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调查的目的与方向
2021年6月25日上午10:28,十堰中专生余骏实习期间跳楼自杀,他父亲写下悲壮苍凉的诗纪念他儿子。读完他父亲写的诗,虽然不是人父,但是作为人子,能够读出他父亲的撕心裂肺的疼,能够读出字里行间都淌着他儿子的血,愤怒让我彻夜难眠,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怎么就做起了贩卖人口的生意。用学历威胁学生,将学生安排到流水线做自动化器官,而它,吃的满嘴猪油,毫无负罪悔恨之心。
这件事经过一段时间酝酿,终于冲上知乎热搜,引起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我阅览了知乎下面的许多回答,不敢置信。这种龌龊的血腥的肮脏的事,不是特殊案例,而是非常普遍,而且这种普遍没有引起社会的真正重视,只是偶尔曝光,引起众怒,接着就是沉寂,社会继续齐乐融融,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在众多义愤填膺的答案中,不缺乏刺耳的声音,这类声音说职校生活该,说他们这是自作自受,说他们这是自食其果。诚然,表面上职校生是中考高考的“失败者”,可难道这就意味着他们活该被学校贩卖,去流水线做自动化器官,遭受那牛马般的待遇?说这类话的人枉为人,白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
我重新在知乎上搜索了职校生,跳出来许多答案,大致是说职校生是这个社会的垃圾,职校生普遍堕胎,职校生普遍乱搞,职校生普遍爱打架。当真如此?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我在想这究竟是臆想出来的故事,还是调研出来的事实。在我记忆中,有初中同学考上了普高,可是最终选择去读职校,目的是想快点学到技术,快点去社会赚钱,让他含辛茹苦的父母能够轻松些。
2021年7月25,经过一段时间讨论,我们初步组建了调研团队,撰写了调研提纲,准备通过调研去真正了解这个社会群体,破除那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偏见迷雾。
8月1日,我接触到了第一位调研对象。
“初中毕业十五岁,那时候怎么知道为啥选这学校,我那时候学的专业和现在都不一样,你应该问一些日常生活。虽然我们学校大多数人日常生活都是浑浑噩噩,可我们很多人不一样,从技能高考上来后,就一直在改变。”
调研提纲是按一个湖北职校生经历提炼撰写的,刚开始我公式主义的拿来去咨询这个女生,很显然和她的情况不符合,而且个别问题让她羞怒。好在这个女孩人挺很好,并没有因此恼火把我拉黑,我深知有些问题触犯到她了,而她不但不恼火,而且好意提醒我要多问问日常生活,这让我心里暖洋洋的。
为了不暴露这个女孩信息,我叫称她为阿丹吧。
通过交流,我觉得阿丹是个很好很好的女孩,善解人意,奋发向上,渴望变得优秀,不为职校生这个身份自卑,积极为职校生辩护清白,这很难得,我觉得这很好!她想做那种有气质的女孩子,想读好多好多好书,问了身边很多人,她身边的人很少读书,无法给她推荐。于是,就诚心诚意的让我给她推荐,她觉得我是个学富五车且积极向上的人。这让我惶恐,我现在读的书并不适合她,以前读过的书名也忘了,立马去咨询认识的爱读书的女生,才发现她们现在忙碌于工作,也很久不读书了,忘了书名。思索再三,通过阿丹的文字推测,我觉得她多多少少有些自卑,便推荐了一本余秋雨的散文,推荐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打算通过共同阅读这两本书,能全方位的了解阿丹。岂料,这换来出乎意料的信任。
我想,没人愿意说出自己真正疼的经历,我就是,我会把那些真正让我觉得疼的,血淋淋的经历埋藏在心底,给谁也不说,这不是害怕别人嘲笑,害怕别人怜悯,只是单纯的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而我是何其幸运,得到了阿丹的信任,她愿意把她很疼的成长经历告诉我,在她说她的经历的时候,我默默的看着,想起了成长路上遇到的许多人,他们和阿丹的经历相似,留守儿童,家庭不完美,而我再也没有联系过他们,通过阿丹的经历加上读过书的分析,我知道了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在下文,我会写到他们。
