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断言台海难免一战,区别只在战事大小而已。依据是,在当前情势下,台海两方都被逼入绝境,没有退路可走。在“淘汰温和,激进者胜”的民意游戏规则支配下,台湾蓝绿双方都被绑上“公投”战车,只能按照陈水扁精心设计的轨道运转。大陆方面,胡锦涛也已金口御批“公投”即“法理台独”;根据《反分裂法》,大陆对“法理台独”动武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大陆的这种强硬态度,并不能阻止台湾迈向“公投”;陈水扁更公开宣称:北京只会大声叫,什么事也不会发生——如此挤兑必然迫使大陆更加只能诉诸武力行动。
确实,在陈水扁的精心运筹下,台海双方都已没了退路,只能沿着各自轨迹走下去,直至发生武力冲撞。但台海双方没办法,并不等于此僵局已经无解。出路就在美国。人们看到,美国已明确表态反对“公投”,但似乎并未能阻止蓝绿双方的“公投”决心。其实,这只是由于美国阻止的决心不够,或者干脆就只是在敷衍中国而已。美国如果真要阻止“公投”,只须表态“如因台湾坚持公投而引发大陆的武力行动,美军将不予协防”即可。美国不但没有这么做,在这节骨眼上,美国总统还再次重申美军对台湾的“协防义务”,美国对台军售也趁势被推上新的高潮——口头上反对越界,行动上却为越界打包票、壮胆,美国人的口是心非,已不待言。
美国的这种态度、立场,其实不难理解。台湾是中国软肋,每闹腾一次,中国就要向美国服软一回。美国虽申明“不希望改变两岸现状”,但这一半确实是担心情势一发不可收拾,一半也是在与大陆作交易。台湾作势“公投”,难倒的首先只是大陆,此时并没有损及美国利益分毫。政治较量打的就是时间差,美国大可以稳坐钓鱼台,甚至推波助澜,坐地起价。
唯一有能力破解台海僵局的美国态度如此,中国如不欲动武,唯有“开价”,向美国支付代价。最好的讨价还价方式是:以“中美双方皆不欲见台海现状之改变,台之公投如通过,现状即被改变,中国将被迫不得不作出反应”为理由,提出两种方案供美方选择:要么以“放弃协防”相威胁,逼迫台湾放弃“公投”;要么公投后中国以小规模动武相回应,进驻金门、马祖。两种方案中,美国必选取前一种。在此方案基础上,中国再付出一定代价,即可促使美国展开真正有益于阻止“公投”的行动。10月2日有消息称:美国暂不卖F-16C/D给台湾,这是布什总统本人作出的决定,因布什担心助长陈水扁危害台海和平现状。尤不寻常的是,中国方面并没有对这一重大“利好”大肆喧染,反而似乎有意避免引人注目。这种反常似乎表明:中美“交易”已进入微妙阶段。不难想象,十七大在即,中方急于在会前抵定对台方略,此时会愿意支付更多代价,以争取尽早“搞掂”美国。而10月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第676号决议案,要求行政部门应依据台湾关系法精神,持续提供台湾维持足够自我防卫需要的武器与服务。这既是美国分权政治的逻辑使然,也可作为进一步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只要美国以“放弃协防”相威胁,无论是从政治家的基本良知还是民众的基本理性看,台湾“公投”必然夭折。此时唯一还存悬念的,只是今日大声鼓噪“公投”的陈、马之流,到时候如何体面转弯。这一难题在常人而言或许难以想象,但对惯于演戏的政治家而言,其实很简单。当然,前提是此时必须没有另外的对手虎视在侧。
或许正因如此,有朋友认为,最理想的方案是中美联手,以“反公投”名义,扶植另一人选,比如一再呼吁“国内政策应回归民生经济的讨论,强行举办参加联合国公投,恐使我国在国际上愈形孤立,造成外交上更不利的处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王金平上台,令陈、谢、马同时出局,以此为台湾政治圈立下“选战不得捆绑台独”的规范,为后来者戒。这确实是最理想的方案,尤其对于大陆而言。但正因为方案对大陆过于理想,恐难获美方认同。
路已经有了,戏还要有人来唱。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