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认为中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是整体统一地认识人体的医学科学理论,其理论和实践的基石是《易经》阴阳论。我们已经证明了太极八卦中的“阴”包括坤、艮、坎、巽属性,相当于今天的质量结构性、运动行止性、能量聚散性和实际实践实证性;“阳”包括乾、震、离、兑属性,相当于今天的时空环境分布性、发展通达性、形态演化性和信息真相性。中医认为,这种阴阳统一性当然也适用于人体这一事物。
(一)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力可具体化为精、气、神,也就是人之“三宝”。那么,什么是人体的精、气、神呢?
所谓“精”,实际上就是人体的质量结构流动体系产生的质量流。肺、大肠经司呼吸、排泄、开窍于鼻,是从天空大气中提取精微物质的器官。脾、胃经司运化,开窍于口,是从地面水谷中提取精微物质的器官。二者结合,成为为人体体系的质量结构流动系统提供精微物质的源泉。所以就称这个由太阴和阳明二经连接在一起的两对脏腑经络,为“精”系统。“精”系统如果正常,人的形态器质体系就有了物质质量流保证,否则,就会患上医学上所谓的“器质病”;
所谓“气”,实际上就是人体的能量聚散流动系统产生的能量流。肝、胆经是主质量、能量生发的器官,它决定着人体能量流的生发和流动;心包、三焦经是主内外、左右、上下协调运作的器官,它决定着人体能量流的运化。二者结合,成为为人体能量聚散系统提供动力的源泉。所以就称这个由厥阴和少阳二经连接在一起的两对脏腑经络,为“气”系统。“气”系统正常,人的功能运动体系就有了物质能量流保证,否则,就会患上医学上所谓的“功能病”;
所谓“神”,实际上就是人体的时空环境分布流动过程产生的时空流。心、小肠经为神明之管,它决定着人体对体内外宏、微观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肾、膀胱经为性命之根,它决定着人体宏、微观生命过程的寿命长度和生存广度。二者结合,成为为人体时空环境分布过程提供适应性的源泉。所以就称这个由少阴和太阳二经连接在一起的两对经络,为“神”系统。心态决定神态,肾气决定神气,“神”系统正常,人的生存发展过程体系就有了物质时空流保证,否则就会患上人们至今还忽视的所谓“状态病”。
所以,中医整体认识人体的理论和实践,是从认识人的物质属性的整体统一性出发的,可以说有着深厚的哲学根基。精、气、神“三宝”之说,就是对人体这一事物物质本质属性最基本的认识,即质量结构性、能量聚散性、时空环境分布性三种客观实在性的整体统一性的认识。正是在这种阴阳统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大量的实践,才创立了把这种整体统一性认识具体应用于人体的“五行”说和经络穴位说,找到了“五行”系统和遍及人体全身的经络和穴位的物质载体,并运用“相生相克”的辩证方法,来实现质量、能量和时空环境物质流动系统的协调通畅。
(二)中医“五行”说是有科学性的。太极八卦和“九性太极”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实证科学也证明了它的科学性。
第一 从整体统一性的角度看,客观事物是有体系衍化性的。这种衍化性表现为:人是动物衍生的结果,动物是生物衍生的结果,生物是有机物衍生的结果,有机物是无机物衍生的结果,无机物是宇宙大爆炸后星云衍生的结果。因此,人体与万事万物一样,具有宇宙整体统一性。
人体作为一个具体物,是如何从自然中衍生出来的呢?这需要从整体和具体两个角度来认识:整体统一性的认识方法表明,人体的体系衍化性同其它事物一样,也表现为“基、元、组、器、体”的变化周期性。这一周期性表明了人体运动发展的形式关系;而现代实证科学表明,人体的体系衍化性就体现在“基因、细胞、组织、器官、整体”五个层次体系的周期衍生过程之中(这种衍生性先天表现为婴儿在母体中的形成过程,后天表现为五个层次体系衍生过程)。
