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按风暴恶化,中国起码损失数十亿人民币
亚洲周刊纪硕鸣/美国次级房贷市场接连出事,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骨牌效应,美欧股市连续大跌,其他市场也应声下挫;美欧日央行向市场注资救市,中国银行业也有涉及,金融全球化让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一场金融狂风暴雨在全球刮起。美国次级房贷(次级按揭,sub-prime mortgage)提供商接连出事,引发一场金融“飓风”,吹倒美国股市,吹崩拉美股市,接著席卷全球。连日的震荡也让美国总统布殊坐卧不宁。白宫发言人八月十日说,布殊和他的助手们正在密切关注股市走向。为抗御这场风暴,全球主要央行纷纷出手向银行体系注资救市,显示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的相互影响下,金融市场的连动性加强,亦反映各国对市场的关注度提高,联手抵抗风暴的能力加强。有中国学者认为,虽然中国金融市场尚未开放,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紧密性决定中国市场绝难独善其身。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今年来已令美国股市几次反覆,但并没有收敛的迹象,在八月初短暂平静后,危机再度恶化。八月九日法国巴黎银行的三只基金冻结赎回引发市场恐慌,公司称“原因是美国证券化市场某些环节中出现流动性完全丧失的情况,该行已无法准确计算这三只基金的价值”。有关消息从当日欧洲市场重挫百分之二开始,到美国股市,再到亚洲股市,甚至每个商品市场乃至黄金市场。
虽然美联储局八月七日的声明淡化了目前次级房贷市场的影响,但欧洲股市的大幅下挫,使刚站稳脚跟的美国市场再次遭遇大跌。八月九日收盘道指下挫三百八十七点,跌幅百分之二点八三,创年内第二大跌幅,三十只成份股中二十九只下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百分之一点六。由此引发全球骨牌效应,其他市场也应声下挫,亚洲市场八月十日也纷纷下挫,日本、香港、南韩和澳洲股市的跌势相当惨烈。八月十五日亚太股市再次暴跌,日经指数大跌百分之二点一九,澳洲大跌百分之三,香港恒生指数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分别大跌百分之二点一九和百分之三点三四,印尼股市更大跌百分之六点四三。
美国次级按揭市场,主要是金融机构为信用分数低于六百二十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楼宇按揭。美国的次按问题,就是美国借债人因还不起按揭贷款而引发的一系列金融问题。四月二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房地产业低迷以来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在过去几个月里,该问题已从美国蔓延至英国、澳洲、日本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波及的行业范围也从银行延伸至投资基金,甚至与房地产相关的公司。据雷曼兄弟公司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二零零六年获得次级抵押贷款的美国人中,有三成可能无法及时还贷;而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国次按市场借款人逾期还贷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上升到了十三点三三,为近四年来的最高水平。
次级抵押贷款规模庞大,美国公布的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六年间美国累计发放次级抵押贷款统计数字是一点五万亿美元,超过了中国外汇储备的总额。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指出,美国经济在全球影响很大,是全球经济的龙头,房地产业是美国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是美国经济景气期的最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有资料显示,近五年来美国新增GDP中有五成来自房地产业,居民消费增长的七成依赖于房地产增值的财富效应。“而这个效应也在全球放大,在全球市场一体化下,金融市场的连动性增强,骨牌效应由此而来。”
宋敏指出,这种连动性来自于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全球流动,投入到美国“次按”中的不仅有美欧日资金,还有中国的;这种连动性来自经济本身的全球化,美国作为最大资本货物的输入国,其举手投足对全球都有影响;这种连动性来自信心全球化,宋敏说,从香港老百姓每天第一时间看美股前一天的收市,表达了对资本市场信心的全球性。
不过,宋敏有兴趣的是,受影响较大的各国政府和地区,在危机出现后迅速入市向银行体系注资,以避免信贷危机的爆发。八月十日,为平息因为信贷市场危机所造成的恐慌,美联储局向美国银行系统注入三百八十亿美元,这是其自九一一以来向市场单日注入资金最多的一次。一天前,美联储已向金融市场注入了二百四十亿美元资金。两天注入资金相加达到六百二十亿美元。
欧洲中央银行也在八月九日紧急动用九百四十八亿欧元(约一千三百亿美元)对市场进行干预。日本央行也紧随其后,向市场注入八十四亿美元,以制止股市下跌。路透社统计显示,世界各地央行四十八小时内的注资总额已超过三千二百六十二亿美元。八月十四日,欧洲、亚洲和北美央行在过去两日再次注资超过三千亿美元,以防信贷危机损伤经济。宋敏表示,各国政府第一时间出手救市,过去不多见。
据悉,中国外汇储备投入美国房地产证券化的资产金额达一千六百万美元,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截至二零零六年六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按揭证券从五百五十九亿美元剧增至一千零七十五亿美元。据内地媒体报道,去年年底,中国银行持有九百零一亿美元美国债券,假设其中百分之五属次按或由次按打包的抵押债券,那风险金额已涉及四十亿至五十亿美元。
对此,中行副行长朱民八月六日称,该行投资于次按债券资产的金额约为数十亿美元,估计损失只为数百万美元;有关损失对于公司整体营运而言,影响非常轻微。最近中行再次否认因此亏损的说法,并指责该消息毫无依据。此外,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投资也被指涉及到美国次级按揭证券。但这些银行都表示,所涉金额微不足道,不会影响该行利润。
不过,中国媒体报道指,中国银行业投入美国次按的资本,在这次危机中起码损失数十亿人民币。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余南平教授向亚洲周刊表示:“这一情况说明,全球经济的连动性,令中国亦不能轻言独善其身。”余南平认为,美国经济在全球占了二成五以上,次按风波波及美国消费领域,就不仅是消费品的价格问题,引发美国经济出状况,势必影响中国的出口,而引发金融市场的波动。
余南平指出,美国次按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有警示作用,中国目前房贷在二点五万亿人民币(约三千二百九十亿美元)以上,贷款发放也有投机性因素存在,一旦出现房价大跌,会对银行造成压力,“中国的银行没有防火墙,压力将都由银行承受”。他提议,要提高银行房贷利率来减低风险。余南平批评,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资讯透明度不够,有关银行至今没有公告在美国次按市场的投资情况,所以也不能在中国的股票市场正确反映,对投资者来说,潜在的风险很大。
美国次按风暴震撼全球,最终带来怎样的后果,还有待观察,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样的风波造成的金融市场及经济的波动,令所有强调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都难以幸免。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