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它对各国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行为体的多样性,网络权力结构的单调不平衡,网络行为体利益诉求的多元化,都使得网络权力和网络霸权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自 90 年代以来,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美国利用其在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网络管理等方的优势逐步建立起网络霸权。网络领域的单极格局已成事实,美国谋求成为网络霸主的目的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纷纷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顶层设计。
0引言
2013年1月31日,美国《纽约时报》声称,“在过去4个月的时间里,中国黑客一直不断攻击《纽约时报》,侵入公司电脑,盗取记者和其他员工的密码。”随后几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社交媒体推特网等相继声称遭到来自中国的网络黑客攻击[1]。美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对中国咄咄逼人的态度,引起我们对网络权力、网络安全和网络霸权等问题的关注。
1互联网国际关系学分析
1.1网络霸权的概念
在辨析网络霸权概念之前,有必要对网络权力进行定义。杰弗雷·哈特对权力的概念有一个精妙的描述:权力是对资源的控制、对行为者的控制和对事件及其结果的控制[2]。
哈特对权力的定义同样适用于网络领域。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网络权力:网络权力是指网络中的行为体对网络资源(硬件或软件)的控制、对网络中其他行为体的控制和对网络中发生的事件及其结果的控制。网络霸权既是对网络权力的滥用。
1.2网络中的行为体
与国际政治领域一样,网络中的行为体也有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之分。在国家行为体中,美国是网络领域中首屈一指的领导者,从网络技术到人才培养,再到网络文化传播等方面都遥遥领先,就连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处于一个边缘化地位。由于互联网独特的发展历史与特点,非国家行为体是网络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主要有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个人(网民)。
(1)非政府组织ICANN
成立于1998年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TheInternetCorporationforAssignedNamesandNumbers,简称ICANN),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非盈利组织,主要由互联网协会成员组成。ICANN是整个因特网的“管家”,它主要负责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空间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名(gTLD)以及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系统的管理、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
(2)能量巨大的跨国公司
自互联网商业化以来,跨国公司对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影响重大,可以说跨国公司是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推手。因微软、英特尔、思科、爱立信等企业的贡献,互联网的全球化成为可能。在互联网数次重大变革中,跨国公司都可谓功不可没,从计算机硬件的生产到软件的开发,从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到网络文化的传播。在互联网领域,跨国公司展现出其强大的能量。
(3)影响力不可小觑的网民
2012年全球网民总量已经达到22.7亿人,较5年前的11.5亿人增长一倍。仅中国的国际互联网用户就超过了4亿,社交网站脸谱网的用户超过5亿[3]。全球网民数量如此之巨,他们作为个人角色参与到互联网领域中,其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觑。
1.3网络中的权力结构
网络中的权力结构是单调与不平衡的,但也是丰富的、多维的。单调与不平衡是因为美国是网络中绝对的霸主,就连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也只是次要角色。美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追求的单极地位在网络领域中实现了。说网络权力结构是丰富、多维的是因为网络权力分散于国家行为体和各种非国家行为体中。虽然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但美国政府只是互联网的奠基者,对互联网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是科研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网民)。
1.4独特的网络文化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的阿帕网,其一开始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快捷沟通、知识共享是阿帕网追求的主要目标。网络的早期使用者都属于知识精英,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信息共享。互联网在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后,这些特点都被传承下来,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其特点是,崇尚信息共享和自由传播,重视网络一体化和全球化。
2美国网络霸权的建立与应用
2.1美国在网络领域的优势
美国在网络领域是首屈一指的强国,在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网络管理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首先,美国拥有一批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计算机、互联网企业和能培养出顶尖网络人才的大学与科研机构。从英特尔的CPU到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再到思科公司的网络服务器,美国在整个互联网产业链上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美国更是具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全球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排名中,美国大学几乎是占满了前十名的位置。
其次,美国政府拥有互联网的管理权。1998年之前,互联网号码分配局(简称IANA)行使着互联网的管理职能。1998年之后,美国商务部成立ICANN统一管理根域名服务器。再次,美国在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输出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国价值观的影响。自由和共享是网络的核心文化,这正好迎合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美国政府认为,网络空间的“自由”至关重要,是国际网络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4]。
2.2美国网络霸权的建立
有学者认为,网络权力如今已大大分散。在当今全球信息时代,所有国家都面临着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事情正在超出它们的控制范围,即使最强大的国家也是如此。更有甚者预言,信息革命将会推翻官僚统治集团,网络组织将取而代之[3]。实际上,网络权力的分散主要是由于美国政府此前对其关注不够,并没有将美国的网络优势转化为网络霸权。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加紧了网络资源整合,逐渐形成了网络攻击态势。
(1)网络霸权建立的防御阶段