的确,现代实证科学已经用基因、核糖体理论把人体与自然物的鸿沟给填平了。最新的研究表明,核糖体是由60%核酸和40%蛋白质组成,科学界称它为蛋白质工厂,是专门生产蛋白质的。人体生命过程需要的两万多种蛋白质,都是由遍布生命体每个细胞中的核糖体工厂,以信使核酸RNA为直接模板,按基因核苷酸顺序合成的。2009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发现者。这一伟大成就使我们认识到,核糖体是生命中最小的细胞器。这项关于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的成果,从原子水平证明,核酸是细胞的核心成分,它携带着生命活动中的所有遗传信息,控制、调节细胞分裂与生长,供给细胞营养与能量,主宰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变异、衰老。
这项发现对于认识人体体系衍化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证意义:它表明了“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61],从而找到了人体体系衍生的源头;它表明了“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62],蛋白质控制着生命的化学过程,从而揭示了人体体系衍生的本质;它表明了人体体系的“基因、细胞、组织、器官、整体”的层次衍生性,从而证明了人体体系发展周期的物质实在性。这样就为认识人体的系统运化性、过程发展性奠定了实证科学基础。
整体统一性的认识方法表明,人体体系的“五行”衍化性具有“基因、细胞、组织、器官、整体”的相生相克本质衍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很明确的:相生关系为“基因生细胞、细胞生组织、组织生器官、器官生整体、整体生基因”;相克关系为“基因克器官,器官克细胞,细胞克整体、整体克组织、组织克基因”。虽则这种关系不难理解,但把它弄清却是至关重要的。其重要性在于,它是人体医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第二 人体医学理论的基石之二,是系统“五行”说。与万事万物一样,人体的系统运化性也表现为“源、流、化、藏、布”的“五行”运行周期性。这种周期性表明了人体运动发展的逻辑关系。具体为“肺经、肝经、脾经、肾经、心经”的循环运行。长期以来,这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中医认为:症现于四肢百骸,病藏于五脏六腑。因此,与人体五大运行系统息息相关的经、脉、络和穴位,遍布并通达人的全身,因而其经络和穴位的物质载体就是人的整个活肌体。这表明,人的肌体的每一个器管、组织、细胞、直到每一个基因体,只要它是活的,就必须既与整体同步,又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周期,这一切都要靠“五行”经络来支配。
显然,这是从整体上认识人的系统运化统一性的。这种整体统一性认识的正确性,我们可以从“克隆”的角度来理解:人体是从父母基因的基础上生出来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整体的全部信息,因此,遍布全身的细胞都与“五行”体系、“五行”系统、“五行”过程存在着内在联系。虽然目前关于经络和穴位的具体物质载体的解释,还有待实证科学来证明,但这并不影响从宏观上认识它们的本质。因为人体的质量流、能量流、时空环境流(精、气、神)是物质的具体流动,很显然,这种具体流动只能在“五行”相生相克的整体运行之中来实现其统一性。
中医的所谓“五行”,明确指出的主要是人体的肺经、肝经、脾经、肾经、心经五大功能系统之运行(请注意:体系“五行”、过程“五行”的相生相克也十分重要)。这五大功能分别是:收、生、化、藏、长(源、流、化、藏、布)。具体解释为:肺收气,大肠泄秽,肺、大肠之“行”主收精、气、神流。故气收为人体“三宝”之源;肝滤毒生新鲜气血,胆疏通,肝、胆之“行”主生精、气、神流。故血生为人体“三宝”之流;脾化意,胃储运,脾、胃之“行”主化精、气、神流。故意化为人体“三宝”之化;肾藏精,膀胱为藏精之腑,肾、膀胱之“行”主藏精、气、神流。故精藏以为人体“三宝”之藏;心长神,为气血流布之动力,小肠吸收精微物质,心、小肠之“行”主长“精、气、神”流。故神长为人体“三宝”之布。