“阿丹,谢谢你能信任我,说出你的成长经历。在这之前,我只是想了解职校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了解职校是如何了解到学校的,为什么选择所学专业,以及学校存不存在强迫实习。你让我的想法产生了转变,我现在更想去了解职校生的成长经历,他们成长路上的文化环境,他们成长路上遇到的挫折。我要寻找职校生不爱学习的根本原因,职校生为什么有点像骆驼祥子。我能不能把你的故事记录下来,鼓励其他职校生写出自己的经历。”
何其幸运,我得到了阿丹的允许,阿丹的故事,我会一个字不改的复制到下文,第一人称也不修改。
01
成长经历:部分职校生的缩影
我从小到大是父母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好学生,我也特别听家长的话,我的世界除了家长同学就是学习,家里墙上挂满了奖状。在我八岁的时候我有了一个弟弟,本来是我妈妈在家里带我弟的,一切都很好,我和我弟很喜欢彼此。但是迫于生活吧,在我弟弟一岁左右的时候,我妈就出去工作了,就让我奶奶带我们俩,我爸虽然在家,但是只在乎工作,挣钱。慢慢的,我弟被我奶奶宠的无法无天,我和我弟也经常打架,我们俩就像仇人一样,我奶奶也成天数落我,说我不懂事,还总是惹我弟弟哭,在家里一点不对就开始骂我,贬低我,总是拿我和别的同学比,总之说我的各种不是,经常受委屈,但是我不敢给我妈说,因为我知道我妈在外面拼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我难过的时候就自己偷偷的哭。
平时放学回家,非常饿,吃点家里的零食,要是我刚吃完,我弟弟也要吃,我奶奶就会骂我说我为啥这么贪吃,把我弟弟的零食都给吃完了。就这样到小学六年级,我寄宿学校,别的同学有好多好吃的,我没有,我也不明白为啥别人的家长会给孩子买那么多好吃的,我妈妈经常给家里打我和我弟的生活费,我奶奶也是经常给我说家里各种没钱。我信以为真,于是每次过星期我就买一盒咸菜,每天吃馒头夹咸菜,只是偶尔的吃一些好吃的。每个星期回到家,整个家对我来说都是冷冷清清的,总是因为大人的各种偏心,我就会和我弟打架,闹矛盾,然后回到学校就各种难受,每个星期都是如此。
我性格也一直很自卑,很内向,不敢让别人注意到自己,也什么都不懂。我奶奶在家里经常各种数落我,在外面却给别人炫耀我成绩好,可笑的是我家长连老师长啥样子都不知道。到了初二我成绩就慢慢下滑了,从前十名慢慢的到初三就倒数了,各科老师想挽救我,上课就严抓我,但于事无补。这个时候我奶奶依旧不知道,还是在外面炫耀,直到快中考的时候,我有想弃学的念头,家里人才知道我成绩很不好了,这时候家里亲戚什么的都在背后说是我玩儿手机玩的,但是她们不知道我从小到大的承受着怎么样的痛苦。
我每次上课的时候想着想着就哭了,后来在我妈妈的劝说下我参加了中考,接着就来读中专了,我就开始各种玩儿。第一次觉得生活这么轻松,也渐渐明白了人情世故,也被身边人同化了,上课玩手机打游戏追剧,过星期的时候出去各种逛街玩儿乐,也没想过以后会怎么样。上了一年觉得没啥意思,学不到东西,想弃学,我又在我妈妈的各种劝说之下继续读,并坚持考上了大专。
其实考大专我们也耗费了好多心血,一个学期,每天起来就是练题,一天两套,每套要好几个小时。不过经过好几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如愿考上了,并超过分数线一百六十多分。我就意识到不能一直被身边人同化了,于是我放弃熟悉的同班同学和闺蜜,自己果断转专业了,我开始努力学习,报培训班,考证,由于我学的太多 ,效果不佳,都没有考到。
我知道自己交际能力不行,就加入学生会锻炼,我闺蜜说我想不开要进学生会。但是我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还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每次都拿了奖,渐渐的就和朋友闺蜜有了一点差距。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她们就觉得我被骗了,吃错什么药了,但是经过时间的累积,我得到的东西收获的东西也比刚开始之前说我的人多的要多,我做到了老师同学都喜欢我,除了个别的,甚至我们班的同学觉得我什么都会。我要继续努力,去考本科,去考硕士。
