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疗器械巨头之一美敦力公司16日宣布完成对康辉控股(中国)公司的并购。根据协议,美敦力向这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企业支付约8.16亿美元的现金。
此次被收购的康辉公司总部位于江苏常州,其产品覆盖较为全面的骨科治疗领域,包含创伤、脊柱、人工关节置换等。此外,这家公司在国内已建立了广泛的流通渠道,并在其他29个国家有业务。
据悉,收购之后,美敦力将扩大康辉在骨科手术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并强化现有的脊柱、神经外科、神经调控等领域的地位。
美敦力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公司执行副总裁克里斯·奥康内尔表示,康辉的加入将为美敦力在快速增长的中国骨科领域提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将在全球新兴市场的普及骨科产品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骨科疾病的病患数量大幅增长,使得这一市场迅速崛起。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有6940万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预计到2020年,相关医疗费用将超过125亿美元。
目前,在国内高端、大型医疗器械市场,外资企业占据80%以上。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国外医药巨头的觊觎,国内企业应该抓住深化医改、扩大医保的发展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技术创新力,从而赢得市场份额。
医疗器械外资下个垄断市场?
来源:医药网 :cindy
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中逾八成被跨国企业垄断,导致“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难解。跨国企业强势“跑马圈地”,我国自主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形势,本土企业如何走出困境?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是否能让自主创新的路越走越宽?
医疗器械市场:外资的饕餮大餐?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公布实施以来,创造了巨大的医疗器械产品需求。4月14日,“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现场交流会在重庆召开。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200亿元,增长率高达23%。据预测,今后五年间,中国整个医疗仪器与设备市场规模将翻一番。
目前,我国企业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医疗设备行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牵涉学科很广的综合性产业,技术门槛很高,跨国医疗器械生产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包括心电图机、CT、磁共振等高端医疗器械基本看不到国产品牌,超声波仪器等领域中跨国企业的垄断份额甚至超过90%。其中,GE、西门子、飞利浦等几大跨国巨头基本瓜分了中国医疗设备的高端市场,GE和飞利浦在华的医疗设备业务都出现两位数的增长,而西门子称,其目标是医疗影像设备在华销售增幅高于市场预计的年增长率10%。
一向专注高端医疗器械的跨国医疗企业开始关注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纷纷布局中低端产品生产、销售。2011年医疗器械博览会上,GE、飞利浦、佳能、锐珂等纷纷展示其针对县、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而开发的新产品,乃至包括金融服务、医疗信息化服务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相比之下,近年来,我国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较快,在一些高端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研制上有所突破,但从总体水平上看,由于起步晚,企业小“散”乱,尚未形成标志性产品、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品牌,与发达国家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国内相关企业大都做低端组装,无核心技术。”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戴建平教授日前在“2011年中美磁共振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自主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严峻形势:医疗器械市场有被国际巨头“鲸吞”的危险!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原副会长郑全录表示,跨国企业强势“跑马圈地”,“其结果是价格居高不下,同时也加剧了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千亿医疗器械市场 外资垄断何时了
本报记者 李亦菲 实习生 陈楠 南方都市报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为医药板块烧了一把猛火。包括基础医疗器械在内的普药、疫苗等多个子行业受到了大多数券商、投资机构的青睐,普遍认为能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在竞争激烈的基础医疗器械领域里,垂涎者多多,但终究谁能分得一杯羹?在被外资垄断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又将迎来怎样的变化?
基础医械将获增长机会
长城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王茜表示,虽然医疗器械板块在2007年至2008上半年并不显眼,但新医改的方向之一将是国家逐年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因此可以预见,医疗器械市场也将迎来一个难得的机遇,故而看好基础医疗设备领域。
作为康复护理和医用供氧系列医疗器械的专业生产企业,鱼跃医疗也看好医改的商机。其董秘陈坚对记者表示,医改的影响是显见的,“政府投资增加,采购量增加,我们的销售和利润也会提高。”
不过,在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陈武山看来,这只是一个远景目标,“短期内一次性耗材等基础医疗器械的确会迎来渐进式的缓慢增长,但不会是爆发性的增长。”陈武山解释,尽管医保面积的扩大和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视加大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说是好事,但“患病和就医的人数并不会因此而突然暴增,企业的产量和销量也就不会短期内就翻几番”,“人们对重大疾病昂贵治疗费的畏惧和畏难心理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消除。”
高端医疗器械:外资占70%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要花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有近70%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核磁、MR、CT 等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GE、西门子和飞利浦等外资公司手里。综观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省市一级的三级医院除了一些常规消耗性产品外,主要的医疗器械均是洋货统治的世界;即使是县区级的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采用进口货;只是在乡镇、街道的一级医院才多用国产货。
据陈武山介绍,国产医疗器械与外资产品在高精尖等级的较量中,仍有一定差距,但在中低端设备上,已经相差无几,“国产医械海外出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就证明了产品质量的水平得到认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国产器械仍不是外资产品的对手。陈介绍,以CT为例,10年前还属于高端设备,但如今已经是中端产品了,“国产的完全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即便在国产CT价格便宜一半的情况下,“外资品牌目前依然占据了整个CT销量的2/3.”
据其分析,外资大型医疗设备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医院大行其道,主要是政策所限。“由于医院不具备贷款资格,所以公立医院要买大型设备只能以当地政府名义做担保,再由各融资机构向其贷款。如果医院购买的是国产设备,则需要自己去联系银行,而如果是外资品牌,背后往往都有几个实力雄厚的大财团支持,由他们提供贷款后,便会指定医院购买某个品牌的设备。”当然,国人崇洋媚外的心态也使得外资品牌一直长盛不衰。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人士还告诉记者,另外一个秘而不宣的原因,就是当今医疗体制下,医院和医生对高价器械诱人利润的追捧,已是“潜规则”。
医改新政促多元资本逐鹿
“以前公立医院因为政策的限制,不允许外资或民营资本进入,属于‘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牢固状态,但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或将打破这种僵局。”陈武山称。
“既然政策允许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重组改制,就提供了很多可能,可以投钱,也可以投物。”由此,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中大型国产医疗设备就有机会通过各种合作形式进入公立医院,包括作价入股的形式,“但外资在这方面的门槛会比国产企业高很多,也无暇顾及”,那么外资垄断的现状也有可能会重新排序。
数据
2010年破千亿,中国市场潜力最大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06年国内医疗器械产值已达到560亿元。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2005年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并将在3~6年内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
在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中,美国所占份额高达41%,欧盟占27%,日本占14%,中国仅占2%.国内医疗器械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都较低,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