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共产党人

"快板大王"朱光斗赞颂雷锋半个世纪

焦凡洪 · 2012-05-26 · 来源:解放军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快板大王”赞颂雷锋半个世纪。尤立峰 摄影.jpg

“快板大王”赞颂雷锋半个世纪。尤立峰 摄影

朱光斗(左二)和《雷锋的故事》陈广生与雷锋班战士交谈。尤立峰 摄影.jpg

朱光斗(左二)和《雷锋的故事》陈广生与雷锋班战士交谈。尤立峰 摄影
 

  2012年3月,鹅黄上柳条。立春了,沈阳这旮瘩还是嘎巴嘎巴地冷。

  4日这天,赶好是个星期日,东北大学礼堂里座无虚席,掌声、欢叫声一阵阵传来。这里不是在选秀,也不是在“飙歌”,而是正在举行一场雷锋事迹报告会。

  报告会是别开生面的,宣讲与演出相结合。台上,只见一位老人,鼻挺口阔,脸透红光,身板笔直,脑门锃亮。一副竹板在他手上翻飞,唱词说得那个响亮儿:

  有件事,我一生永远忘不掉:

  六二年,有一天我到军区八一剧场听报告,

  只见台上站着一个兵,

  他的名字叫雷锋。

  雷锋在台上来“忆苦”,

  我听完以后受鼓舞。

  没几天,演出来到工程兵,

  我编出快板唱雷锋。

  我唱雷锋五十年,

  唱到今天没唱完,

  唱雷锋、学雷锋,

  雷锋永在我们心中……

  “呱嘀咯呱”,“叭!叭!叭!”手中大板、小板上的穗子上下飞舞,像火苗一样……

  一段《学雷锋》演罢,大学生们喊道“再来一个!”他只得又表演了《巧遇好八连》《说兵》……

  回到后台,工作人员对他说:“今天您老演得太好了,太感人了!”老人回答道:“不是我演得好,是雷锋事迹好,是雷锋精神感动了大学生们!”

  这位老人就是朱光斗。他1946年参军,1954年入党,今年80岁。别看老人头发没有多少,可顶着一系列耀眼的头衔:离休时是专业技术三级,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对外人,他从不提及这些,“说那干吗?不授那个衔儿,没有那个权儿,永远是部队的文工团员儿,一辈子唱雷锋说快板儿!”

  这就是朱光斗,从艺60载,一副竹板,两袖清风;一颗赤心,段段兵歌;一行闪光的足迹,串串动人的故事……

  一生的幸事遇雷锋

  心中亮起了一盏灯

  朱光斗,穷苦出身,父母早逝。14岁那年,他就跑到延安当了“红小鬼”。革命圣地的红色文化,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解放后,他选择了当一名文艺战士,先学京剧、唱单弦,后专门说快板儿。对他这一行当,一些搞艺术的包括他原来的朋友,颇有微词:“两块竹片子,满嘴溜达词,能呱哒出啥名堂?”朱光斗不听这个,他有自己的理儿:快板,反映生活快,擅唱正气歌,轻便又灵活,群众易掌握。我这辈子搞艺术,就铁定它啦!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光辉题词,全国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热潮。雷锋出在沈阳军区,军区文工团责无旁贷地要搞一台文艺节目,交给朱光斗的任务是写一段全面反映雷锋事迹的快板。

  雷锋生前,他曾见过3次面,台上听过雷锋的报告,台下与雷锋面对面交流过,还即兴为雷锋编过一个小段,到军区工程兵演出,这有啥难的。可一进入创作,连续两天两夜,他嘴里尽是“呱哒板”,却溜不出一句词儿——雷锋的事迹太多了,从哪下手啊?雷锋做的那些事都挺普通,挺平常的,上哪儿找矛盾、找高潮呀?

  憋在屋里“呱哒”不出来,他就去找官兵。在与战士的一番对话中,他茅塞顿开。一位战士问他:“你见过雷锋?”他说:“对啊!”“你还与雷锋握过手?”他说:“太对了,不光握过手,还谈过话呢!”

