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悉尼的乔治大街,在奥克兰繁华的商业区,在迪拜健康城……同仁堂的金字招牌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
自1993年在香港开设第一家零售药店起,20多年来,同仁堂已在2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15家包括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和养生中心在内的网点。从最初“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到现在“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347岁的同仁堂将中医药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海外诊疗患者超3000万人次
走进同仁堂之前,在加拿大居住了20年的张老伯始终抵触中医,但一件事扭转了他的看法。3个月前,张老伯的胃持续感到不适,每次去看西医,都被告知什么病也没有,而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在家人的劝说下,他终于决定到同仁堂试试看。
望、闻、问、切,在同仁堂多伦多店,大夫根据张老伯的病情开了五服药。带着将信将疑的心情,张老伯喝了一服,胃奇迹般地舒服多了。喝了剩下的几服后,胃不适的感觉完全没有了。此后的3个月,病情始终没有复发。
从不相信到相信,更多像张老伯一样的人成为了同仁堂的忠实顾客。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6月底,同仁堂在海外累计诊疗的患者已超过3000万人次,数以亿计的海外人士认识了同仁堂。
中医养生融入海外生活
走进同仁堂的海外门店,电视屏幕滚动播放着中医药知识和养生节目,消费者既能通过针灸推拿等服务感受中医药的疗效,还可以参加健康讲座,学习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同仁堂的每一个门店,都宛如一座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让顾客全方位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同仁堂门店既是经济实体,也是文化载体,”同仁堂集团总经理高振坤表示,中医药出海,首先面对的是文化差异,同仁堂肩负着经营发展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双重责任。
“自走出国门之日起,同仁堂就将‘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作为最高目标。”高振坤表示,同仁堂正在从以医带药的传统经营方式向全方位养生保健转型,“我们不仅为华人服务,还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
如今,同仁堂已在境外形成了现代制药、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核心业务,并在各地开办中医养生保健中心,将中医药和养生保健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整合全球健康资源
2015年12月11日,正值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之际,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同仁堂门店灯火辉煌,50多位中外嘉宾见证了同仁堂在瑞典的落户。4天后,捷克首家同仁堂门店也迎来了第一批顾客。
据介绍,同仁堂在海外的发展由浅入深,大体分为“四步走”——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实现品牌本地化、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得到政府层面的认可。目前,同仁堂在澳大利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成功实现“四步走”,但在进军欧美主流市场的过程中,仍面临较为严苛的准入标准。
对此,同仁堂因地制宜,文化先行,在荷兰、波兰、瑞典等欧盟国家建立养生中心,推广中医文化、中医推拿、养生茶饮等传统中医项目。同时,成立各国政策研究小组,联手海外医药研究机构,展开中药成分安全性研究。
在“走出去”的同时,同仁堂也在整合全球健康资源,将优质产品“引进来”。2015年10月9日,同仁堂打造的跨境电商平台“天然淘”正式上线,用户不仅可以在线购买同仁堂的产品,也可以购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国的保健品。
下一步,同仁堂将在跨境电商平台中引入中医线上服务,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提供健康检测与咨询、医疗保险等服务,努力打造“大健康”产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