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这个早已演变为消费日的节日里,真正的底层劳动者们常常为了保证大家的休闲质量,反而需要加班。而这群工人,大多年岁过百,日积月累的劳动没有让他们安享晚年,他们只能在持续的、不稳定且低收入的工作中度过余生。最可怕的事,在繁华的城市空间里,他们常常成为最不被人们注意、鲜有获得应有尊重的群体。就像不是劳动节的受益者一样,他们在这个将他们标榜为“主人翁”的国土上,持续隐形。
| 窦学伟
编辑 | 默默然
美编 | 黄山
走红的《北京折叠》,揭秘被繁华隐形的简陋时空
获得科幻界最高奖项“雨果奖”的小说《北京折叠》在去年名噪一时,这部中篇小说想象了一个夸张而荒诞的城市结构:在一个大都市里,三个不同阶级(工人、中产和权贵)生活在三个不同的空间层次里,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
据文章的郝景芳透露,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她租住在北京城中村的经历。逼仄的街巷、嘈杂的空间、拥挤的人口和恶劣的卫生构成了一幅完全不同于CBD的都市图景。人们居住和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为了工作,几个小时后又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北京就像一个“变形金刚般折叠起来的城市”,由几个不同的空间折叠而成。
现实版北京折叠:都市与城中村的交汇(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虽然是作为一本科幻小说而为人所熟知,但在笔者看来,这部小说之所以动人,并不在于它的想象力有多么丰富,而在于奇思妙想背后那“冷峻的现实感”在无数“新北京人”心中引发的共鸣。
《北京折叠》反映的社会现实带有很强的空间区隔的意味:故事中三个阶层生活在不同空间没有交集,反映的现实则是城中村与都市区域在空间上的疏离。实际上,一种更深刻社会区隔是,即便生活在同一个时空,我们也会对身边的某些人“视而不见”、“如同无物”。
环卫工:最容易被忽略的眼前人
在前几年为博士论文做环卫工人研究的田野时,笔者就感受过这种深深的疏离。环卫工人为城市运转付出了无数辛苦的劳动,在获得微薄经济回报的同时,遭遇更多的是社会对他们的“无视”。衣着光鲜的城市人并不懂得尊重这些卑微的劳动者,无意间乱扔的垃圾增加了工作量,在环卫工人不小心冒犯时候,还会因为微小的利益损失而肆意宣泄不满。除了媒体偶尔的报道外,大多数时间,我们的视线直接穿透了这些劳作的身影。他们,也变成了我们身边的隐形人。
在大都市,环卫工人大多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工。事实上,除了环卫工,我们身边不知还有多少隐形的老年劳动者。稍一留意就会发现,写字楼里的清洁工、绿化带中的园林工、建筑工地上的大工小工、地铁站里的“志愿者”、小区门口的保安、停车场的管理员……那些为城市正常运转和生活质量维持而不可或缺的岗位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老年劳动者的身影。
78岁的“环卫奶奶”张秀荣做了36年临时工(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他们的年龄基本在50岁以上,超过60岁也属正常。老年工的工资基本在1500至2200之间;每月休息时间一般少于4天,甚至午休;有的工种,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甚至达到16小时;有的工种需要上夜班。老年工活跃的这些岗位,大多属于“低技术、服务性、边缘性和可替代”的工作。对资本和城市运营者而言,太高的投入和管理成本都是应当尽力避免的。那些无技术、原子化、就近居住且有一定经济压力的老年人,成为理想的劳动力来源。于是,一种近乎完全市场化的霸权生产政体在这些行业和部门建立起来。这些岗位不存在劳动的强制性,老年工的流动性很强,但市场行情基本一致,无论工作如何转换,都是相似的待遇,在经济压力之下,他们并无太多选择。这些工作大多是由劳务外包公司承揽,由上而下层层分包。
我们城市的运转,那些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的工作,何时开始依赖于老年工人的劳动才能运转的?其中的一些老年工,应该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没有按照那些设想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后回老家养老” ,他们为何在生命之黄昏,还要将自身投入到冷酷的市场中,耗尽最后的一点劳动力?
延迟退休:老年劳工的良药还是毒药?
前段时间,延迟退休政策的相关讨论吸引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政策的执行只是时间问题。可以想象,“步入老年、仍要工作”将成为明日世界的常态。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退休年龄的延迟,还有与之配套的劳动监管和劳动保护政策。
从当前老年工的法律保障状况来看,我们很难得出乐观的结论。这不仅是说老年工的工资之低和劳动强度之大,而是说老年工几乎不在劳动法律的实际保护范围之内。超出退休年龄(一般是男60岁女55岁)的老年工彻底失去“劳动法律”的保护;即便在退休年龄之内,依然难以“依法保护”合法权益。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低;基本不存在加班费,包括法定节假日;遇到劳动纠纷难以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在青壮年劳动力的法定权利依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那些维权能力更弱的老年工更是难以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在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退休年龄的推迟有可能将更多的老年劳动者推向残酷而无保障的市场竞争。
在写作本文的时候,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节假期的设置既是一种休息日和消费节,也是一种仪式和符号,提醒人们关注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而老年工,作为一种边缘劳动者群体和大都市中的隐形人,理应在这种仪式光辉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在学术意义、社会价值还是政策倡导的意义上,我们都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工。
本文首发于土逗公社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