02
回忆,交流,缺爱派生的悲剧
农村没什么产业,种地挣不下钱,这就自然导致会有大批留守儿童。看完阿丹的成长经历,想起来我也做过留守儿童。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在甘肃一座小城的乡镇,曾有大量的读书娃,在三年级甚至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生火做饭,劈柴洗衣,我就是其中一员。父母需要挣钱养家,外出打工,家里离学校远,骑自行车来回学校,要时不时被雨淋,有时遇到大风,被吹到在地,脸上挂彩,能活到现在没被摔死,是一种幸运。
这种情况下,就促使大量的学生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五六个人挤一间小窝,时不时起冲突打架。四年级的时候,我是用柴火做饭,做饭不熟练,劈柴生火不熟练,往往饭做熟吃完,来不及洗锅就得去上课,然后迟到挨批。
在这里我得感谢同校的几位学姐,要是没有她们的帮助,我估计是饿一顿饱一顿,我们经常合作做饭,实际上就是她们切菜炒菜和面,我负责刷锅洗碗。前两年,我试着去联系这几位学姐,只联系到了一位,这个目前还在读书,所以联系到了,而其他的,听说,要么早早的嫁作人妇,要么南下做了厂妹,要么在火锅店做了服务员,没有弄得联系方式。再后来,五年级,我换了宿舍,用上了煤气灶,虽然也同别人合作做饭,不过没有四年级快乐,五年级的我依旧不会和面做刀削面,就吃了两年挂面,我琢磨现在消化的问题,是不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
我写我的经历,绝不是为了喊疼,而是正因为我做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存在的心里问题我多多少少知道些,下文一些内容也以此展开。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被爱,所以极其渴望爱,尤其是女孩子,特别容易形成感情依赖。她们渴望爱情,希望爱情能够弥补她们缺失的爱。
“你那时候,有没有因为太缺乏爱了,渴望被人爱,然后有男孩给你了温柔,所以你爱上了他。”
“是这样,就送我各种礼物我就觉得他是世界上对我最好最爱我的人,之后才慢慢明白,那些小零食、娃娃对他来说也是挺普通的东西,所以就很单纯。”过了一会儿,阿丹做了补充:“因为从小很少体会到爱,对方为我做一点事情我就觉得很好,很爱我。渐渐的失去自我,每天以他为中心,直到后面人家觉得我傻,甚至想毁了我后半生。这段感情也结束了,慢慢的就看淡了,但是影响我后来的恋爱,我变得不再轻易相信,只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我总结出一点,可能我只适合自己过吧。”
果然这样,她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女孩,容易相信爱情,容易被欺骗,好一点的能挺过来,坏一点的自暴自弃了。在我做留守儿童时,居住过的院子里,就有她这样经历的女孩,饱受原生家庭的创伤,父母重男轻女,本来是留守儿童,一年体会不到多少次家庭的温暖,父母回来后,还数落她照顾不好她弟弟。我那时候也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不觉得这有什么可恨的。上了初中,老师开导,我自己找书看,终于把这老旧思想的遗从脑子中剔除,可是这时候的她已经被毁了,而且不知身在何处。
我多多少少读过点原生家庭对人影响的书,虽然现在脑瓜子留下来的内容不多,尽量回忆原生家庭对人影响的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转化成问题,咨询阿丹:
“很多人,找对象,是找理想父母,这里的父母,不要考虑伦理。举例子,水儿的父亲沾花惹草,那么她大概率会找老实木讷的男孩。那你是不是也?”
