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硝烟还未散尽
:沈伯韩
看世界
格鲁吉亚。在8月8日之前,我们对这个外高加索国家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只知道那里是盛产葡萄酒的斯大林故乡。
俄军抢劫了斯大林故乡?
8月18日早9点,我和同事及向导一道开车前往距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不足100公里的战略要地哥里市。一路上,向导一边开车,一边指给我们看俄军在道路两边的布防,有的在草丛里,有的在小山坡上,所有武器都指向第比利斯。这些布防中最近的距离第比利斯不超过50公里,似乎有点兵临城下的味道。这个距离,已远远超过了军事和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底线。随着不断向哥里靠近,能看到路两边被炸毁遗弃的房屋和车辆。除了路上设卡检查的俄军士兵外,目力范围内很少看到当地人。我们仿佛进入一片死地。
8月17日,我的另两名同事曾试图进入这座前苏联领袖斯大林的故乡,但在距第比利斯40多公里的卡斯皮小镇就被俄军拦截。之前,当地电视台曾报道过部分俄军在哥里市区抢劫的情况,袭击对象除了当地居民,还有被困在里面的记者。他们抢劫的物品从笔记本电脑、相机、手机到日用品等不一而足,而瓜分赃物的基本原则是依照官衔高低,军官先选,士兵后选。还有报道说,目前一些当地居民开始向俄军提供食品饮水等,以防止后者因补给不足而进行更大规模的抢劫。但这报道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之前,我们在难民营采访时碰见一位司机,聊天时得知他曾带好几拨记者进过哥里,但他的要价超过其他司机1/3。考虑再三,我们决定还是试试,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300美元是该花的。
用导弹炸居民楼?离谱!
第二天早上七点我们就出发了,同行的还有一名日本摄影师。沿着以前走过的路走到一个岔路口,然后向左拐往卡斯皮小镇驶去。前方是完全陌生的路,我一边隔着车窗拍照片,一边犯着嘀咕:如果司机伙同别人把我们抢了怎么办?好在他还算纯良。
进入哥里,第一站是竖着斯大林塑像的城市中心广场,稀稀拉拉的人群散布在塑像周围低声交谈着。广场边是一桩苏式大楼,偶尔有人隔着被震碎的玻璃窗向外张望,看到有人拍摄,立即就缩回房间。周围的空气有些凝滞,人们大多面色沉重。
拍了没几分钟,司机就催着我们去下一个点——被轰炸的民居。一个类似宇宙飞船返回舱的铁家伙躺在草丛里,不远处是一些楼体乌黑、玻璃破碎的居民楼。司机和另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当地人B,说那个返回舱一样的铁家伙是轰炸居民楼的导弹残骸,B同志在解说的间歇还不忘用手机拍摄我们的工作场景。眼前的景象让我很疑惑,如果这么大的导弹击中居民楼,那半个楼就没了,而不是现在这样;如果是穿过一面的窗户从另一面飞出来,那俄国人对待斯大林的老乡还真够用心的,会以这么精确制导的导弹来轰炸居民楼?况且,周围没有看到导弹落地爆炸后形成的弹坑。也许,这个铁家伙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导弹残骸,而眼前的居民楼也许是因为天然气爆炸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带着疑问我们又赶赴另一个点——粮站。当地人在俄军进入后基本靠教会和国际慈善组织的援助物资生活。这座粮站靠近当地最大的教堂,由教会负责每日向居民分发粮食,不愿意回家做饭的人可以在粮站的地下室免费领取做好的午、晚餐。当然,膳食也是相当简陋和粗糙的。我们到达时,粮站门口聚集着很多人等待领粮食,炎热的中午让大家都有些焦躁。一名神父说,其实俄军进入哥里后对当地人还不错,并没有像当地媒体报道的那样穷凶极恶。
然后我们又去了一处被轰炸的居民楼。到处是碎玻璃,残破的废墟,一名老先生在阳台上和我们比划着说了几句,接着就进屋收拾他妹妹的遗物去了。远远地看到两个俄国士兵拎着塑料袋走进空荡荡的居民楼,也许是像当地媒体报道的那样,去捡什么值钱东西了吧。
拍完这里,我们想返回市区再采访些当地人,但坐上车后就发现不可能了。这个被酒精腌红了脸和脖子的司机开着车一溜烟地向第比利斯奔去,任凭我们怎么坚持都不停车——他是怕天黑后俄国人会对他干点什么?还是怕我们问得太多,对这个城市的秘密知道得太多?
