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了一名青年中医的故事,在这名青年中医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些转折点,处在转折点的时候,很艰难,往前踏出一步的时候,又很励志。
可以推断出这位青年中医是一名90后,因为他是2009年高中毕业,考取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高中时期虽读得是理科,却很喜欢文史哲,喜欢传统文化,喜欢武侠和武术,而武侠和武术中又有一些神医故事,受这些影响,他选择了学习中医。
但是进入大学以后,一个学期的学习下来,他开始对学校的中医教育感到很迷惑。因为那个阶段老师所教授的中医,好像不能治病,这让他很是苦恼。而之后一次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就医经历,更是让他对省中医院大失所望。
那次生病,他想亲身体验中医院的中医如何看病,但是不巧的是,他所选择的中医没有用传统的四诊来给他诊断,只是简单问了几句,便让他去拍片,之后开了几盒西药加几盒中成药。这与他心中的中医大相径庭,他气得把药扔了。
看到这里,其实非常理解他当时的心情,一来那个时候,他可能还不太了解中医的现状,毕竟他还只是个刚走进大学的年轻人,不管是心性还是阅历都还比较稚嫩;二来,他是怀揣着对中医的热爱以及对省中医院“高级中医殿堂”的热切期盼去看病的,却遭遇巨大反差,那种失落可想而知。
这可以说是这位青年中医遭遇的第一个转折点。自此,他开始了解中医现状,这使得他陷入了绝望,后来迷上练习武术,算是寄托和排解。这个阶段持续了2年。
2011年大三又一个转折点来临。他的舍友介绍他看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和《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这两本书让他对中医沉寂绝望的心又复活了,燃起了希望。
▲图片来源:医馆界
之后,他又加入了汉古中医学堂,开启了有别于中医院校的中医学习以及工作,在这里,他自己形容那种学习及工作的状态是“昏天暗地”,身体上很累,但心里却干劲十足,有用不完的力量。
很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这位青年中医说,那个时候他常看的书是《毛选》。
笔者读到这的时候,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在他这段“昏天暗地”的中医学习工作时间段里,他还常看《毛选》,这说明,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毛选》是他的精神食粮,也是一种动力,鼓励着支持着他。
这让笔者想起2020年12月中旬时,网上很多网友在热传很多年轻人在一些公开场合(如公交车上、地铁上)读《毛选》的照片,年轻人在觉醒,这真是让人热泪盈眶。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当时,毛主席还教导同学们说:“青年人应具备亮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
人在逆境的时候在困难的时候,是需要意志力需要精神力量去支撑去前进的,在这位青年中医这里,笔者看到了《毛选》,虽然他没有直说,但是在这种类似于自述的故事当中,他特意提了这个细节,笔者可以感受到这其中的缘由所在。
2012年国庆,这位青年中医生了一次大病,高烧半个月,体重下降了10斤。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一次大病,他抱着一股子无畏无怨的劲儿,坚持中医治疗,自己给自己开药,切身经历了疾病的转归,用了14种方剂,经历了误治,但最终把自己治好了。这一次经历,让他有了很多深切的感悟,并坚信中医是能治病的。
再后来,他去实习,1年时间彻底了解中医院是如何运作的,还跑遍了那个城市大街小巷,发现用中医看病的诊所、医生寥寥可数,老百姓对中医的认知,是调理是慢郎中。面对同学朋友将中医归为玄学的认知,一开始他还经常去辩驳,到后来他发现辩驳无用,只有用疗效说话,只有中医重新站起来,才能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他在呼吸科实习期间,碰到过一个老人呼吸衰竭,西医那套已经无能为力,选择放弃。他那时“不懂事”,跟家属说,为什么不试试中医的办法,去找主治医生沟通,看看能否破格用药,“司马当活马医”。然而现实是很骨感的,想法被否决,他还被臭骂了一顿,那位病人也去世了。
其实看到这个小故事的时候,笔者也有很深的感受。对于很多病人来讲,不管中医还是西医,只要有希望,他们都还是愿意尝试的。但是在现在,在西医仍然是主流医学、中医院也很多都西化的情况下,在医院里病人想要中西会诊,或者想要找到较为纯正的中医介入治疗,似乎不太现实。
在2014年毕业当年,他陪伴他的一位亲人重度矽肺的治疗过程,也让他坚定了中医信心,并对未来怎么走下去有了更成熟的认识。
再之后,便是他在汉古中医医馆的工作之路了。非常忙碌,也经历了很多困难,但他最终是志向越来越清晰,信念越来越坚定。他的平均日门诊量也由少到多,这体现了患者对他医术的肯定。
笔者查阅了一点汉古中医学堂的资料,学堂创始人陈长青老师(也是这位青年中医的老师)认为中医馆发展真正的瓶颈不在资本不在管理,在人才。缺乏能用中医手段看病的中医,是这个行业最大的瓶颈。
早些年,陈长青老师还总结当下中医人才培养的几个现状:教学模式西化;中医中药针灸分三家;中医经典变成选修。
这几个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但是中医式微的现状非一日两日所成,改变不容易。而2020年,经历新冠,中医立功,中医的发展又获得了一个新的生机。这些问题被反复地提到,也在这一年从政策上做出了一些可喜的改变了,这就是希望。
这位青年中医的故事其实是很有代表性的,他所经历的困惑迷茫也是比他早一些的学长学姐或是同期的同学或是之后的学弟学妹都可能经历的。如何走出来,如何做出积极的改变,正是我们要思考和学习的。
一直在中医学习路上的朋友们,加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