“很对,我爸爸很老实,不善言辞,我就比较喜欢会表达的男孩子。”
恋爱是修复童年的错误,要是碰到合适的初恋,能够互相拯救,可是按照阿丹的描述,她并没有遇到的好的恋人,我脑子里生出了第二个问题。
“你对象,按你的描述,是想把你变成顺从听话的奴隶。”
“他和他家长思想都有问题,想着我小,把我骗到手趁早结婚省钱,但是我没傻到那种程度,其实他们就是在算计我,如果不算计可能会一直在一起。”
还是这样,又是这样,这种真实发生的人间残像,我已经是耳闻了很多,目睹了两起。童年经历本就不愉快,在自己的家庭受受害,又要受另外一个家庭的伤害。阿丹是幸运的,她有个好妈妈,在她妈妈影响下,她有勇气摆脱那个人渣。我做留守儿童时同院子里那些女孩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就叫她不幸的二号阿丹吧。在此之前,我先说说当时的文化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可以说极其匮乏,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的贫瘠,各种零食一样没有营养的文化,也就有机会入侵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打打杀杀的古惑仔电影,狗血淋漓的肥皂剧。那时候,我们放学回家,晚上吃完饭,男生娱乐生活,就是打牌下象棋聊古惑仔,那时候六道的《黑道是怎样练成的》正值爆火,我一度认为这为后来的校园暴力埋下伏笔。女生的娱乐生活就是聊肥皂剧剧情和郭敬明,这些毫无营养的文化满足了女孩的一切幻想。上了高中,学习了文化生活,我知晓了不同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发展,可我们那时候根本接触不到除课本以外的优秀文化,没有少年宫没有书店没有报刊亭。也就有几本小学必读课本互相传阅。
我再说一遍,留守儿童中的女孩,缺乏被爱,所以渴望被爱,同时受到那些零食文化的影响,误以为爱情是生命的一切,除此之外,在没有别的东西。不幸的二号阿丹,在初三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喜欢上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是他同桌,男孩无意间给了她温柔,她为了测试这个男孩是不是爱她,叠了纸鹤送给他,男孩保留了一个学期,在一节化学课中拿出来把玩,不幸的二号阿丹看到了,流出了眼泪,这个男孩很敏锐,知道不幸的二号阿丹喜欢她,送了些吃的,轻而易举把不幸的二号阿丹骗上床,并且四处炫耀,为的就是霸占阿丹,少花点钱把阿丹娶进门。一时间各种恶言恶语四起,在留守儿童中快速传播,可怕的是在这传播中,我听到的是赞叹龌龊的男孩是有本事的人,而不幸的阿丹是个荡妇。不幸的二号阿丹母亲闻讯赶来,不是心疼她女儿遭受了这欺骗,而是嫌弃她女儿给她丢了脸,抓起头发,一巴掌又一巴掌的去抽打。我看到了那一幕,我和不幸的二号阿丹一起合作做过饭,她是个很体贴的大姐姐,可是我那天看她,她的双眼中无神,好像死了。再后来,我幸运的被安排到城市读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知道了那些遗留思想的残忍,每次回家都要和那些遗留思想做斗争,其他年轻人也在做斗争。要是没有外来文化的输入,地方文化的基调是难以改变的,老一辈不如我们幸运的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思想中包含的东西是好是坏他们自己也意识不到,这两年年轻人的斗争,新媒体的传播,那些残忍的文化终于稀薄了。可是,我听说,不幸的二号阿丹,不知所踪。
好嘞,好像扯远了,我继续和阿丹交流。
“很多职校女生是在不完美家庭长大的,父母离异,多子女,家暴,这就导致很多职校女生像你一样吧。极度渴望爱,然后被骗,好一点的,自我拯救了。差一点的,自暴自弃。”
“是滴,有的十五六岁堕胎,中专毕业就结婚,难以想象,所以我挺幸运的,现在有可能成为家庭主妇。”
“那你中专的时候,这种情况多嘛?”