人体系统运行的源、流、化、藏、布功能,主要在于实现人的精、气、神“三宝”的畅通,其实现途径是通过人体的十二正经运行系统来完成的。通常情况下,在人的生命“初、元、亨、利、贞”的上升期,“三宝”运行表现旺盛;在人的生命“吉、弊、阻、结、终”的下降期,“三宝”运行表现衰滞。人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五大运行系统功能失常导致精、气、神不通畅而造成的。古人把这五大功能系统运行分别由金、木、土、水、火五种物象来象征,以表明人体的源、流、化、藏、布“五行”运行周期过程的相生相克关系。
其相生关系为:源生藏,藏生流,流生布,布生化,化生源;具体可解释为:人体的“三宝”源头好时,促生人体的肾藏性命根本,人体的“三宝”储藏功能就好,;肾藏根本好时,促生人体的肝生血流质量,人体的“三宝”流动功能就好;血流质量好时,促生人的心长功能,内在体质健康、体力旺盛,外在精神焕发、活力无穷,人体的“三宝”分布功能就好;心的分布性好时,促生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人体的“三宝”运化功能就好;脾胃转化运行好时,促生人的气源、食源源源不断,人体的“三宝”源头功能就好。
其相克关系为:源克流,流克化,化克藏,藏克布,布克源。具体可解释为:人体的“三宝”源头不好时,就会影响其血流质量,人体的“三宝”流动功能就差;流动功能不好时,就会影响脾胃转化运行,人体的“三宝”运化功能就差;转化运行不好时,就会影响其肾藏性命根本,人体的“三宝”肾藏功能就下降;肾藏根本不好时,就会影响心长功能,外在表现为无精打采、活动受限,内在表现为体质不好、体力不支,人体的“三宝”分布功能降低;心长功能不好时,就会影响其物质源头,人体的气、食“三宝”源头功能就受阻。(应当说还有一个“用行”,其功能系统为心包和三焦,具体功能主“用”,也就是功用。因为“五行”是一个整体运行系统,这种整体性是由心包和三焦协调统一来完成的,其作用在于精、气、神的使用。使用合乎生命规律,系统运行正常,反之,系统运行不正常,就会导致生病)所以,完整的“五行”系统运行功能应当是源、流、化、藏、布的统一。
第三 人体医学理论的基石之三,是过程“五行”说。人体生命过程体系具体表现为“胎、幼、少、青、强”的成长“五行”过程周期性。这一周期性表明了人体运动发展的历史关系。人体过程“五行”的相生关系是“胎生幼,幼生少,少生青,青生强,强生胎”,相克关系是“胎克少,少克强,强克幼,幼克青,青克胎”。这种相生相克关系表明了人体的生命过程周期规律性。
可见,“五行”本质上是客观世界的物质整体统一性在人体上的实现形式,具体表现为人体质量结构、能量聚散、时空环境分布转化体系和系统的运行,是人体质量流、能量流、时空流得以实现的具体物质载体。所以,人体“五行 ”从根本上说,是体系、系统和过程周期变化的整体统一,这种体系、系统、过程周期变化的整体统一,是人体九个物质属性的具体载体形式。
(三)中医关于人体之“通”的本质,在于精、气、神要通,也就是人体的质量结构、能量聚散、时空环境分布“三宝”流要通。中医关于人体之质量、能量、时空环境流动系统的物质载体是“五行”,人体的精、气、神必须通过“五行”系统才能实现畅通运行。那么,“五行”系统是如何具体运行才能实现其“通”的呢?这就需要讨论一下“八纲辨证”,也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统一问题。
第一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含。按照太极八卦的阴阳基本观点,“八纲”中的“阴”和“阳”应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两仪整体阴阳论。其中:“阴”即阴仪,是指人体的整体质量结构性;“阳”即阳仪,是指人体的整体时空环境分布性;第二个层次是四相主体阴阳论。其中:“阴”包括太阴、少阴。太阴是指人体的质量结构实在性,少阴是指人体的能量聚散实在性;“阳”包括太阳、少阳。太阳是指人体的时空环境分布实在性,少阳是指人体的形态演化存在性;第三个层次是八卦具体阴阳论。其中:“阴”包括人体具体的坤、坎、艮、巽属性。坤属性是指人体的质量结构性,坎属性是指人体的能量聚散性,艮属性是指人体的生命运行行止性,巽属性是指人体的实际实践实证性;“阳”包括人体具体的乾、离、震、兑属性,乾属性是指人体的时空环境分布性,离属性是指人体的形态演化性,震属性是指人体的周期发展通达性,兑属性是指人体的真相信息性。