  “你太幸运了,太幸福了!”战士们把他像英雄一样拥过来。顿时,朱光斗找到了灵感,打开了思路:啊,谁离雷锋近一步,谁就多一分光荣;谁与雷锋亲一分,谁就多一分自豪;雷锋是军人的骄傲,是共产党人的骄傲;雷锋的伟大,正是体现在平凡之中。

  再伏案,朱光斗一挥而就。他采用了两个雷锋的战友争夸雷锋的艺术结构:甲说他参观过雷锋纪念馆,乙说他听过雷锋做报告;甲说他与雷锋握过手,乙说他和雷锋是同乡;甲说他与雷锋在一个连,乙说他和雷锋是一个班;甲说他与雷锋同开一台车,乙说他和雷锋住的上下铺……两个人争说雷锋,争夸雷锋,越说越近,越说越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补充,相互烘托,步步登高,把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事迹一丝一扣地介绍出来。说到关键处,用一连串的“员”字对雷锋的形象做了精彩描绘:

  雷锋是解放军的战斗员,

  本职工作驾驶员;

  火车上,他是列车乘务员;

  火车站,他是旅客服务员;

  到学校,他是校外辅导员;

  回连队,他是党的宣传员;

  他积极帮助炊事员;

  主动协助卫生员。

  八月十五月儿圆,

  雷锋想起伤病员,

  四块月饼圆又圆,

  他送给医院休养员,

  他过去是个好团员,

  后来是个好党员,

  他是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在一串串朴实明快、酣畅淋漓的唱词中,普通中见崇高,平凡中见伟大,塑造出雷锋的光辉形象。结尾处又一连用了16个“学雷锋”的呼语:“学雷锋、学雷锋,党的号召要响应,学雷锋,学雷锋,严格要求练好兵,学雷锋,学雷锋,自觉培养好作风……看祖国处处有雷锋,雷锋精神万年青!”铿锵有力,扣人心弦,把作品推向了高潮。

  1963年3月12日,由朱光斗与范延东表演的对口快板《学雷锋》,在沈阳军区八一剧场首演,一炮打响。这是第一个把雷锋事迹成功搬上舞台的艺术作品。一时间,电台反复播,报纸连续登,印活页,灌唱片,还上了辽宁省的中学课本和吉林省的大学教材。1964年5月,《学雷锋》进京到中南海为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受到中央首长的赞扬。

  《学雷锋》火了,朱光斗红了。在创作演出中,雷锋的事迹也深深教育、感染了朱光斗。从此,他认准了一条艺术道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辈子坚持唱雷锋。1990年全军文艺会演,朱光斗又与朱宝昌创作了对口快板《接“雷锋”》。这个作品一开场,就给观众留下一个悬念:怎么个接雷锋啊?

  “你个子白长这么大,睁着两眼说梦话,雷锋牺牲了多少年,难道说他的生命又复原?”然后把“扣子”层层解开:原来是部队建了一个雷锋事迹陈列馆,需要一尊雷锋半身塑像,让“我”到沈阳去购买,结果转遍了沈阳各大商店,也没有合适的,就在“我”失望时,售货员热情地介绍“我”到鲁迅美术学院定做。“鲁美”的雕塑家听说要为雷锋塑像,全力以赴,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地创作。在接雷锋塑像回营区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司机帮我抬塑像,恭敬地让‘雷锋’坐车上。他有意把车速来放慢,也不颠来也不颤,到了长途客运站,我请司机把账算,司机笑着对我谈,拉‘雷锋’我可不收钱!”“我抱塑像上大客,旅客们都给‘雷锋’来让座,售票员走过来,让‘雷锋’坐在头一排。接‘雷锋’,遇‘雷锋’,雷锋就在群众中”。

  作品运用动人的情节和唱词,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敬仰雷锋、学习雷锋,祖国处处有雷锋、雷锋精神代代传的深刻主题。这个节目在全军获奖,并拍摄成电影艺术片。由于朱光斗坚持不懈地传唱雷锋精神,这一年,他被沈阳军区评为学雷锋标兵,被授予金质学雷锋荣誉章。当他与来自全军区部队的学雷锋英模代表走上八一剧场的主席台时,面对雷锋当年做报告的位置,他双唇嚅动着:“雷锋,我的好战友,亲爱的兄弟,我这辈子只有一件事,就是唱你的歌,走你的路!”