“我身边很少,我没亲眼见过,我的朋友都只是谈谈恋爱,但是别的不熟悉不认识的同学有。就是同校的。我们学校有中专校区,大专校区感觉还好,能上大专的女生,很少被骗成那样,基本上都是高中阶段那个年龄比较多,懂得少,单纯,男孩子花言巧语骗一骗,就觉得遇到了真爱。我就认识两个,那些年龄好多男孩子好渣,她们俩的男朋友喊自己出去睡一晚就不要了,一个女孩子扛过来了,就好好上学,还有一个逐渐堕落,中专三年还没上完就坚持不下去了,还自残过,纹了纹身。我亲眼看见那个女孩子从刚来学校的单纯乖巧,变成一个堕落社会女生。”
我对于这种人渣男生很气愤,我不想为他们辩解,他们确确实实做出了触犯道德底线的事,确确实实做出了侵犯他人法益的事,不管他们的成长经历是否悲惨,他们做的这种事,必须要做出批判,要是法律有规定,那么必须要用法律去惩罚。可是这种事按阿丹的说法,并不是很普遍,是属于极少数骇人听闻的事,职校女生虽然渴望爱而去拥抱爱,但是并不是乱搞成性,堕胎普遍,只是特殊案例。那么社会对职校生的误解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用这种特殊的案例,去说这是职校生的常态?
“那时候,是不是普遍觉得爱情是生活的全部。想着要找个喜欢的男孩,成家立业,一起把小日子过好。”
“是的,想法很简单,把男朋友看的特别重要,甚至比父母都重要,对方说什么就能很轻易相信,并且坚信有未来,还不会嫌弃对方没钱什么的,如果对方犯了什么错,哄一哄就原谅了,但是就是愿意相信,不会怀疑,不管说的理由多么扯。”
有好妈妈的阿丹,摆脱了人渣,而不幸的二号阿丹,不知所踪,还有阿丹同校的极少数悲惨女同学。即使她们在不同的地方长大,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共性,那就是家庭不完美,她们极其渴望被爱,而他们不能从的父母哪里获得爱,同时受到零食文化的影响,就渴望从爱情里获得爱,并且误以为爱是生命的全部。我在想,她们不嫌弃男生的家庭,想着要找个喜欢的男孩,成家立业,一起把小日子过好。是不是因为家庭不完美,所以潜意识里,想组建一个温馨的家庭。
好嘞,我们进一步思考,是什么导致那少数职校女生的悲剧,不幸二号阿丹的悲剧,我们得出来了答案,是她们背后不完美的家庭导致的。要是形而上学的去看待这些家庭,孤立片面的看待,的的确确是这些家庭造成了悲剧,可是我们绝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思考。以不幸二号阿丹为例,她父母接受的教育少,深受那些腐朽文化的影响,重男轻女;她父母所在的地方没有产业,需要外出打工,无法陪她长大;她父母每天工作时间长,她父母没有时间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也不知道有原生家庭这种说法。
03
与阿丹发散聊天,成长经验联系的思考
按目前调研来看,不可否认,大多数职校生的学习状态的确糟糕,他们每天都是得过且过,满足现状,虽然知道知识有用,可是却懒得学习,没有目标,没有规划,看不到想改变命运的拼劲,彻头彻尾的自我抛弃。但是也有积极向上的人,可是这些积极向上的人就像骆驼祥子,刚开始都渴望实现自我改变极其塑造,而职校就像一个巨大的怪物,专门吸食人的活力、人的理想,久而久之,这些积极向上的人也就被同化,开始了自我抛弃。
好了,表面现象是这种现象,我们依旧要挖掘这背后的成因!