第二 八纲辨证是《易经》爻卦在中医的具体应用。表现为:(1)两仪层次是阴阳论的总纲。这一总纲是把握人体的总体“否、泰”关系——总体阴阳物质属性(质量结构性和时空环境分布性)的整体统一辨证关系的;(2)四相层次是阴阳论的主纲。这一主纲是把握人体的主体“否、泰”关系——主体阴阳关系(质量结构性和时空环境分布性的关系)和主体既济、未济关系(形态演化性和能量聚散性的关系)的整体统一辨证关系的;(3)八卦层次是阴阳论的具纲。这一具纲是具体地把握人体的八个阴阳物质属性之间的四种整体统一辨证关系的。其中:阴阳辨证是具体的“否、泰”关系(质量结构性和时空环境分布性的关系),寒、热辨证是具体的“既济、未济”关系(能量聚散性和形态演化性的关系),表、里辨证是具体的是“损、益”关系(信息真相性和运动行止性的关系),虚实辨证是具体的“咸、恒”关系(周期发展通达性和实际实践实证性的关系)。这四种关系辨证联系,整体地统一于人体这一事物。
因此,八纲辨证的应用应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八卦层次,包括四种具体辨证关系。其中:阴、阳辨证是指人体的质量结构性与时空环境分布性的辨证统一,即乾、坤属性的辨证统一;寒、热辨证是指人体的能量聚散性和形态演化性的辨证统一,即坎、离属性的辨证统一;表、里辨证是指人体的信息真相性和运动运行性的辨证统一,即兑、艮属性的辨证统一;虚、实辨证是指人体的周期发展通达性和实际实践实证性的辨证统一,即震、巽属性辨证统一。
其次是四相层次,包括四种基本关系。其中:寒、热辨证是“能、体”关系,阴、阳辨证是“质、境”关系,阴、寒辨证是“质、能”关系,阳、热辨证是“境、体”关系;
再次是两仪层次,包括四种基本状态(本质上也是关系)。其中:阴盛阳盛是“新生态”,阴衰阳衰是“老死态”,阴盛阳衰是“贫阳态”,阳盛阴衰是“失阴态”。
三个层次中:八卦层次属于认识论范畴,是通过感知生命运动信息,践知生命发展周期实际,进而认识人体的存在性规律的。因此,它是中医整体理论的具纲;四相层次是存在论范畴,是在八卦层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体的寒热(能与体)关系、寒阴(能与质)关系、热阴(体与质)、热阳(体与境)关系,进而认识人体的实在性规律的。因此,它是中医整体理论的主纲;两仪层次是实在范畴,是在八卦和四相两个层次的基础上,通过认识人体整体阴阳的四种盛衰关系,进而把握生命的生、老、病、死规律的。因此,它是中医整体理论的总纲。
总起来看,八纲辨证就是通过认识人体三个层次八个阴阳物质属性之间的辨证关系,来整体把握精、气、神在人体“五行”载体系统中的运行,使人体运动发展过程达到整体统一,以实现人的生命之树常青之目的。
第三 八纲辨证的关键在于对八卦阴阳属性的把握。八纲辨证是具体辨证,它们之间基本的辨证关系如下:“表”为阳,是人体的信息真相性,容易观察到,“里”为阴,是人体的运动行止性,不易观察到。所以“表里”辨证是从生命信息真相的角度来把握人体生命运行水平的;“热”为阳,是人体的形态演化性,容易测量到,“寒”为阴,是人体的能量聚散性(相对于形态演化性的是人体的能量聚散性),不易测量到。所以“寒热”辨证是从形态演化的角度把握人体能量聚散水平的;“虚”为阳,是人体的周期发展通达性,容易了解到,“实”为阴,是人体的实际实践实证性,不易了解到。所以“虚实”辨证是从生命周期通达的角度把握人体运动发展的实际变动水平的;“阳”为阳,是人体的时空环境分布性,容易认识到,“阴”为阴,是人体的质量结构性,不易认识到。所以“阴阳”辨证是从生命时空环境分布角度来把握人体的质量结构性的。
