都能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而绝不是把中医药“提高”到西医药水平。
4.不要再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
过去,领导讲话,乃至有的文件,总是强调中医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科学化”,“现代化”, “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中医是“传统医学”,译成英文则称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也许其心甚好,结果适得其反,使人们认为中医糟粕太多。其实,世界上任何学问都在不断发展,都在不断否定自己过去的一些东西,中医也不例外。但是,与世界其他医学相比,中医药学最完整,最系统,最先进,最能化繁为简地解决人们健康问题。我们应该感到骄傲而非喊叫我们有糟粕,喊叫我们要“现代化”“科学化”。试想,现代医学的糟粕比我们中医多多了,百年来上市的化学合成药品绝大多数已被淘汰,我们为什么不喊叫现代医药学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呢?因为我们一些同志认为人家科学,人家现代,“就是治错了,治死了,人家能说清道理,也是科学”。再试想,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中医精华不是都已经被当作糟粕抛弃了吗?不是有人喊叫四大经典要作为选修课吗?我们应该认识到,诸如此类提法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在作怪,是一种没有民族自信心的表现!
众所周知,“传统”一词作为名词用时,如发扬革命传统,是个正面词,而作为修饰词用,则有贬义。国内如此,国际如此。澳大利亚林子强先生早就提出,中医是中国医学,不要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由于他的提倡,澳大利亚说Chinese Medicine,不说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因此,我们不要动不动就自我贬低,中医不仅是传统的,而且是现代的,更是将来的,中医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方向。
标准化、规范化,这是对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有中医药自己的标准,自己的规范,而不是套人家的标准规范,不是亦步亦趋。医师法、药品法够标准了吧,那是人家的标准规范,不是我们中医的。又如,西医治疗艾滋病的标准是看CD4细胞是否上升,病毒载量是否下降,但一停药就反弹。我们这些中医门外汉提出的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标准是:患者“能吃能睡能劳动,能上养老下养小,不要国家照顾,而不管其CD4细胞和病毒载量如何。”我们的管理部门只认西医标准,因此对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成绩视而不见。如此,越是强调标准、规范,中医越完蛋。要时刻不忘的是,中医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我们要在原创性上作文章,要在方法论上作文章,要有自己的标准,绝不能与西医的接轨!
(七)转变价值观念,振兴中医
中医的日渐消亡,首先是两次“海归”带回来的崇洋观念和鸦片战争失败后产生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作祟,以及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但价值观念的错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物价局总觉得中医这么简单,三个指头摸摸就看了病,太不值钱了。因此对中西医治疗的定价明显不当,显示出我们价值观念有问题。
众所周知,西医全凭仪器设备诊断,离开了仪器设备,可以说无法诊断。所以,西医的诊断费是挂号费加上各种检查化验费,少则几十,多则几千。中医则不然,诊断全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凭自己的知识,费用就那么几块钱的挂号费(农村地区还不收挂号费),中医知识真是不值钱啊!也难怪中医改行作西医,要生活不能没有钱哪!这也是逼迫中医院改姓西的重要原因之一。
1.提高中医诊断收费标准
简便廉验本是中医一大优势,今天却变成了劣势——养活不了自己!因此,建议提高中医的诊断费用,或曰开方费。有些人会认为老百姓接受不了。当年肉类提价时不少人也这么认为,但群众都接受了。而且大部分中医诊断费(挂号费)应该予以报销,因为它等同于西医的各种检查化验费。
在提高中医诊断费的同时,重要的是坚持中医特色,提高诊疗水平。河南中医药学院有一位毕业生到平顶山中医院工作,后又回学院念了“传统中医班”,一回医院,就在诊室门口贴了张条子:“本人不懂西医,不开西药”。由于坚持了中医特色,疗效卓著,天不亮就排队挂他的号,最多时挂到170人。
提高中医诊断收费标准,坚持中医特色,就能发挥中医优势。
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卫生经济学,比较中西医治疗的成本以及各自的知识价值,与物价局商量重新定价,让中医大夫也能够像西医大夫那样生活。
2.给中医以公务员待遇
我国卫生系统中,计生人员、疾控人员是享受公务员待遇的,无论什么情况,工资照发。只有医务人员工资只发60%,其余由自己“创收”。地县以下医院,这60%远远不能保证。西医院没关系,大量的检查化验和手术费用使他们能够生活得很好;中医院可惨了,简便廉验,不需要检查化验,不用吊针不作手术,实际收入往往远低于档案工资,远低于西医院。乡村医生连几十元的补助费都发不到手。
建议公益性中医医院职工均按公务员待遇。医务人员生活有了保障,自然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他们会坚持中医特色,从而会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同样,乡村医生也应予以生活补助。
这同样是一个价值观念问题。中医按公务员待遇,可以发挥中医优势,为国家节约大量医疗费,同时又可保障13亿人的健康。
我们现在只有23万中医,按平均年薪5万计算,为115亿元;就算几年后我们有了200万中医,工资总共不过1000亿元。即使按年薪10万元计算,也不过2000亿元。我国年医疗费6000亿元,中医按公务员待遇后所节省下来的医疗费用将远远超过其工资总数。
3.到个体诊所看病应该允许报销
个体诊所遍及全国各地,方便群众看病,到个体诊所看病应该允许报销或部分报销。在澳大利亚等国,患者到针灸和中医诊所看病,保险公司是可以付款的,何以在中医的发源地反倒不行了?
