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 张志坤
从东海到南海,从菲律宾到越南,从缅甸到印度,美国处处围绕中国布局,时时针对中国下手,这种战略性的围堵已经进行好几年了,中国一些“专家”、“学者”所谓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不针对中国说法事实上已经破产了,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照旧洋洋得意,这些人依旧非常“淡定”,不但他们自己一直很“淡定”,而且始终谆谆告诫中国也要“淡定”、“淡定”再“淡定”。这就不仅使人疑问,面对美国日趋加重的战略围堵,许多中国人心急如焚,生怕中国吃亏,为此献计献策,但却有一些人始终对此看得很轻很淡,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必须进行一番名词解释。“淡定”者,一“淡”二“定”之谓也。“淡”,不着于心,不当一回事的意思;“定”,不必针锋相对,不争不夺,只没有这档子事。
没放在心上,只当没有这回事,这大概就是主张对美国战略围堵“淡定”者的心态,
笔者以为,一些人之所以有上述心态,大概出于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认为这无损自身的利益。
的确,抛开战略层面的问题不谈,只就中美两国之间的投资、贸易、讲学、移民等往来交际而言,所谓的战略围堵好像没什么实际意义。中美各大城市之间每天上百个航班在飞,中国富人扎堆向美国移民,在美国该买房就买房,该置地还置地,该做生意还做生意,专家学者之间你讲过来,我讲过去,彼此之间玩得不亦乐乎,这不表明中美关系在稳步发展深入吗?围堵又有什么用处呢?美国在战略上对中国围堵也好,遏制也罢,无损于人,无害于我,且由着他去好了。
第二,来得正好
不排除有人还认为美国的“围堵”、“遏制”来得正好。事实上,以压促变一直是美国及其盟友对付中国手段,几十年来一贯如此。在中国不满现状的人群中,有一些人也希望美国能对中国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甚至有人盼望有朝一日美国大兵能像占领伊拉克那样占领中国,因为这样中国将立刻实现“民主”与“自由”,而靠中国自身演变进化,达到这一目标不知要猴年马月了,所以曾经有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哀叹说,“我这辈子,恐怕见不到民主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所以一些人只是怪美国对中国政府太温柔客气,如果美国能对中国采取凌厉的战略攻势,可谓正中下怀。所以,这些人对美国的战略围堵心内并未看淡,而是寄予很大的希望,只是这种希望不能表露出来,于是就把努力方向转到麻痹中国战略神经方面来,就声嘶力竭地叫喊中国必须“淡定”了。譬如一头肥猪,要将其抓住宰掉,先得将其哄住,装做无害的样子向其靠近,不可令其望风而逃是也。农村的杀猪人都有这个经验。
这说明什么问题,又有怎样的启示呢?
这说明,中国社会非常复杂,复杂性超过了人们想象。如果哪个人能把当今中国社会的复杂性解读清楚,那么他就一定会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家。在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形色色的人有形形色色的表演,利益决定立场,不同的集团,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利益取向,有不同的代言人。所谓代表一切人利益的政党集团,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有谁说代表全中国所有人利益的话,那一定是个大骗子。“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话仍然是真理。
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即人们应该从 “专家”、“学者”的迷信中解放出来。在社会科学领域,所谓“专家”、“学者”都不过是特地立场下特定利益群体的代言人,他们所说的,所讲的,永远只能是部分正确、相对正确。仅就美国对华战略围堵这个话题而言,中国早已明显地分出了“和”、“战”两派,这情形与汉时反击匈奴与宋金之际完全类似,表面上看是不同意见的争论,其背后的底蕴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其实,这类问题,古今中外概莫如是,今天的中国也不例外。所谓学术之争,纯属伪装的幌子,仅此而已。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