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好像谈判结束了。300 基本工资;66 伙食补贴;134 特别奖金(每年十月份统一发放,剩余2个月加到年终奖里面)。老板没做新让步,工人是否会再次罢工?
B:
不赞成继续罢工。假如三天前坚持不复工,可能会在今天的谈判中取得一点新让步。但这三天会很紧张,资方及衙门会用各种手法来挖墙角。现状是工人已经复工、老板已被迫部分让步。如再发起行动,工人一定分裂。少数派勉强反抗,会立即遭到资方全面反击。虽大致不会撕毁现有协议,但必然开除一批坚持罢工的积极分子。
形势明显不利的情况下,少数人强行罢工,并迅速失败。这会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体工人一个印象:“跟老板斗总归没好果子,跟资方得妥协,一味低头也比硬干好”。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对阶级觉悟的成长来说,非常消极。一场斗争,能让工人感到“我们有力量”、“老板不可怕”、“官府不可信”,就算成功。
A:
资方26日提出加薪后,31日工会介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11。很多工人因为长时间罢工而沮丧了。31日很多工人复工,只有大约40个员工在坚持。说明罢工已经没基础了。但是随后爆发的“工会”打人事件让工人愤怒起来,局势又有微妙变化。我不确定是否此时应继续坚持罢工。
B:
个人认为,无论打人后群众是否会一时愤激立即投入新的全面罢工,明智的“罢工委员会”应及时组织撤退。既保持(尽量争取再多切老板一块肉)已有成果,又不拖延过久,陷入全面被动。需要尽量避免的要害一点,是允许乃至配合老板愚弄自己,搞什么“先复工、再谈判”。罢工是工人唯一有效斗争手段。自己把武器都扔了,指望敌人反而下跪么?当形势已变得不利(多数人疲惫、所谓“工会人员”的粗暴举动,透露出衙门已走上前台压迫工人),继续罢工的牺牲会过大。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光荣撤退。
在那个具体形势下,所谓“谈判代表团”答应的三天缓冲期,完全是资方得利。也就是说,积极分子们主动传播了老板散布的麻痹幻想,似乎三天后还“有得谈”。这是本次斗争失败之处。工斗越少给工人留出幻想,对自己越有利。所谓“幻想”。就是对敌我力量对比变化以及种种后果的错误估计,是对斗争手段认识不明。罢工是你唯一武器,武器都没了(或此时此地强行使用副作用过大),还指望着新的好处,这就是自欺欺人的幻想。
工人未必真信那个大老板“调节人”,但恐怕总觉得“人家是人大代表,有头有脸的,总不能说话全当放屁?”。说白了,是对老板、老板群体及充当靠山的国家机器,仍有根深蒂固的幻想。
A:
谈判这种行为,究竟有何意义?
B:
与自己的雇佣者达成一个阶段性妥协。你工人总要重新接受剥削吧?那么,总要谈妥剥削的阶段性程度,并达成一个正式协议。
C:
罢工是武器,谈判是荧光棒——好看却没用。
B:
谈判也是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成功的谈判,进攻时是号角和动员令,撤退时,是避免多余损失的盾牌。从阶级利益出发,谈判中首先要避免配合老板忽悠工人。在物质待遇问题上,向资方无奈让步不可怕,甚至认输也绝非致命的一击。老板离不开工人,下次再较量就是。工人代表跟着老板随声附和,让自己兄弟慢性精神中毒,最可怕。
A:
上午的工会选举,不知是否落实以及结果如何。那个也很重要。多数工人未必真在乎这个选举。真改选出一批新的工会干部,很可能只是弄出几个迅速倒向老板的“工人出身维权明星”。老板餐桌上多添几双筷子罢了。但无论如何,能提出改选工会的要求,已很重要。它超脱了斗争参与者的具体水平,成了一个象征。
C:
看到6.3工人代表的公开信,还是很激动的。
A:
那封信有做秀成分。但它的一些说法(比如工会必须由基层工人选举产生),超越了几个或许意图“搏出位”的工人本身……
C:
工人似乎很沮丧……
B:
这只是工人觉得没有完全满足全部要求,难免沮丧。这没什么。新民国的工斗仍处于初级水平,喜悦与沮丧的轻易交替,很正常。
A;
假如泛左分子在网络接触中,大力鼓动工人继续罢工,意味着什么?
B:
假设绝大多数工人毅然投入新罢工,并遭遇不可避免的严酷镇压(全体开除、暴力机关介入以及舆论的冷处理)而悲壮失败,那么这无论如何也是一出更加显示工人潜力的正剧。共分子不赞成这种冒失的决死进攻,但当工人决意攻击,则一定站在工人一边。
主动游说他们坚持正面对抗,心平气和地说,这种做法是妄想吃劳工的人血馒头(其实吃不到,主流实力派维权界早挤在前排了)。
A:
你觉得少数工人会冒险再罢工么?
B:
坦率说,我想不会。那个“代表团”(它发表的所谓宣言,疑似未获得多数工人授权)的屈服,说明它不会再挑战资方。少量愤怒者群龙无首,很难再聚集起来。我相信少数派(如果存在少数派)没有新的储备干部了。目前暴露的工人代表,应该包括了愿意正式曝光的全部积极分子。
或许会吵几架,或许有的人会辞职。难免出现一两个受到各种政治势力追捧的维权小明星。这无损民国工斗的大局……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