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曾经的美国在中东最亲密的伙伴和最忠实的朋友
新疆竹子
近年来,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围绕伊朗的核问题,在美国主导下,对伊朗在经济技术方面开展了全面的封锁和制裁,在军事方面进行了无人机侦察、特种部队渗透、阿拉伯之春演变等多方面的军事打击准备。特别是去年以来,美国在完成了伊拉克撤军、阿富汗部分撤军和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之后,就把中东的重心移向了伊朗和叙利亚。由于美国的步步紧逼,伊朗的反美情绪也被激发出来,政府、民众和军队的反美情绪空前高涨。鉴于美国领导和胁迫世界各国停止向伊朗进口石油,三艘航空母舰陈兵海湾。伊朗也不示弱,不断进行防御性军事演习。今天(2012年02月20日),伊朗有高调砍出三板斧:一是海军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到达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以实际行动支持叙利亚政府;二是宣布对英法停止出口石油;三是开展两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和全国军事力量总动员。可以说,当前以色列对伊朗磨刀霍霍,早就按捺不住了军事打击的情绪,美国也剑拔弩张,多次扬言动武的红线,双方的战争几乎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按照美国的部署,在中东地区,美国的任务是先解决叙利亚问题,因为叙利亚存在反对派武装,更便于美国和西方挑起内战,花费较小的金钱和力气颠覆这个国家。拿下叙利亚之后,腾出手来就收拾伊朗。
看到现在美国和伊朗双方想见眼红,像憋足了劲的公牛一样,非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样子,谁能承想三四十年前,伊朗可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亲密的伙伴和最忠实的朋友哪!这可不是阿拉伯一千零一夜里天方夜谭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真实。美国和伊朗关系天壤之别的演变,完全印证了国际外交关系的一句名言: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美国和伊朗的蜜月关系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巴列维王朝。
自十九世纪以来,伊朗的波斯卡扎尔王朝逐渐衰弱,国家变乱四起。1921年2月,军官礼萨·汗发动政变成功。1925年,国会罢黜国王艾哈迈德·沙,礼萨·汗自立为王,巴列维王朝正式建立。礼萨·汗(1925~1941在位)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扩大王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初,伊朗宣布中立,但德国积极活动使伊朗加入轴心国。1941年8月,英、苏两国指责伊朗勾结德国,派联军分别从南北两面进入伊朗。9月16日,礼萨·汗被迫退位,出走南非。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承王位。
礼萨·巴列维(1941~1978在位)执政后,国内局势动荡,北方的阿塞拜疆和北库尔德斯坦宣布自治。1951~1953年,穆罕默德·摩萨台出任首相,宣布实行石油国有化,反对英国对石油的垄断地位,并要求掌握绝对权力,同国王发生冲突。1953年8月,国王试图解除摩萨台职务未成,被迫出走。这时,美国看到有机可乘,美国开始积极支持巴列维国王。在美国的支持下亲国王的军队势力逮捕了摩萨台,巴列维回国。1954年8月,巴列维同外国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将石油公司归还外商。
巴列维重新上台后,为感谢美国的支持,开始实行全面的亲美政策。拉开了同美国蜜月的序幕。美国出于在中东扶持和培养亲美势力的战略目标,把伊朗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此后在美国的帮助下,·巴列维为巩固其王朝的统治,在军事方面:积极扩充军备,设立秘密警察机构国家安全局(即萨瓦克),实行独裁专制统治。美国则在武器装备和军事培训上给予伊朗大力支持。在政治方面:实行独裁统治,国内特务肆意横行,逮捕政治上的反对派和宗教上层人士,监狱人满为患。一切言论、集会和组织政党的自由都被取消。在宗教上:严加限制宗教界的权力,以世俗法律代替伊斯兰教法,接管宗教基金、关闭宗教学校代以世俗教育,实行“自由化”和“世俗化”的政策。在文化上:美国趁机打包把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输出到伊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涌入,使伊朗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毁灭性的冲击。在经济上,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推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1963年1月,他提出“六点社会改革方案”(称为“白色革命”)。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改革;工人在企业中入股分红;给妇女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城乡实行现代教育替代传统宗教教育;发展工业、交通和文教事业等。这一时期,美国的资金和企业大量流入伊朗,伊朗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在建的高楼大厦,到处都是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这一时期,伊朗的GDP高速增长,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伊朗迅速成为中东地区的富裕国家。
但是一派繁荣的背后掩盖着不断激化的重重社会矛盾。经济上片面追求高速度,超过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加之石油跌价,军费开支过大,造成经济严重失调。同时未能彻底实行土改政策,使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特别是一部分权贵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腐化成风,他们大量攫取国家财富成为首先富裕起来一族(主要的巴列维家族和皇亲国戚),他们为富不仁,生活腐败,挥金如土。而大部分老百姓则没有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大量失业,生活贫困。造成社会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有点像今天中国的现状)。在思想文化方面,西方文化形成对伊斯兰文化的强烈冲击,原来风清气正的伊斯兰清规戒律被打破抛弃,代之而来的是西方淫乱的腐朽文化,让伊斯兰文化无地自容。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产生了激烈的反弹,各阶层人民及社会集团联合起来,要求恢复传统的伊斯兰宗教文化。一直遭受迫害流亡在国外的什叶派的宗教领袖霍梅尼成为反巴列维独裁统治的群众运动的一面旗帜,他先是在国外领导反巴列维的斗争。自1977年起,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巴列维的群众运动,到1978年下半年,各地动乱不断升级,达到高潮,巴列维任命艾资哈里为首相,组成以军人为主的临时政府,以挽回残局。1979年1月,巴列维被迫流亡出国。2月1日流亡国外的霍梅尼回到伊朗,他振臂一呼,全国积极响应,巴列维政权土崩瓦解。 4月1日 ,领导了这场“伊斯兰革命”的最高宗教领袖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由于巴列维的后台是美国,伊朗人民在粉碎了巴列维王朝之后,美国仍然庇护流亡国外的巴列维。同时西方文化对伊朗伊斯兰文化的冲击形成反弹,让伊朗人民把美国看成万恶之源和罪魁祸首。加上,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对伊朗极不友好,立即动员西方和国际社会对伊朗新生政权进行全面的封锁和制裁,妄图封杀伊朗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因此,伊朗国内民众的反美情绪被点燃,以青年学生为首的反美激进力量,围攻和占领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把60多名美国大使馆人员作为人质扣押起来。并放火焚毁了美国大使馆。美国立即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此后双方的对抗情绪愈演愈烈,互相成为头号敌人。自此,伊朗和美国的蜜月期戛然而止,走上了敌对的道路。
霍梅尼和此后的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以及现今的国家总统内贾德都是坚定的反美领导人。特别是自从伊朗开始开发核能利用以来,美国和以色列担心伊朗利用核能研发核武器,对美国和以色列构成威胁,更是把伊朗列入“邪恶轴心”黑名单和首要制裁、打击的对象。现在美国迟迟没有对伊朗动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伊朗几乎没有亲美反对派的市场,全国人民同仇敌忾,都把美国视为凶恶流氓的国家和敌人,他们团结一致,誓死抵抗美国的侵略。美国虽然的军事力量和武器装备方面远远优于伊朗,但是,无数的事实证明,战争的胜负不完全决定于军事力量。美国面对誓死保卫家园的伊朗人民的大无畏精神,还是心有余悸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