可见,具体“八纲”中的四个阳属性,“表”、“阳”、“热”、“虚”易知;具体“八纲”中的四个阴属性,“实”、“寒”、“里”、“阴”难知。这一点,在“八纲”辨证的具体应用中,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我们知道,人体的生命运行是有规律的,人体的健康水平是有标准的。“八纲”中的八个阴阳属性如果脱离了生命运行规律,超过了健康标准,人就要生病。中医就是用“望、闻、问、切”等手段,通过对“表”、“热”、“虚”、“阳”四个易知属性的感知,来认识与“里”、“寒”、“实”、“阴”四个难知属性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把握人体生命“五行”运行规律的。
第四 脱离生命规律、偏离健康标准而致病的基本情况有:表症,病位浅,邪气留机肤,脏腑系统运行正常;里症,病位深,邪气入脏腑、血液、骨髓,脏腑系统运行阻滞;热症,阳热入侵,机体能量聚集过度,脏腑阳气亢盛,脏腑系统运行过头;寒症,阴寒入侵,机体能量散失过度,脏腑阳气虚弱,脏腑系统运行不足;实症,体质素壮,因行为不当,导致实邪入侵暴病,脏腑机能障碍,运行不畅,为致病之源;虚症,体质虚弱,出血、失精、大汗,导致生命周期进展失常,伤正气,脏腑机能损伤,运行不力;阳症,正气未衰,体内阳气亢盛,时空环境分布性不好,脏腑机能亢进,属初、新病;阴症,阳气虚衰,阴气偏盛,质量结构性不好,脏腑功能低下,机体系统运行衰减,属老、久病。这些情况都使人体的“五行”系统运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人体质量流、能量流、时空流“三宝”的结合发生异常。
(四)一定要整体统一地认识中、西医的结合。这既是人类认识疾病与健康关系的需要,也是人类认识自我与客观世界关系的需要。
我们知道,中医是从人体的整体出发,把人体的生命运动发展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经络穴位体系,看作一个“精、气、神”的整体流动系统,看作一个生命元气由产生到消失的过程。中医治病是通过观察人体“五行”经络运行系统的各种征候,执简驭繁,根据其不同性能,归纳于八种纲要,辨证地认识和把握人体精、气、神的整体统一性的。因此,“五行”和“八纲辨证”是中医理论对人体宏观物质性的认知,而遍布人体全身的经络和穴位则是中医理论对人体微观物质性的认知。
我们知道,西医是从人体的解剖(分析)出发,把人体看作具体的基因、细胞、组织、器官、整体等物体形态,看作具体的消化、血液循环、内分泌、神经等系统的运动。西医治病是观察人体的这些物体形态和系统运动是否偏离了正常的经验范围。因此,具体病症具体治疗是西医的基本方法。
很显然,中医是整体医学,是从人体的八个阴阳物质属性及其“五行”系统载体的整体统一出发,来认识人的生命运行规律的;西医是具体医学,是从人体的质量结构、形体组织、能量运动等具体物质属性的科学实证出发,来认识人的生命运行规律的。可见,二者都有整体统一性依据:西医的依据是整体统一性的体系性;中医的依据是整体统一性的系统性。二者相向而行各有优缺点:中医有整体统一优势,它看到了人体的乾、坤统一性和“五行”运行性,但缺乏科学实证;西医有科学实证优势,它看到了人体的体系、系统、过程具体存在性,但缺乏整体统一优势,看不到人体的乾、坤统一性和“五行”运行性。但总起来看二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探讨人体的生命运动过程规律性。
中西医结合的难点在于医学科学的实证性还不够。很显然,中医从“五行”出发认识人体,是既有数千年的实践依据,又有整体统一性逻辑依据的;西医从具体出发认识人体,是既有数百年的实践依据,又有整体统一性形式依据的。但是,中医的“肺经、肾经、肝经、心经、脾经”系统和西医的“肺、肾、肝、心、脾”系统又是那样的泾渭分明。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认识方法问题,时至今日,整体综合和具体分析相结合的科学认识方法并没有在医学界得到确立,人们的惯常的认识方法要么是整体感知,要么是具体分析;二是科学实证问题,时至今日,中医经络穴位与组织细胞的关系根本就不清楚,西医神经甚至神经末梢与组织细胞的关系也不清楚,然而“克隆”技术却表明,细胞(甚至基因)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怎么办呢?