悲情难民营
8月19日,我来到距离第比利斯机场约8公里的一处难民营。穿过有格鲁吉亚士兵把守的破旧铁门,经过一段土路,眼前是一片足有半个足球场大的空地,中间撑着8顶巨大的墨绿色帐篷,一侧有4个简易淋浴间,旁边是一排自来水管。远处有14个流动厕所,再远点是几间破旧的砖房。约300名从哥里逃来的难民在这片废弃的苏联时期建筑遗址度日,等待俄罗斯人从他们的城市离开。他们中最年长的80多岁,最小的才只有3个月。
这是个炎热的下午,人们大多待在帐篷里。走进其中的一间,30多张尼龙单人折叠床相互间隔不到50厘米,整齐地排成两列,男女老少混住在一起。没有电扇,人们掀开帐篷下沿儿通风,但帐篷里依然闷热。大人们彼此无言,孩子不知疲倦地在太阳下玩着。时不时有人走出帐篷到水管前喝水或洗脸,以抵御30多度的高温。下午4点多,自来水供应停了,但还是不断有人走出来拧开水龙头,然后再失望地离开。
18岁的格奥尔吉在美国加州念书,8月6日回国度假后不久即爆发了南奥塞梯冲突。通过朋友得知这里有难民营后就来做志愿者。
3根500克的火腿肠、4瓶1.5升的果汁、1瓶5升的饮用水、1包1千克的砂糖、2瓶100克的速溶咖啡、两三包500克的通心粉、1千克土豆、四五个洋葱、三五个西红柿和一些面包,这就是每天每顶帐篷所能领到的全部食品和饮水,30多个人要指望它们维持生存显然不够。难民们往往因为分配不公和需求不一致而争吵。对此,格奥尔吉和他的同事们无能为力。
下午6点多,自来水供应恢复,人们纷纷过来洗脸冲头。我接了一捧水,与刚来时看到的不一样,水质浑浊发白,散发着浓重的氯气味。然而干渴的人顾不了那么多,有的用空可乐瓶接了回去喝,有的干脆直接用手捧了就喝。太阳西斜,出来乘凉的人多了起来,孩子们在帐篷旁的空地上踢足球、打羽毛球、玩滑板,有的甚至拿着手机听俄罗斯流行歌曲。还有的孩子拿着塑料机关枪“嗒嗒嗒”地打个不停。据说,此前有位商人来探望时问孩子想要什么玩具,7成回答竟是“机关枪”。
未解之谜:挑起战争的神秘武装
7月下旬,俄第58集团军在北高加索地区进行演习,之后部队原地待命。这就是为何8日格鲁吉亚军队开入茨欣瓦利后该集团军的反应会出乎意料地快。7月底,俄罗斯的铁道兵开进格鲁吉亚另一个分裂地区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修建铁路,此举被视为是为俄军在该地区运送重型武器铺平了道路。7月31日,俄铁道兵撤出阿布哈兹,随后南奥塞梯地区的各方摩擦开始升级。俄方的种种举动不能不让人觉得,莫斯科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是有所准备的。
长期以来,南奥塞梯地区盘踞着三股武装势力:以俄军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维和部队、格鲁吉亚军队和南奥塞梯民兵组织。据消息人士透露,在8月7日格鲁吉亚单方面停火后,7日夜间至8日凌晨,呈三足鼎立之势的这三股武装力量势力范围的中部出现了一支无名武装力量,向三个方向猛烈进攻。随后格方出兵点燃战火。目前,谁都无法判定这支无名武装力量到底属于哪一方,这已成为此次冲突中的一个不解之谜,也许数十年之后才能见分晓。
萨卡什维利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并从事过律师工作,但格鲁吉亚人奔放开朗、爱憎分明以及做事不计后果的性格在他身上依然有明显的体现,这从他天马行空的演讲就可见一斑。所以,在遭到无名武装力量挑衅后,他立即废除了10来个小时前宣布的停火命令,将格军送到了南奥塞梯。也许,这次冲突从一开始就是个圈套,在几方矛盾积压很久达到临界点时,萨卡什维利不可避免地掉进了陷阱。而那些站在地上的猎人正暗暗窃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