①温铁军在书中写到:一方面,长期鼓励农村人力资源存量高的青年优质劳动力近20年向非农领域大规模净流出,使劳动力资本化收益被内外资和发达地区政府占有,这种制度安排的代价甩给了中西部,致使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严重。作为中西部农村长大的人,非常认同这句话,我小学阶段,身边多是留守儿童,好一点的有妈妈陪伴,坏一点的双亲都出去了。我们的的确确锻炼了独立自主的能力,照顾好自己这方面远远超过同龄的城市读书娃,可是这种情况产生的恶劣后果,我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了。
按原生家庭理论的说法,小学阶段是极其需要感情陪伴的,要是这时候感情稀缺,容易形成对物质极度依赖。如武志红说:“母爱获得太少的孩子,就会执着于母爱载体。既然母亲表达爱的方式是给孩子买东西,而不是陪伴与细腻的关爱,那么孩子就没办法发展到灵魂层面的爱,而是会执着于这些东西。先是很小的需求,一颗糖,一串糖葫芦,一个小玩具,最后则发展成手机、笔记本电脑乃至其他。”
像阿丹和不幸的二号阿丹,她们把感情的需求转移到“理想爸爸”身上,可是都不幸的遇到了人渣。阿丹有个好妈妈,所以挺过来了,而不幸的二号阿丹没有好父母,则是伤悲,不知所踪。其他缺乏爱的人,这里包含留守儿童以外的儿童,则是把感情移情到了物质上,手机电脑游戏网文,这些东西满足了他们的感情需求。当今年我看到新闻在说“精神鸦片”游戏的时候,我就想,客观问题解决不了,要是把游戏一刀切了,中西部乡镇会慢慢派生出一批一批问题青年,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事实上,我小学时候,校园暴力问题严重,拉帮结派,称兄道弟满足了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那时候我一度认为这会形成恶性循环,因为小学因身体瘦弱饱受欺负的人,上了初中发育出结实的身体转而去欺负别人,而那些初中受欺负的心里逼着气,上了职校上了普高,又主动去结识校外流氓,转而欺负同校生。这也可能是职校校园暴力存在的原因之一。
②教育资源不对等,部分儿童成长中饱受打压。上文说过,我初中幸运的转校到城市读书,因此幸运的看上了普高,进一步考上了大学,我非常有资格去说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对等。我那些小学同学,他们中有人比我努力,可是最终还是上了职校。当时我读的城市初中,考上普高比例的高达百分之70,考上重点高中的高达40人,而我小学同学读的初中,考上普高的才五六人。
我们知道,信心是学习的基础,可是部分儿童成长经历上,不但没有感受到鼓励,而且饱受贬低,信心严重被摧残。当他们上课时,心理活动往往是:“学习这么累,反正学不会,不如睡觉。”久而久之,越来越不如同班同学,久而久之,学习能力越来越差。这种打击可能来源于父母,也可能来源于老师。父母往往是为了满足控制欲,同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对比,说任何人都自己的孩子强,不费余力的将孩子贬低到尘埃。想一想,连父母都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生命力能够多旺盛呢?他们往往目光木纳呆滞,甚至患有轻度抑郁症。我敢保证,一部分职校生,绝对有这样的父母,受过这样的打击。
③生命力僵硬,缺乏活力。职校生里不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什么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呢?那就是形如奴隶,完完全全听父母的话,完完全全听老师的话,完完全全依赖父母,完完全全依赖老师,这样的长大好孩子,从来没有自主,一切的“好”都是为了讨父母老师开心,他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获得父母老师的夸赞。这样长大的孩子,势必缺乏活力,生命力僵硬。到了职校,到了这个不要求学习成绩好的环境,他们内心的压抑开始释放,也就开始彻头彻尾的自我抛弃。
04
写在最后,我们的立场
菲茨杰拉德书中写到: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我们初步了解了职校生的前世今生,那我们对那些诋毁职校生的人说:你要是说职校生普遍不爱学习,我们无话可以说,但你要是说职校生普遍人格卑劣,我们就会与这种观点为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