克林顿时期,美国重点关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保护。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兴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2000年,克林顿又提出了《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NIPP1.0),强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概念[5]。小布什时期,由于恐怖主义的威胁,美国更加关注网络反恐能力的建设,网络政策整体偏防御性。
(2)网络霸权建立的进攻阶段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开始重视其网络攻击能力的建设,并加紧对网络资源的整合与控制。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谷歌、微软、雅虎等公司和人权观察组织、电子前哨基金会、学术团体等社会力量启动“全球网络倡议”计划,“制定一套保护人权的行业保准,实业界和社会组织共同遵守,对侵犯‘网络自由’的政府施加压力”。2011年10月召开“硅谷人权会议”,美国政府召集商界、学界和社会组织研究制定“硅谷标准”,进一步明确各方推进美国网络国际战略的共同准则和行为规范[4]。美国政府不断强调网络安全对美国的重要性,经常指责包括中国在内的潜在的和现实的竞争对手对美国网络安全的威胁,并在此舆论基础上对未来可能打响的“网络战”做积极准备。
美国对“网络战”的关注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率先提出“网络战”概念。进入新世纪后,更是不断加强网络攻击能力的建设。2010年5月,美军成立网络司令部。今年3月美国又计划2016年将网络部队增至6,000人。
美国政府不仅积极打造“网军”,还颁布了一系列国家级别的战略文件,加快了国内网络的建设与规划,奥巴马政府先后发布《网络空间政策评估》和《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标识国家战略》。在完善国内网络建设的立法程序后,美国开始积极推进网络空间的“门户开放”政策。2011年5月,美国白宫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2011年7月14日美国国防部公开了其首份《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的内容,新战略包括进一步将网络空间列为与陆、海、空、太空并列的第五大“行动领域”;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从而更加有效地阻止、击败针对美军网络系统的入侵和其他敌对行为;进一步加强国防部与国土安全部等其他政府部门及私人部门的合作[6]。
2.3美国网络霸权的应用实例
(1)利用网络管理权瘫痪他国网络
拥有主根服务器意味着美国拥有互联网的“生杀大权”,可轻而易举的让他国从互联网中消失。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就终止了伊拉克顶级域名.iq的解析服务,造成伊拉克网络服务的全面瘫痪。2004年,由于与利比亚在顶级域名管理权问题上发生争执,美国终止了利比亚的顶级域名.ly的解析服务,导致利比亚从网络中消失3天。
(2)利用社交网站进行街头政变
随着社交网站日益深入各国年轻人的生活,美国政府便开始利用这些网站进行煽动,促使他们走上街头,发动政变。2009年摩尔多瓦出现暴力示威活动,“推特”(Twitter)等社交网站在此次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被媒体称为“Twitter革命”。在2010年年底爆发的阿拉伯之春中,美国更是将网络政变推向了顶峰,通过阿拉伯的“脸谱一代”可轻而易举的策动一次街头政变。美国利用社交网站散布对他国家不利的信息,并对出现的骚乱煽风点火。各国政府在应对国内民众抗议时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有效收集抗议活动的相关信息,也无法找到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因为街头的年轻人都是通过“脸谱”走到一起的。
(3)通过NSA进行秘密监听———“棱镜计划”
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安局(NSA)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美国中情局前特工斯诺登披露,从2007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FBI)要求微软、雅虎、谷歌等9大网络巨头,提供用户的网络活动信息,试图直接进入一些互联网大公司的服务器,该项互联网信息筛选项目代号为“棱镜”。尤为令人不安的是,到目前为止美国安全部门已经搭建了一套基础系统,能截获几乎任何通信数据[7]。
3各国积极应对美国网络霸权
各国对打破美国网络霸权已形成基本共识。2012年国际电信世界大会上,各国都表达了对美国垄断互联网管理权的不满。会议一开始,主办国阿联酋就提出了一份新方案,要求世界193个国家分享互联网、尤其是技术规格方面的管理权,并将这一点写入国际电信条约中。
中国每年都遭受大量的网络攻击,网络安全形势严峻。根据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表的报告,2012年,7.3万个境外IP地址作为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参与控制中国境内1,400余万台主机,3.2万个IP通过植入后门对中国境内近3.8万个网站实施远程控制。在上述网络攻击中,源自美国的网络攻击数量位列第一[8]。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2014年2月27日,中国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放眼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顶层设计。截至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颁布了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德国总理默克尔2月19日与法国总统奥朗德探讨建立欧洲独立互联网,拟从战略层面绕开美国以强化数据安全。日本2013年6月出台《网络安全战略》,明确提出“网络安全立国”。印度2013年5月出台《国家网络安全策略》,目标是“安全可信的计算机环境”。
4结语
实际上,美国虽然拥有互联网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但其依然无法避免网络攻击。美国需要他国在政治与法律上的合作,单方面解决问题,忽视国际合作,是无法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的。在第六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强调,“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黑客攻击日益严重,成为全球互联网一大公害,需要合作应对[9]。”多极化应是网络领域的主流,各国应加紧建立互联网管理的国际机构,平等的参与互联网的管理与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美国要搞网上“先发制人”妄称威胁来自中国[EB/OL].[2013-2-6].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2-06/4551987.shtml。
[2]DavidBaldwin.PowerAnalysisandWorldPolities—NewTrendsvsOldTendencies[].WorldPolitics,January1979.
[3][美]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M].王吉美译.中信出版社,2012:157-159.
[4]阚道远.美国网络国际战略的基本要义与发展动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29-30.
[5]陈宝国.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解析[J].海外观点,2010(1):66.
[6]新华网.网络将成为美军第五大“行动领域”重点是威慑[EB/OL].[2011-7-16].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7/16/c_121674663.htm.
[7]张耀钟.棱镜门事件与美国的网络霸权[J].唯实,2013(11):87.
[8]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12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EB.OL].[2013-3-12].http://www.cert.org.cn/publish/main/upload/File/201303212012CNCERTreport.pdf.
[9]新华网.第六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北京开幕[EB/OL].[2013-4-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4/09/c_115326479.htm.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