  周身就像一团火

  燃得星河都发光

  演唱雷锋,学习雷锋,使朱光斗悟出一个道理:崇高产生于平凡之中,英雄来自于普通士兵。唱响主旋律,必须接地气,创作要搞好,必须往下跑,灵感要在生活里找。军区文工团的舞剧《蝶恋花》去南方部队演出,朱光斗晚上台上打灯光,白天跑到连队去采访。在青岛,他跟着一个连队打了一个星期的坑道;在杭州,他到一个守备连住了一个星期;在上海,他搬进时任“南京路上好八连”指导员刘仁福的宿舍,一住就是半拉月,与官兵同学习,同训练,同工作,有时候还帮助战士打饭、洗衣服。就是在与官兵的朝夕相处中,他被“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所感动,创作了对口快板《巧遇好八连》。

  这个作品,朱光斗以一段真实故事为素材,设计了一名工人刚领完工资要回家看父亲,在黄浦江乘船买票时发现丢了钱包,就在他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捡到钱包的一名解放军战士给他送了回来,物归原主。大家说,这肯定是“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兵。于是,这名工人提着10个鸡蛋来到“南京路上好八连”找这位战士表示感谢。在连队寻找的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好八连保持艰苦奋斗光荣传统,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事迹。作品在“巧”字上作文章,采用故事性的结构,借鉴即兴演唱的手法,散点聚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好八连的精神风貌。

  这个段子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列为经典作品。1964年5月,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在京举行,沈阳军区文工团曲艺队7个演员演出了一台“颂雷锋、赞好八连”的曲艺晚会,引起轰动。由朱光斗参与创作表演的5个作品全部获奖。新华社记者采写了长篇通讯《红色曲艺战士朱光斗》在《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同年冬天,朱光斗出席了全国青年文艺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当时,部队文艺界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朱光斗,朱光斗,全军曲艺一把手。

  朱光斗与时代同行,给英雄立传,为士兵歌唱。1975年海城地震,他冒着余震,跟救灾部队上去了,写出了《海城会亲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带一个创作小组上去了,边救灾,边创作,写出了《重返唐山》;1985年盘锦抗洪,他带一个文艺队上去了,边演出,边采访,写出了《盘锦抗洪英雄赞》;1998年抗洪,他顶风冒雨又上去了,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他现编现唱,为抗洪军民鼓劲加油:

  打竹板,响叮当,

  对面就是松花江,

  松花江,松花江,

  就像野马脱了缰,

  部队官兵斗志强,

  挑着担子抬着筐,

  哪里危险哪里闯,

  再大困难敢承当……

  他从抗洪前线回来,又创作了群口快板《98抗洪群英赞》。这时的朱光斗已经是66岁的老人,由于连日劳累,在剧场排练时,他的鼻子突然流血不止,晕倒在地。大伙儿赶紧把他送进了医院,打吊瓶、输氧气……看到朱光斗严重的病情和医生紧张的神态,文工团领导的压力很大:把一位著名老艺术家累成这样,如有个好歹,怎么给军区首长和家属交代?朱光斗在病床上却一个劲地宽慰大家:没事儿,打打针,输输氧,明天还上排练场。

  在医院里,他一边打针,一边改词,与演员在病房里研究节目。身体还没好利索,他就提前出了院,参加了军区的文艺演出,后又进京参加全军抗洪文艺晚会,受到了总政的表彰。

  朱光斗在50年里,创作表演的反映歌颂英雄人物和模范群体的作品有:《学雷锋》《赞王杰》《唱苏宁》《好将军-罗舜初》《歌唱孔繁森》《怀念司令杨业功》《独臂英雄-丁晓兵》《红心向党-黎秀芳》《赞党的好女儿冯理达》《好兵向南林》《新时期士兵楷模邰忠利》《党员干部模范杨善洲》《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以及《巧遇好八连》《人民路上赞二连》《仰望国门赞六连》《神枪手》《歌唱好党员》《地震彰显中国心》……这是一幅壮美的英雄画卷,这是一条闪耀着时代光芒的红色星河!沈阳军区原文化部部长、著名曲艺家朱亚南感慨地说:“翻看《朱光斗快板相声选》《朱光斗快板选》《朱光斗快板作品选》这3本书,你就会感到,他写的全都是英雄诗,唱的全都是正气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在他笔下大放异彩。”

  朱光斗曾长期担任沈阳军区杂技团副团长兼曲艺队队长,他倡导:文艺队伍要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作为演员不仅要会表演,还要会创作,叫做“能上、能下、能写、能演”。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沈阳军区编制只有10多人的曲艺队,先后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作家和演员:黄宏、王刚、王铁虎、叶景林、阎月明、句号、全维润、邹德江、解娟……其中,叶景林被中央军委授予“德艺双馨文艺战士”荣誉称号,成为全军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叶景林病逝后,朱光斗非常痛心,但他也感到欣慰和自豪:叶景林带领的曲艺队,下部队演出“行军一台车、吃饭一张桌、演出一台戏、送兵一片情”,被官兵们誉为“面包车艺术团”,这不正是雷锋精神在文艺工作中的发扬光大吗?叶景林任曲艺队队长,朱光斗热情支持他的工作,叶景林去世后,朱光斗又到处宣传叶景林的精神。有人曾对朱光斗说:“朱老,叶景林是您学生辈的,您这么大个腕儿,干吗扬他的名啊?”朱光斗说:“叶景林是雷锋式的文艺战士,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扬他的名我愿意,我高兴!”后来,朱光斗参加了叶景林事迹报告团,到首都人民大会堂宣讲叶景林的事迹。这就是一位老艺术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操守。

