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中,有不少有关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提案,其中人大代表张伯礼院士向大会建议——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升文化自觉和自信。
如何推动?张伯礼院士建议,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编写适合中小学生的中医药读本,以多种形式构建学生能听懂、有特色、重体验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成立中医药顾问讲师团,提供专业支持和技术指导;开展课堂内外中医药体验活动,鼓励建立中医药特色班级、兴趣小组及社团,将学生的爱好、特长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也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的守正创新,应该从娃娃抓起。建议将中医药文化系统纳入中小学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也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中医经典篇目要走进中小学语文课本,培养有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年轻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张其成
中医传承从孩子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受到中医的熏陶,为自己的健康,为家人的健康,为民族的健康,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两会之前,在抗疫一线奋战过的仝小林院士也多次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提到过。
中医药文化伴随中华民族数千年,张伯礼院士在5月12日为天津市大中小学师生所讲的抗疫思政课上说到:历史上我们打了500多次抗疫战争,这次是最漂亮的一次。
中医传承任重道远,而中医文化本身来源于生活,其“上医治未病”“未病先防”的理念以及一些相应的中医方法技能,普通人也可以学会,但观念的普及以及让大众获取认同感,则应该从更早的时候抓起。
2017年4月,浙江省发布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并于当年秋季进入全省小学课堂;随后,北京、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地也在不断落实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
但实际调研情况显示,很多学校仍处于与中医文化“绝缘”的状态,仍有很多学生并未接触到中医药文化。这些先行的省份其后续的相关报道也是零零星星的,可见实际的推行情况并不理想,相关的活动开展并没有延续性,频次也不高,学生所能获取的信息以及受到的影响仍然非常有限。
张其成教授团队还调查了现行的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的所有部编版语文教材必修课共367篇课文,发现唯一一篇与中医有关的是《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占比0.02%。中医经典名篇一篇都没有收录。
我所在的城市是西北第一重镇,孩子目前小学三年级。前几日,在检查孩子语文作业时意外发现一道填空题:“中医四诊”指(?),当时,还有点惊喜,问孩子这个是课本中出现的吗?孩子说:是啊,在课后的“日积月累”中。于是,我翻出了孩子这三年的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教材),共六本,仔细翻阅了一遍,但也仅仅找到了四处勉强算是和中医有关的知识:一年级上的第2课出现的“金木水火土”;二年级上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数九歌”;二年级下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二十四节气歌”;三年级下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此外,从日常碰到流行疾病时期,学校所发的告知书,以及学生生病请假就医情况来看,很难看到中医药文化的影子。比如,去年冬天流感季的时候,孩子班上请假最多时,有一半孩子都请假了,这些生病的孩子几乎都是去医院输液治疗,选择中医治疗的很少。
让小学生学中医知识这个提议很早就出现了,2011年全国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提出,要把中医药知识,结合到中小学生课本里去。因为中医药不单单是医学知识,还有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对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很有意义。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要真正实施起来,恐怕还是不容易的。但今年抗击新冠病毒疫_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总有效率达90%以上。这样一个背景下,今年两会上,多位中医专家药业代表等重提,其权重和意义较往年应该更大,对接下来的具体实施落实更有推动力。
此外,作为孩子家长,我认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从孩子抓起,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推行以及对学校的支持,而且在社会层面上也应加大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宣传,因为教育这件事,不仅有学校、孩子,还有家长,需要多方配合才能真正地持续并深入下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