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出清单威胁他国 美国用金融网控制世界 |
|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唐勇 本报记者 程刚
|
1月17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评论,猛烈抨击美国对朝鲜实施的金融制裁。评论指出,金融制裁是“企图窒息朝鲜”的行为,朝鲜“不可能在遭到制裁的情况下,与图谋扼杀自己的对手坐下来讨论核问题”。美国如果真心希望重开六方会谈,就应该立即解除对朝鲜的制裁。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编织的全球金融网既“供养”着美国,也用来控制别国,它的末端是一个个“令人窒息的套索”。
美越来越重视金融制裁
近来,美国频频用金融手段向他国施压。2005年6月底,美首次对朝鲜实施金融制裁。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总统令,以涉嫌参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由,冻结了3家朝鲜公司在美国的资产,共计3170万美元。10月,又有8家朝鲜公司在美国的账户和金融资产被全面冻结,该措施的适用范围还包括与这些朝鲜公司有往来的所有美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12月27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制裁“向伊朗出售武器和技术”的6家中国公司、2家印度公司和1家奥地利公司。在1年的制裁期中,美国政府不再与这些公司进行高科技合作,并禁止美国公司在向这些公司出口敏感产品时获得许可证。对于中国公司来说,这已是2003年7月以来的第三次制裁。12月31日,《日本经济新闻》的文章指出,美国高官表示,正在对朝鲜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有可能对朝采取进一步的制裁措施。美国对伊朗、朝鲜等国一方面政治斡旋一方面金融围剿,这是因为美国认识到自己掌握着世界金融霸权。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一书中,列出了西方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3个与金融霸权有关。第一点,“控制国际银行系统”;第二点,“控制全球硬通货”;第五点,“掌握国际资本市场”。“控制高科技军火工业”和“控制航天工业”则分别位于倒数第一位和倒数第三位。这充分说明在“标枪”与“套索”中,美国越来越重视“套索”。如果把金融制裁看作“套索”的话,与之并列的还有贸易制裁和人员制裁。人员制裁是不让被制裁对象的成员进入美国。贸易制裁就是切断与被制裁对象的贸易往来。而金融制裁是断绝美国和被制裁者的金融联系。目前,与美国对立的国家在对美贸易和人员流动上规模都不大,但为了保证生存和发展,这些国家必然要扩大与其他经济体的联系,并通过“私下交易”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这使得美国在三种制裁方式中越来越倚重金融制裁。
金融制裁无孔不入
美国在金融制裁中使用的手段很多很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方式:
首先,破坏被制裁对象获得美元的秘密金融体系。不少人都知道,美国没有外汇储备,因为美元是国际支付手段,在国际贸易中,交易各方用美元结算。即使是美国的敌人也很难离开美元,因为不用美元就很难与国际经济体系接轨,也就无法从国际市场上获得自己所需的物品。因此,遭受美国制裁的国家一般都会通过秘密金融体系“收集”美元。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就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大量运用情报手段。据《纽约时报》披露,美国财政部特工处负责收集与被制裁对象进行金融交易的银行和公司名单、搜索被制裁经济机构经常使用的账户信息;一位负责军控事务的高级官员制定破坏这种秘密金融网的“实施细则”。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已经采取了某些“秘密手段”,限制被制裁对象从一些交易中获得经济收入。此外,相关国家的现金交易则由美国的其他情报部门负责。至于那些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大国,美国只要宣布禁止与该国货币进行兑换,那么这个国家的国际支付体系将完全瘫痪。
其次,冻结相关国家的金融资产。负责这项工作的是美国财政部下属的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该办公室发布的《特列国外机构清单》如同美国金融界的“圣旨”。它每周更新一次,更新后,只要是在美国的金融机构,不论是美国的还是外国的,包括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进出口商,都要将自己的客户名单和这份清单一一对照。一旦发现某个客户“榜上有名”,如果银行正与其进行交易,那么,该银行必须马上冻结这笔钱。但为了更大限度地打击对方,法律规定,如果这个客户存款,银行不能拒收,但绝对不能允许其提款或向外转账。
同时,银行还要立即冻结这个客户的账户。此后,在10个工作日内,该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要将资产冻结报告送交给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报告里要写明:是如何与清单进行对照的、采取的冻结行动、该金融机构的联系方式等等。如果哪家金融机构胆敢包庇,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有权对它处以5万到100万美元不等的罚款,以及对当事人最高12年监禁的刑事处罚。因此,各家金融机构不敢掉以轻心。在实际运用中,为了政治需要,美国不仅搞冻结还搞宣传。在发动科索沃战争前,美国和北约国家一起冻结了米洛舍维奇等塞族领导人的银行账户,并将账户的所有情况公之于众,引导舆论对米洛舍维奇等人进行人身攻击。
第三,冻结相关的金融服务。这招主要起威慑他人的间接作用。由于美国是世界金融中心,各国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到美国上市融资、开展金融业务。如果该企业与美国的制裁对象有联系,美国可以废除其信用证,严禁美国金融机构为其做出口担保。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一种支付手段。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买方向其所在地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银行同意其申请后,即成为开证行。开证行将信用证传递给卖方所在地相关银行,再由当地银行转交给卖方,卖方收到信用证后,据此发货,并凭发货单据向当地银行直接索取货款。当地银行垫付货款后,再凭发货单据向开证行索回垫付货款,开证行收到单据后再向买方收款。买方用货款换回发货单据,再用这些单据去提货,即完成整个交易。在这个复杂过程中,如果美国银行不能开出信用证,很多企业将急剧“缩水”,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冒此风险。
金融制裁是一把双刃剑
有统计显示,美国的金融制裁给古巴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总额达到数百亿美元。美国的金融制裁使利比亚的经济元气大伤,每年的损失在30亿美元以上。由此可见,金融制裁对他国经济能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但美国著名国际投资银行家罗伯特·库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金融制裁是一件“很钝的武器”。他这么说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被制裁国家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有限。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根斯坦博士认为,只有当被制裁国的经济损失超过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时才能算真正奏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金融制裁在内的经济制裁案,在很多情况下被制裁国由于经济制裁所造成的损失一般不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超过5%。
第二,美国的制裁行动缺乏广泛的国际支持。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国际行为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和斗争,经济利益成为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首要选择。正因为如此,美国很难找到与它有着共同目标的伙伴来实现“严密的多边制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古巴。经受了几十年的制裁,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但古巴的对外经贸活动依然活跃,这种经贸交流为古巴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政治支持。
第三,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在损害被制裁者的同时也会伤及自身。美国的制裁给美国公司、工人和农民也带来了巨大损失。以1995年为例,美国经济制裁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仅出口方面就达到15亿至20亿美元,造成国内20万人失业。这使得制裁在美国国内备受争议,国内人民和利益集团的不满情绪是美国制裁效果不明显的内在因素。
面对美国的金融霸权,各国在短期内难以对其构成挑战,很多国家都选择尽量适应美国的金融游戏规则,并适时地影响美国逐步修改这种规则。库恩对本报记者说,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对中国这样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国家来说具有有利的一面。美国强大的金融实力给全球金融体系提供了某种稳定性,使得全球金融市场能够按照市场规则正常运转。而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 (责任编辑:李海元) |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