  曲艺小品作家张振彬谈起老队长朱光斗感慨万千:“朱老啊朱老,传经送宝,既教我们台上立身,又育我们台下做人。他就像一团火,燃得一条星河都发光发热……”

  面向连队心想兵

  喜闻战士欢笑声

  战士爱钢枪,朱光斗爱竹板。一般的竹板都是白色的、黄色的,而朱光斗手中的竹板是紫红色的,油光闪亮。有一位俏皮的业余文艺骨干想探明这里边的奥妙,就问朱光斗:朱老,我跑了多少商店,买的那呱哒板都白呲咧的,你的呱哒板为什么紫红紫红的?朱光斗笑笑:过过水,过过油。小伙子真把那竹板放进了油锅,结果“咝啦啦”,那板全裂了……

  朱光斗把竹板当武器,把为兵演出、为兵服务作为神圣职责。他常朗诵自己写的一首打油诗:“面向连队心想兵,万里疆土任我行,曲艺演员何所好,喜闻战士欢笑声”。上世纪60年代初,台海局势紧张,朱光斗带一个曲艺小分队奔赴福建前线,走遍了前沿岛屿,在坑道里为战士们表演,持续一个多月时间。1965年,他率领由16名演员组成的文艺小分队,编入我军工程兵某团到西部山区为筑路官兵演出,在那里一干就是9个多月。1978年,他在黑龙江省呼玛县吴八老岛上,与边防部队过春节;1980年,他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为海防官兵演出,迎来了新年;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他带一个文艺队为3名战士举行专场文艺晚会;在外长山列岛广鹿岛的老铁山哨所,他们10名演员为1名值勤哨兵连演50分钟节目……

  那是在辽南某团的一场演出,全团官兵在俱乐部翘首等待看“快板大王”朱光斗的拿手节目《学雷锋》。朱光斗上台,刚扬起竹板,灯光突然灭了,音响没了——停电了!场内一片抱怨声。这时,朱光斗不慌不忙,用曲艺行话“现挂”来稳定官兵的情绪:“没有灯,停了电,大家光听不用看,停了电,没了灯,我照样给大家唱雷锋!”全场立刻安静下来。

  舞台上又响起竹板声,这可称得上一次空前绝后的演出:朱光斗摸黑唱,战士们摸黑听,他把一个完整的段子唱完,官兵们全体起立为他鼓掌……

  朱光斗踏遍东北的白山黑水,走遍了部队的军营哨卡,哪里有兵,哪里就响起他的快板声。竹板不离手,雷锋不离口,常年累月,他身上的汗、手上的油,把那竹板浸润了一次又一次,泡透了一遍又一遍。渐渐地,那竹板就由白变红,越来越红,越来越亮——这是他用为兵服务的心血汗水染就的风采!

  军区文工团的人都称朱光斗是部队的“活地图”、“活档案”,跟他下部队,无论走到哪个单位,他总是滔滔不绝地给你介绍,这个部队的代号是多少,番号是多少,哪一年组建的,过去的首长是谁,现在的领导是谁,打过什么硬仗,出过什么典型,过去的文艺骨干是谁,写过什么作品,现在的尖子人才是谁,都有什么特长,他如数家珍,只听得大家目瞪口呆。这手“绝活”,是常年累月深入部队,深入生活练就的硬功。他自豪地说,东北大地任我走,到哪都能喝上酒!

