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奖是什么?该奖创始人之一路•迈耶称,奥斯卡奖是“电影的诺贝尔奖”;该奖入围者莉莉•汤姆林称,它是“美国庸俗之经典”;知名影评人理查德•科里斯则称,它是“除总统竞选外美国最为激烈的德比赛马”。
按照好莱坞的解读,电影是娱乐。但实际上,不论好莱坞巨头抑或奥斯卡奖的投票人,都视电影为最强有力的媒介,电影可以传递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信息。
任何电影的奖项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语境下进行评选的,奥斯卡奖也不例外。奥斯卡奖首先考量的是政治方面而非艺术方面,获奖影片“在政治上正确”,指影片必须是安全的和应时的、鼓舞人心而不可引发非议。
获奖影片的主题、内容和故事必须符合美国的政治理念和主流思想,配合宣传当局一定时期的一定政策,传递的信息必须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不可违反传统的价值观。
小金人因此在政治上十分敏感,随机应变。纵观奥斯卡奖的80年历史,它一直是直接或间接地为政治服务的。
例如上世纪50年代的几届奥斯卡奖,由于议员约•麦卡锡发动了对好莱坞“非美”活动的调查,小金人把最佳影片等大奖都颁给了回避当时政治情势的轻松题材影片。
1951年,宣扬美国生活方式的娱乐片《花都舞影》夺魁,而反映社会问题的《郎心似铁》、《欲望号街车》等落选。次年,马戏片《戏中之王》挤掉了影射朝鲜战争的社会西部片《正午》。
上世纪60年代,由于麦卡锡主义阴魂未散,获最佳影片的大都是逃避现实的音乐片、喜剧片或古装片,如《窈窕淑女》、《四季之人》等。上世纪70、80、90年代,奥斯卡奖仍沿袭政治考量为主。如1976年,《洛基》挤掉了揭露美国媒体内幕的《广播电视网》和揭露政坛丑闻的《总统班底》;1981年,《火的战车》挤掉了同情俄国十月革命的《赤色分子》;1994年,《阿甘正传》挤掉了描写黑社会的《低俗小说》。
麦卡锡时代偏执又狂热的政治化在1998年阴魂重来,甚至到了21世纪,奥斯卡奖的政治考量依然如故。如2000年,《角斗士》挤掉了暴露美国贩毒猖獗的《毒品交易》。
一味屈服于政治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本身也成了牺牲品。学院理事会一致同意把第70届荣誉奖授予1952年曾出卖同仁和朋友的艾•卡善,颁奖那天会场内外都爆发了抗议。
小金人对待非英语国家影片参赛,长期以来是“政治挂帅”的,特别青睐所谓“铁幕”国家如东欧以及拉美国家等的“政治迫害”题材。它授予俄罗斯影片《烈日灼人》以最佳外语片,因为该片影射了“肃反”扩大化。波黑影片《无主地带》获奖,也是因为它批评了波黑战争的“惨无人道”。近期,奥斯卡奖似乎摆脱了唯政治化,但对美国不中意的国家仍怀有敌意,只是做法上隐蔽了一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