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推崇的中国学者是2500年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他说过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至今,这依然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最佳策略。
货币战争仍然在继续
30多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政策的效果出乎所有中国人的意料,世界也为之震惊。正是凭借中国人民的勤奋和进取,上世纪70年代仍一穷二白的中国,一举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巨人。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自罗马帝国以来唯一真正的“全球帝国”美国,已经风光不再。尤其随着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没有结局的结局,外部的战争危机和内部的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使美国模式受到质疑。
“武力征服,征而不服”的结局,导致美国在凭借其核心的军事力量为工具之外,在今天又衍生出民主、人权、金融、货币、石油、宗教、媒体、投票箱、转基因等各种“武器”,异化成为霸权主义的衍生品。尽管中美之间不乏握手言欢、觥筹交错,但这些不过是镜花水月。美国的外交,归根结底是由其自身利益决定的,与鸦片战争时英帝国对清朝的策略并无两样。
从1944年至今,美元对黄金的比价已经丧失了97%,美元对世界其他货币的贬值每年在30%左右,2007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无休止地印发美元,为的就是控制汇率的天平。只要美元仍保持世界核心货币的地位,华盛顿和华尔街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货币政策来支撑美国的金融霸权,中国学者把美元的浮动汇率称为“掠夺机器”,可谓一针见血。
2009年,中国已持有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难怪温家宝总理当年3月13日公开对这些国债的安全性表示担忧,暗示中国将借助欧元等将外汇储备多元化。话音未落,华尔街金融大鳄和华盛顿联手在希腊引发了“欧元危机”,美元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所以美国过去是、现在仍是真正的汇率操纵者。正如英国著名政治家巴麦尊那句经典的“国家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的决策者务必要对此保持警醒。
钓鱼岛背后的能源之争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的一切军事挑衅行动,无一不是在美国压力之下进行的,这次钓鱼岛事件也不例外。这场争端还牵涉到群岛周边的海底油气资源。这与美国在国际石油问题上的一贯做法一致。东海大陆架中日韩交界处蕴藏着“另一个波斯湾”的说法,被视作上世纪60年代以来钓鱼岛争端的起源之一。但东海油气开发的现实是,自40年前,日本和美国学者联手缔造了东海石油储量巨大的“神话”后,东海及钓鱼岛附近海域究竟有多大的石油储量,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一团迷雾。
但是在地缘政治上,钓鱼岛具有巨大战略和军事价值,它位于中国台湾和冲绳之间,处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一线,是从外海进入中国的跳板。而奥巴马连任之初,置国内“财政悬崖”于不顾,迫不及待地访问缅甸、柬埔寨、泰国这三个中国的近邻,意在彰显对“亚太再平衡”的重视。目前,美国政府针对钓鱼岛的一切言论,也都是其一贯奉行的“亚太战略”之一,意在扼华,钓鱼岛只是手段之一。
中国不应落入美国圈套
我个人认为,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不应在幕后给日本“指指点点”,在重要的国际问题上,美国的立场应当是对日本说“不”。日本仍是二战后的“被占领国家”,日本领导人需要有清楚的头脑,不应容忍任何民间或官方所谓“私有化”、“国有化”钓鱼岛的言行。中国要运用谋略,“拥抱日本”,而不是“与日本一战”。很清楚,美国在利用日本刺激中国,企图诱使中国动怒,导致中日相斗。尤其安倍晋三再次出任首相后,是否能和中国交好非常令人怀疑——我个人认为他不会。因为从购岛事件上看,新上任的日本首相安倍的目的是加剧紧张局势,他们想看到的是中国犯错误。美国则可能会进一步利用安倍和美日军事同盟来激怒中国,诱使中国“出手动武”。但中国完全不必那样应对日本,相反,中国应当避免使用武力。正如孙子说的那样“上兵伐谋”,才是最高明的手段,是挫败敌人的谋略。
十八大之后,中国领导人的破题之旅展示了更加开放和推进经济政治改革的决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复兴,前所未有大势所趋。中国的发展是充满希望的,但有些方面需要有所准备,特别是在搞基础建设、维持人口红利与延续传统文化方面。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可以考虑把高铁建设与开拓新的市场结合起来,比如,俄罗斯、中亚、中东等都可以是新的市场,在这些地方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短期来看,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将日益频繁,国内国际诸多问题颇为棘手;长期来看,只要应对得法,趋势必然于中国有利。未来的中国,用孟子的话说“仁者无敌”,仁义才是真正的全球领导力。(《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侯隽采访整理)
威廉·恩道尔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长期旅居德国。从事国际政治、经济、世界新秩序研究已逾36年。曾出版《石油大棋局》、《石油战争》、《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等畅销书。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