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学:看到一个怀念黄克诚同志的视频,这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这位开国大将的人品,也想起以前写的一篇文章。
黄克诚大将的求真精神:敢唱反调
2011-03-21 08:08 jixuie
黄克诚大将的家风,令人敬佩,她女儿讲述的事情极其感人。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有句名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由此,我们对于那些敢于唱反调,不随大流的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那是求真的具体体现。这时我们很容易又想起黄克诚同志。
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黄克诚是因讲真话被罢官次数最多的一位。他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称,从不察言观色、人云亦云,也从不患得患失、违心屈服。
因而有人说,黄克诚天生后脑勺上长“反骨”。他一生都勇于扮演“反派”角色,在关键时刻始终以唱“反调”出名。
离我们较近的有两次,一次是为毛主席,而另一次则是为林彪。
1980年11月27日,中纪委召开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黄克诚作为常务书记出席会议。
那时,黄克诚已经双目失明,他在别人搀扶下走上主席台,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来这里讲话,不讲别的,想先谈一谈怎样对待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前一段有些同志对这两个问题的态度比较偏激,有的人甚至放肆诋毁毛泽东思想,丑化毛泽东同志。这种态度使我很为忧虑。”
接着,他从大革命时期讲起,没有套话,没有官话,与会者都聚精会神地倾听着。
黄克诚针对社会上个别人对毛泽东的谩骂和丑化行为,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他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他话锋一转,尖锐地指出:“有些同志把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犯的所有错误都算在毛主席身上,让他一个人承担责任,这样做不符合历史事实。”
黄克诚认为,“毛主席逝世了,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也留下消极因素。他的消极因素只是暂时起作用的东西,经过我们工作是可以克服的,而毛泽东思想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现在有些人要丢掉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或要批判毛泽东思想主要部分,我认为这是危险的,是要吃亏的,是会碰得头破血流的!”
黄克诚意犹未尽,坦诚直言:“我的话可能对某些同志是逆耳之言,请同志们对于一个有几十年生活经历的老人的讲话予以考虑,想想是否有道理!”
在对林彪的评价上,黄克诚大将同样表现出一贯的实事求是态度。
1980年代初期,在当时的政治气氛和历史背景下,确实需要超人的政治勇气。当时,《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写了关于林彪的条目,请黄克诚审定。
他读完条目说:“林彪的条目不能这么写,这样是不能向后人交代的。”
黄克诚让秘书把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有关同志召集在一起,开门见山地对他们说:“你们写的这个条目,需要修改。你们要学司马迁,要秉笔直书,要对历史负责。
林彪在军队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后来他犯了严重罪行,是死有余辜。在评价他的历史时,应该分为两节: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作用;另一节是后来他对党、对军队的严重破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这两方面都写明确,不含糊其辞,才符合历史事实。”
黄克诚向撰写组具体谈了林彪在历史上的主要功绩,供撰写时参考。最后他还恳切地指出,把林彪当年给毛泽东写信,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作为林彪的一条错误写在条目释文中,值得斟酌。由于林彪提了那个意见,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文章,当时对全党全军都有极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认为,像这类问题,其他人的条目中都没有写,对林彪也不必过于苛刻。在我们党几十年的历史上,没有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没有讲过错话、做过错事的人,恐怕一个也找不出来,当然包括我本人在内。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逝世。夫人唐棣华在挽联中写道:“即死无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挽联写得恰如其分,黄克诚确实当之无愧。
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人续写的,后人对前人的历史的书写,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求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实事求是。
脱离了求真精神,可能一时得势,但终究要接受历史的考验。
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黄克诚同志无疑可以成为楷模,而作为一个人,那无疑是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1965年9月,毛主席让黄克诚去山西,担任管农业的副省长,黄老欣然前往,因为这样他又可以为人民服务了。行前他写了一首题为《抒怀》的七律,以表达此时心情。诗曰:
京华荏苒十三年,半是辛劳半是闲。
愧无建树对祖国,却有遗恨留史篇。
回思往事皆成梦,纵观万物尽争妍。
衔命西去无别念,愿尽余生效薄绵。
黄老来到山西,正遇到大旱,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赴晋东南地区领导人民抗旱夺丰收。
1966年2月,他以《太行山抗旱》为题,填了一阕“水调歌头”,词曰:
英雄太行山,矗立晋东南。今日重履胜地,往事仍新鲜。篪亭弹痕累累,张店血花飞溅,英勇战町店。敌寇今何在,人民换新天。
旱魃鬼,代日寇,逞凶焰。肆虐遍北国,中心在太原。男女青壮老 幼,抗旱备荒备战,一齐总动员。不管多凶恶,都要彻底歼。
接着,他又以《打井》为题填了一阕“水调歌头”,词曰:
天公惯作恶,连续闹干旱。泉涸库竭流断,问君怎么办?夫妻兄弟姊妹,奋向地球开战,逼它献水源。立下愚公志,人力必胜天。
在沟底,在山上,在平川。君不见人潮似海,干劲冲天。不管石坚土硬,不顾地冻天寒,直把地球穿。频报潺潺响,远近尽开颜。
这两阕词都是在高平县填的。高平县是黄老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黄老回忆说:“1939年,彭德怀从延安到晋东南,我到平顺去接他,正是在高平地区接到了彭德怀。那时,我们在一起研究部署反国民党‘摩擦’,他是何等意气风发!此时念及,不胜怅惘。”
此时,彭德怀也已被派往四川领导三线建设,黄老以《忆彭德怀》为题,填了一阕“江城子”,词曰:
久共患难自难忘,不思量,又思量;山水隔阻,无从话短长。两地关怀当一样,太行顶,峨嵋岗。
犹得相逢在梦乡。宛当年,上战场;军号频吹,声震山河壮。富国强兵愿必偿,且共勉,莫忧伤。
有意思的是,黄克诚同志1976年还在山西工作,他家乡还有亲戚去找过他办事,结果他却把亲戚带到大寨去学习。
看那幅照片,将军带着黑纱,估计是在1976年悼念毛主席逝世期间拍的。
李克勤后记:黄克诚同志作为一位老革命家,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丝毫不计个人恩怨得失,这本身就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了,不仅如此,他还在关键时刻不随大流,敢于坚持真理,不仅为毛主席说话,还实事求是评价林彪,这更加难得。这是需要勇气的。
这种勇气,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有着密切关联。
黄老,毛主席这么称呼他,真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他在道层面的理想信念非同一般的坚定,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意志品质。
这样他才能把别人想不通的事情,自己想得通,进而说得通,行得通。
黄老在关键时刻的道器变通,名垂青史。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