(八)做好中医科普宣传
1.在中央电视台设立中医频道势在必行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集大成者。复兴中华文化,振兴中医,重新树立和打造中医药的新形象,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新闻媒体的配合。借助于电视和网络的宣传力量,将中医药的理论、技术、效果及其魅力展现出来,让国人了解中医药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医的养生保健知识,从而通过相关教育与学习,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发生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只有这样,中医药才能获得广大群众的广泛而积极的参与和支持,并为中医药走向世界铺垫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中央台设立中医药频道势在必行。
中央电视台的海外频道开设的《中华医药》栏目已深受海外观众欢迎,有很高的收视率。为什么不能面向国人,再开设一个涉及面更宽、节目更普及更深入的中医专门频道呢?!
众所周知,古往今来,中国人讲究“玩物丧志”,五代十国时某皇帝养了许多狗,给狗戴帽子封官,成为历史笑谈。洋人养狗之风传入我国,今人以养狗为时尚,谓之“爱护动物”,不仅到处都有狗医院,更有了狗频道(112频道)——快乐宠物。宣传中医药难道不如宣传养狗重要?!
2.组建讲师团,推广非药物疗法,宣传中医养生知识
前面已经说过,中医不仅用药,还用各种非药物疗法。这些方法非常有效,也为普通百姓所掌握,然而百年来的压制、打击,大多数人已经忘记了。这些方法简便易学,疗效显著,只需短期培训,几乎人人可以掌握一招半式,且可互教互学,相互治疗。
2005年我们即申请课题,拟组织中医非药物疗法讲师团到全国各地宣讲、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可惜“专家”评审通不过,因为他们不懂中医非药物疗法,更不了解其意义。
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讲师团,征求志愿者,到农村推广非药物疗法,亦即推广魏慧强的新世纪医学模式,为农村培养一批懂得、熟练非药物疗法的乡村医生。
建议在中小学推广中医的养生体育,如五禽戏、八段锦,养生十三法,以及祝总骧教授提出的三一二经络锻炼法等等。这有助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中医养生本是中医的优势,人们反倒不了解,只知道什么“营养”,什么“补钙”,结果,一些人补钙补得内脏钙化。所以,中医养生知识要通过各种媒体予以宣传,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如此,可使人们不害病,健康长寿,这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的中国尤其重要。
(九)建立战略研究中心,编纂中医医藏
1.在中医局下设立中医药战略研究中心
我们在2001年就曾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中医药战略研究中心”,当时告诉我们,已经建立了。后来才知道是在信息所内成立了一个政策研究室,两个人。这是远远不够的。
中医药战略研究中心的任务并非仅仅给领导提供一些绝对数字,更不是报喜不报忧,那用处不大。应该将一些数字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并实地调研,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应该组织中医的战略研讨、政策研讨,站在国务院的高度、为民族利益、为百姓健康提出中医如何发展。
中医药战略研究中心应该研究中西医疗效、诊断、经济学、方法论、知识产权保护方法途径以及中医先进性、中医哲学原理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从而坚定我们的自信心,为领导提供战略性决策建议。
2.设立专门机构收集研究民间中医的绝招
建议设立一家专门机构或一家中医院,专门负责收集、研究民间中医保存下来的精华和绝招。如在试用中有效,加以开发,并给予提供者以重奖或能形成产业时予以股份,如若试用效果不佳,则他以后不必再提。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必须道德良好,能够保密,谁泄漏谁负责,谨防有人剽窃他人成果。
不要不信民间中医的疗效。艾滋病、“禽流感”、戒毒、癌症、心脏病等疑难杂症方面,具有很多事例,惜我们没有认真调查,只听信几个“权威”意见,致使许多人报国无门,含恨离世,精华失传,或被迫离开祖国,为他国服务。有人在电话中泣不成声,诉说他倍受欺辱,只好背井离乡去投靠洋人的情况。
3.编纂中医医藏,建立中医医史博物馆
我国道学、佛学均已建立了道藏、佛藏。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应该尽快组织力量编纂中医医藏,不使其精华失传。编纂过程中,要尽可能收集散落在海内外的文献资料,甚至不惜重金收购。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所收集了相当一部分中医文物,各中医院校也都有所收藏,然而与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据我们所知,民间尚有相当一批极为珍贵的中医文物(例如张雅宗先生收藏几百件中医文物,据李经纬老师估计,价值上亿,甚至比中医科学院收藏的文物价值还高),国家应该鼓励民间捐献(给以重奖)或向民间收购,建立国家级中医博物馆,向国人及全世界展示中医的博大精深及中医的悠久历史。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