解决认识方法的问题需要把整体统一性的方法论运用于人体具体之中,解决科学实证的问题需要人体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西医应当也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理论依据,就是“九性太极”的整体统一认识方法论。这种由九个物质属性构成的整体统一性认识方法,立足于实证科学的基础,继承太极八卦的阴阳整体统一认识论,整体寓于具体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因此,把这一认识方法应用于人体,能做到既从具体上认识人的宏、微观科学实证性,又从总体上把握人的宏、微观整体统一性,就是说,能使中、西医的优势真正做到互补。这种优势互补结合,将使人类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生命运行规律性,使医学科学得到大发展。
(五)讨论到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提出来加以注意,那就是如何认识中医“八纲”中的“阳”属性,即,人体的时空环境分布性问题。对此,西医是没有涉及到的,中医虽然指出了“阳”属性的重要性,但始终缺乏科学的解释。而这一问题却是把握整体统一性认识方法的关键点。所以需要深入地讨论一下。
应当说直到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对人体的质量、能量流的存在是能够理解的,但对人体的时空流的存在还是难以认同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从中医看,虽然“八纲”中的“阳”就是指人的乾属性,但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明确太极八卦中的“阳乾”就是人体的时空环境物质分布属性;二是从西医看,虽然基因、细胞、解剖学等已经精确地证明了人的质量、能量、结构、组织、运动等的具体性,但西医同样并不认同人体的时空环境物质分布属性。这就需要对人的时空环境分布性问题做一个较详细的说明,否则,在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时要打折扣,在中西医的结合过程中要碰到壁垒。
事实上,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人体的时空环境转换功能如果受阻,就一定会使生命过程不通畅而导致生病。比如,生闷气、压力大等因素会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人的心脏、血管系统的时空环境秩序出现了紊乱和阻滞。人体的许多病症,特别是一些疑难病,都是由种种原因造成的生命周期过程“不通”而得的。中医治疗的原理,是运用针灸、按摩、心理、药物等方法,通过对人的经络和穴位的调整使其时空环境秩序正常,使人体生命周期过程畅通,病症自然会减轻或去掉。其实所谓“通”,首先应当是人体时空环境转换机制的畅通,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疏通传递生命信息的经络系统,使人体的时空环境分布性通畅,进而控制人体的质流、能流、时空流“三宝”正常运行,使三种客观实在性的转换辩证地统一于整个人体。
由此可见,中医整体认识人的理论尽管还需要继续完善,但现在至少能够给我们一种十分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时空环境转换和质量、能量转换一样,都是人体这一物的转化渠道和表现形式。因为三者都是人体的实在本质属性。这是任何一种医学还未能做到的,也是研究中医理论时必须认真体察的。
注:
1、本文节选自《试论整体统一性的认识方法》第七章第五节。
2、“九性太极”------整体统一性认识方法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表明易经中的“八卦”象征的是客观世界事物的质量结构性、时空环境丰富性、能量聚散性、形态演化性、运动行止性、发展通达性、实际实践实证性、信息真相性,易经中的“道”象征的是事物的规范规律性。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