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终漫谈
(2008-01-07)
于时语
2007年年尾的爆炸性新闻,是巴基斯坦人民党党魁贝娜姬·布多被刺。这一不幸事件,表面上是伊斯兰民主的一大挫折,其实反映了2007年的一个主要国际趋势,也即美国支配世界局势能力的持续下降。
说得不厚道一点,贝娜姬实在只是华盛顿在穆斯林世界反美浪潮高涨之下,安排推出的“民主花瓶”,旨在为越来越失去民心的穆沙拉夫军人政府持续掌权作衬垫。贝娜姬被刺后,《华盛顿邮报》披露贝娜姬本人和巴基斯坦人民党曾经不断请求白宫出面压穆沙拉夫加强对贝娜姬的保护,华盛顿却置之不理。这是穆沙拉夫-贝娜姬“政治联姻”的总导演──布什政府视贝娜姬为次要“帮衬”的明证。而贝娜姬被刺,则显示华盛顿的失控。布什的伊朗政策被情报机构釜底抽薪,是白宫国际影响力失控的另一例子。
2007年的另一世界大势,因此是伊斯兰民主浪潮的高涨继续由反美反西方的宗教势力主导和推动,而像贝娜姬那样受西方教育的人物被华盛顿轻易牺牲,只会令类似的穆斯林世俗领袖心寒和边缘化。
所以华盛顿在2007年精心策划的以巴国际和平会议,因为在阿拉伯世界依靠的全是没有民意支持的专制政权,其长远胜算微乎其微。
“中产阶级焦虑”
尽管影响力不断下降,山姆大叔说到底还是全球唯一超强,美国自身的演变仍然引人注目。去年一年中,除了前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纵容产生的次级房屋贷款危机东窗事发,导致美国以至全球经济震荡之外,美国内政的最大特色,便是所谓“中产阶级焦虑”,超过了“反恐”和伊拉克战争,而成为当今总统大选的首要主题。
共和党草根的“反非法移民”浪潮,和民主党上下反对“自由贸易”的大合唱,说到底都是来自两党主要选民阶层中共同弥漫的这一焦虑不安。连当年全力推动“自由贸易”的克林顿总统自己的老婆希拉莉,如今也为了迎合民主基层,而表示要重新检讨各种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中产阶级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受到的“挤压”而形成的强大政治压力,是否会导致全球化的终结或异化?这是世人必须注重的趋向。
2007年的另一重要发展,是欧洲大陆与美国的关系改善,近代史上最“亲美”的法国新总统萨尔科奇,加上德国保守派总理默克尔,是欧美修好的主要代表。但是这一表面现象掩盖的重要趋势,是欧洲在发展模式和未来方向上的持续迷惘。
欧洲面临的挑战,除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穆斯林人口快速增长,更有几百年来一直主导世界的西方制度、文化以及道德优越感无法应付的全球化冲击,尤其是其高福利社会制度在缓慢经济增长和亚洲经济起飞之下难以为继的沉痼。作为欧洲旧殖民地的非洲大陆,如今却以中国发展模式为榜样,更令欧洲难堪。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对华“道德价值”外交受到德国企业界的普遍质疑,是欧洲尴尬处境的另一写照。
亚洲经济持续增长
2007年也是亚洲经济和国际影响持续增长的一年,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领袖有不俗的表现,但是两国内部各自的先天和体制性障碍也日渐明显。在印度,这是根深蒂固的族群宗教矛盾,笔者已有多次论述。在中国,除了台海冲突,便是始终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政治改革。
从后一角度,去年中共十七大也许令人失望,但是十七大显示中共“轮流坐庄”制度日渐成熟,却是历史性发展。北京民主化的道路或许依然遥远,但是领袖职位期限的制度化,使得中国大陆向上一世纪墨西哥“软性一党制”的方向发展,毕竟代表告别毛邓强人专制体制的一大进步。
2007年也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年份,尽管存在难以调和的国家利益分歧,华盛顿和北京还是在发展双赢共存局面上取得不少进展,甚至在棘手的台海关系上也出现心照不宣的合作。但是台湾“泛绿”的民粹主义,预计将成为中美双赢关系的最大挑战。
2007年也是俄国在强人政治下借能源涨价的复兴年,俄罗斯初步恢复了其国家元气和国际影响力。除了帮助形成国际多极局面,莫斯科的积极进取外交,至少在近期内对中国利大于弊,显著增加了北京的外交空间,减少了欧美对中国崛起的防范压力。
2007年的其他国际发展,还有拉丁美洲继续摈弃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东北亚的局势演变、以及东南亚缅甸和泰国等国的政治动荡,难以尽述。但是不难看出几乎所有发展,都显示国际社会关系日益密切,一国一地的变局会在世界上“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归结到全球气候变化,这可以说是2007年的国际主题。这不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预示西方领头创造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可能已经走到了某种尽头。
·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