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工农之声

“劳务派遣”的舆论陷阱

李伟杰 · 2021-08-19 · 来源:铁路工人通讯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劳务派遣是劳资纠纷的新焦点,也是媒体舆论的热门话题。有识之士纷纷对派遣工“大表同情”。但假如深究下去,你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并不反对劳务派遣制度,许多人还声称“应当大力发展劳务派遣”,虽然也会稍带不痛不痒地谴责两句“当前有些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侵害派遣工利益,需要整顿、规范”云云。总之,同情的背后,是为工人挖下的一个个舆论陷阱。

  劳务派遣是劳资纠纷的新焦点,也是媒体舆论的热门话题。有识之士纷纷对派遣工“大表同情”。但假如深究下去,你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并不反对劳务派遣制度,许多人还声称“应当大力发展劳务派遣”,虽然也会稍带不痛不痒地谴责两句“当前有些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侵害派遣工利益,需要整顿、规范”云云。总之,同情的背后,是为工人挖下的一个个舆论陷阱。兹列举如下:

  ● 劳务派遣可以促进就业。

  这是弥天大谎。劳务派遣对就业的贡献,仅限于派遣公司自己招聘的人员罢了。此外并不增加任何岗位。按照全总估算,中国的派遣工已达6000多万,占职工总人数20%。日本的劳务派遣工也达到雇工总数的30%以上。你不需要是诸葛亮也能猜到:假如没有劳务派遣制度,这些岗位照样需要招聘工人来干活。

  ● 劳务派遣好,但法律有漏洞。

  劳务派遣制度的先行者是美、日和欧洲各发达国家,“经验教训”和法规早就有了……2008年9月《21世纪经济报道》报导称:“最终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之前五版讨论稿相比,被业界称为‘180度大转弯’,其中劳务派遣一章,删繁就简,由5条缩减为3条……第五版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劳务派遣一般适用于临时性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非主营业务岗位,以及临时顶岗的岗位,同一劳务派遣岗位连续工作超过24个月,不得使用劳务派遣形式等,但在正式条例中,这些全部被取消。”《经济观察报》于2011年2月报导:“早在2009年上半年,人保部就开始着手制定《劳务派遣条例》,以弥补《劳动合同法》此方面内容的‘不足’,但来自多方利益集团特别是大型国企的压力,使得本已经过多次修改、征求意见的“成型”《条例》,至去年年底基本‘泡汤’。”同样,“酝酿三年有余的《工资条例》,已经再次陷入僵局”,也是全国工商联等机构代表“各方利益集团”发力所致。

  可见,这些“漏洞”是按照雇主(即用人单位)的利益和意愿留下的。因为“规范劳务派遣”也好,同工同酬也好,都会“增加企业负担”。

  ● 劳务派遣有利企业发展,问题是派遣工待遇低,缺乏归属感。

  有管理层训话时,会骂工人“没有主人翁责任感”。这实在很可笑。员工本来就不是企业或单位的主人,也从没有什么“主人翁权利”或权力,哪来的“主人翁责任感”?至于“归属感”就低级多了,意思无非是“以厂为家,爱厂如家”。如果说老板对正式工还可以装出家长模样,这么来洗脑的话,劳务派遣就把这层薄薄的面纱也撕掉了。它不客气地告诉工人:“你是奴隶,但不是我家的奴隶!”希望给派遣工制造“归属感”的有识之士担心的是:派遣工恐怕因此不会尽心尽力地为主人着想和卖命。

  ● 劳务派遣泛滥,国企责任最大。

  在中国,劳务派遣的泛滥,始于国企改制迫使大量工人下岗,再以劳务工形式低薪聘回。接着是国企、私企和外企共同抵制《劳动合同法》,抵制对工人处境的改良,也就是规避订立长期合同、降低待遇、少交社保。

  媒体舆论热衷于拿国企、央企(经常被称为“垄断企业”)来开涮。在“终于发现”国企是使用派遣工的大户以后,劳务派遣问题几乎被说成国企的专利,外企私企则被悄悄放过。这些人真正的意思是:“应当把国企资产和市场统统交给私人老板。”不过,后者使用的派遣工并不少,而且越来越多。早在2007年,江苏无锡市的外企员工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的16%,使用的派遣工就占了全市派遣工总数的18%。目前上海的外企、私企、国企分别有35%、23%和21%的员工是派遣工。而国企大量使用派遣工的原因,其实跟外企、私企一样,是为了谋求最大利润,因此需要压制工人改善处境的愿望。

  ● 劳务派遣在国外不是主流用工方式,它在中国被滥用,失去本意。

  我们曾经介绍过日本的劳务派遣情况。中外老板们钟爱这个制度,动机是一样的:它有助于剥夺工人的权益,给老板省钱,想雇就雇想炒就炒。各国政府为了满足老板们的这个需要,不断放宽对劳务派遣的法律限制,越来越使它成为主流用工方式。它在中国之所以发展到超英赶美的地步,不只是因为在中国的资本有更强烈的“逐利本性”,而且因为工人更无力量去反抗它。

  这里,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德国的劳务派遣及外包情况:

  派遣工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受到相应保护,但要组织他们难度很大,因为派遣工都是在这里干一段时间后就被派遣到别处去,也可以随时解雇。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得到稳定的工作岗位。随企业“转型”而大量产生的派遣工和临时工,主要是年青人。

  派遣工的待遇比正式员工差很多。例如福特汽车供货商的厂里,有1/3至60%的工人都是派遣工,时薪仅7欧元,月收入900~1000欧元。以三口之家来算,每月房租要700欧元,占了大半,生活相当拮据。这是德国几十来没见过的。克虏伯工厂的工人呼吁“派遣工与正式工应同工同酬”,似乎还未被五金工会采纳。

  德国的失业者大多在就业市场里觅职,此外还有中介公司、劳务派遣什么的,但工资都比较低。失业者当中,年纪大的通常退休。有些人找不到长期工作,只能做兼职工,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要做几份工维生。政府削减失业金的政策出台后,临时工、劳务派遣工增多。政府宣传说危机已经过去,但实际上对工人来说,真正发生的变化只是劳务派遣大大增加。

  德国30岁以下的人口中,有60%从未做过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是派遣工,或只签短期合同。现在德国的五金行业中,80%的工人是劳务派遣。

  除了派遣工、临时工不断取代正式工之外,“外包”也成为大企业削减工人工资福利的重要法门。例如:

  科隆的福特汽车厂像其它许多大公司一样,不断地把部分生产工序(即配件的生产)外包,或变成独立公司,自己只生产车身价值的18%。

  拜耳公司从1976年的5万名员工裁到现在的1万人。从1995年起,它陆续卖掉一些车间和产品。在拜耳公司原址上,目前已有了50家公司。

  2000年,波鸿市的欧宝汽车厂想把某车间(连同工人)卖给其它公司,这样一来工人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该车间员工占全厂总数的三分之一。于是1万多名工人罢工了两天,虽然没有制止外包,但达成新的协定:外包员工的待遇必须和欧宝本厂一致,这个协议至今有效。那时五金行业工会对罢工一点也不支持,只送来一些可乐、香肠和面包。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3.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4. 朝鲜领导落泪
  5. 11月CPI又降了
  6. 宋江的遭遇与奴才的下场
  7. 历史的“魔镜”
  8.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9.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10.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胡锡进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问是谁™造就的胡锡进这类的“共产党员”,真是可耻!
  3.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4.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5. 颜宁女士当选中科院院士或弊大于利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10.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10亿巨贪不死,谁死?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北国的黯然曙光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