  大家都知道朱老爱喝两口,但从不喝多。他说:“一到哪个部队,师长、军长不管官多大,有空就来看看我,还给下面吩咐:别人吃饭不上酒,朱老例外,弄点酒喝!酒在其次,我家也不缺,贵在这份心意,说明部队建设用得着咱,人家领导看重咱们这一行。从小当兵到这么大岁数,除了自己的专长得到大家的认可,你说还图个啥?到哪都能喝上酒,因为官兵把我当战友。”

  一声好战友,令朱光斗心头暖。他把满足官兵的精神需求当作自己的艺术追求,把战士的快乐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下部队时,有的官兵对他说,想学快板,但缺少器材。他回来便找机关支持,跑文体单位寻求帮助,最后乐颠乐颠地钻进文化工作站的器材库里一副一副地挑选竹板,把200多副竹板装了整整两麻袋,亲自带着送到了部队。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不仅为基层送器材,还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官兵打竹板,唱快板。他走一路,教一路,在千里军营,留下了一片欢笑声。

  朱光斗的艺术走进了广大官兵的心里,也走上了专家学者的高端论坛。1996年1月,中国曲艺家协会在沈阳举办了朱光斗曲艺作品研讨会。来自全国文艺界的名家罗扬、刘兰芳、田连元等对朱光斗的曲艺创作表演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和总结。朱光斗在谈体会时感慨地说:“心红板正党性纯,演出为兵为人民,不争官高待遇厚,只求精神启后人!”

  职务有没有,都是朱光斗

  踏着雷锋路,永远朝前走

  2000年,68岁的朱光斗离休了,脱下穿了54年的军装。一些老同志怕他失落,都来安慰他,他的一番话,反而教育感染了大家。“咳!职务有没有,都是朱光斗,给时代唱赞歌,为官兵放歌喉,踏着雷锋路,永远朝前走。”

  这个时候,朱光斗“自由”了,凭他的声望和影响,“走走穴”、“压压场”,或者到哪里“办办学”、“收收徒”,那“出场费”肯定少不了。但朱光斗有的是崇尚英雄人物、践行雷锋精神的豪情和豪气。他仍揣着一副竹板赶汽车,挤火车,路近的干脆骑辆自行车,经常往部队跑,为业余改作品,帮演出队写节目。无论给业余文艺创作骨干改多少作品,有的甚至重写,他从不署名。为部队讲课,搞辅导,报酬就是两杯酒。他没有正式收过一个徒弟,但桃李满天下,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朱老”,我们的“快板大王”!

  有一次,他坐火车,对面一位小伙认出了他,问他:“雷锋那些事迹都是真的吗?是不是你们编的?”还有一次,朱光斗上街,一位小青年走到他身边,斜斜眼耸耸肩,甩给他一句“快板”:“学雷锋,学雷锋,有钱往我兜里扔!”

  由此,他思考了一个问题:时下一些青年人不了解雷锋,说明更需要大力宣传雷锋精神,我们这些老同志有责任啊!他与同在一个干休所写过《雷锋的故事》的陈广生、创作过话剧《雷锋》的贾六、为雷锋事迹搞过新闻报道的李健羽、佟希文等一批老干部,组成了雷锋精神学习宣传小组,到机关、企业、街道、学校去传扬雷锋精神。仅在沈阳,朱光斗就去了30多所中学和小学做报告。

  为了把每一场雷锋事迹报告会搞得生动形象,朱光斗把讲台与舞台融为一体,将“说”和“唱”结合起来。为了便于一个人表演,他把创作的反映雷锋事迹的快板作品,由“对口”、“群口”改为“单口”,既有长段,又有小段,灵活多样。有一次,朱光斗应邀到辽西一所乡村中学去做报告,周围的老百姓听说沈阳军区一位大腕演员来演出,呼啦啦一万多人挤满了操场,待一开场,大家一看是个脑门光秃秃的老头儿,不免有些失望,加上天刮大风,场内闹哄哄的,一些人准备退场……谁知朱光斗竹板一响,嗓门一亮,场内马上安静下来。朱光斗开始讲雷锋的故事,一边讲一边唱,说一段唱一段,一个人演了两个多钟头,观众还不愿散去……2008年,中央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报道了朱光斗所在的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老同志“老兵不了雷锋情、坚持不懈学雷锋”的事迹。

  离休这些年,朱光斗依然笔耕不辍,跟着英模走,创作不停留。先后写了30多个快板作品、20多篇曲艺评论。今年1月,他的《时代先锋——新时期先进典型快板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进入3月份,朱光斗更忙了。从北京到长沙,从长沙到沈阳,依然是揣着一副竹板,说雷锋,唱雷锋,结果又累得住进了医院。有人劝他:“朱老,您都80岁的人了,要注意休息。”

  他一出口,俨然一串快板词:“雷锋事迹我牢记,我唱雷锋半世纪,只要还有一口气,我要继续唱下去!”

  清脆的竹板,响彻在晚霞里……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bug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6.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7.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8.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9.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10.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朝鲜领导落泪
  7.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3.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