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各个领域、各种层次的评奖活动此起彼伏、摩肩接踵,已成为人类文化生活中的一道独特景观。其中,诺贝尔科学奖、南丁格尔奖、奥斯卡奖等世人耳熟能详的国际大奖,近百年来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甚至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应看到,一些由西方国家主导的评奖活动,特别是人文艺术类奖项,深深隐藏着创立者的文化野心与多种图谋。通过设奖评奖,在全世界大力宣传、营销自己的行业标准、行为方式、审美情趣和主流价值观,堪称一种柔性的文化扩张与渗透。
劳伦斯奖:偏爱西方主流项目(许立群 崔悦)
中国体育在世界体坛处于怎样的位置?这个问题放在不同的坐标系中,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万众瞩目的奥运赛场上,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中国人已从追赶者跨入领先者行列,在近两届奥运会金牌榜上高居第一和第二位。如果以奥运战绩论,中国似乎已是体育强国。
但在全球唯一的综合性体育大奖劳伦斯奖的评选中,中国体育的处境却有些尴尬。
创建于1999年的劳伦斯奖已有13年历史,在分量最重的最佳男女运动员的评选中,中国选手从未当选,甚至连提名奖都不曾入围。
迄今,中国选手与劳伦斯奖的缘分只有三次,姚明和刘翔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获得了最佳新人奖,中国代表团凭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在2009年获得了最佳团队奖。
2013年劳伦斯奖颁奖典礼将于今年3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目前,16岁的中国游泳选手叶诗文获得了最佳突破奖提名,中国乒乓球队获得最佳团队奖提名。但他们的获奖前景并不乐观。
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大放异彩,夺得女子400米、200米混合泳两枚金牌,但赛场外她广受猜疑、备受委屈,令她在舆论环境中处于被动。
中国乒乓球队虽然囊括了伦敦奥运会的全部金牌,但竞争对手西班牙足球队、F1红牛车队、美国男子篮球队等不仅竞技成绩同样出色,而且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等方面超过了中国乒乓球队,获奖希望更大。
劳伦斯奖为何轻慢中国体育?
这恐怕是中国体育推崇奥运战略而劳伦斯奖主导职业体育的价值观冲突造成的。
从劳伦斯历届获奖名单不难看出,网球、高尔夫、足球、F1、自行车、田径等高度职业化的项目是劳伦斯奖的宠儿。
身为劳伦斯奖评委的邓亚萍就曾直言不讳地表示:“西方媒体关注的都是他们喜爱的主流项目,中国的运动员虽然也很出色,但是项目影响力有限,所以很难获得提名和奖项。”
但是,即便是同处主流项目,东西方选手的待遇也很难均等。2011年李娜夺得法网女单冠军,是第一位夺得大满贯冠军的亚洲选手,书写了世界网坛的崭新历史,由此她获得2012年劳伦斯最佳突破奖提名可谓顺理成章。出人意料的是,最终获得该奖项的是北爱尔兰高尔夫选手麦克罗伊。诚然,麦克罗伊当年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但西方选手在高尔夫球场轮流坐庄的情形司空见惯,远比不上李娜掀起的网球风暴更具颠覆性。但如果考虑到劳伦斯奖评委绝大部分来自欧美国家,李娜的落选虽令人遗憾,但不那么令人费解了。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体育也不必唯“劳伦斯奖”是瞻。一方面,中国体育已经有了积极发展职业体育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中国体育也当树立自信心,大力弘扬国人喜爱的民族的、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国体育不一定需要劳伦斯奖,但需要自己德艺双馨的体育明星。
奥斯卡奖:扩张“好莱坞”思维(陈一鸣)
今年2月24日,有着85年历史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将在好莱坞高地的“杜比剧院”举行。如今,各种奖项的提名已经揭晓,各路精英的激烈竞逐到了白热化程度,各类媒体的好恶大相径庭、预测针锋相对。“小金人”的最终归属充满悬念、令人瞩目。一年一度,奥斯卡不仅是对电影技艺的专业评判,更是对其所推崇的价值观的高调宣示。
改变的是商业包装
长久以来,作为全球电影业一个极具分量的奖项,奥斯卡的影响力与号召力非同一般。
1927年,美国电影业会员组织——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简称影艺学院)宣告成立。不久,为了鼓励那些取得一定成就的电影人,影艺学院决定创办“学院奖”。好莱坞当时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米高梅的艺术总监锡德里克•吉本斯,为“学院奖”设计了一个如今家喻户晓的奖杯:一个站立在电影胶片卷轴上,手里擎着宝剑的“小金人”——奥斯卡。
1929年5月16日,洛杉矶的好莱坞罗斯福酒店见证了首届“学院奖”颁奖典礼。此后,颁奖典礼每年举行一届,从未间断。
不可否认,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奥斯卡也在与时俱进。特别是随着电影技术的提高,奥斯卡不断改变着评奖程序、奖项设置和颁奖方式等等。比如,曾经的“最佳默片字幕对白奖”、“最佳彩色短片奖”等,早已进入了电影博物馆。
但奥斯卡走到今天,也面临发展之困,也在谋求创新之变。
由于影艺学院会员实行终身制,使得奥斯卡奖评委们已过于老迈,而如何让热衷于在视频网站上观看“小电影”、可能好几年都没进过影院大门的观众接受奥斯卡,已成为这一经典大奖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为了迎合青年观众,近年来奥斯卡的“口味”似乎在发生变化。身披炫目的高科技外衣的影片有增多趋势。比如著名导演李安的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目前已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11项提名。
去年6月初的一天,连续11次举办奥斯卡颁奖典礼、并以“柯达剧院”名扬天下的高地中心剧院,正式更名“杜比剧院”。有分析认为,影艺学院将奥斯卡颁奖地的冠名权给予杜比实验室,就是为了让全新的声光效果将奥斯卡典礼装扮得更为光鲜。
另外,奥斯卡在颁奖典礼和影迷参与的形式上也屡屡推陈出新,不断推出青春靓丽和形象清新的主持人。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奥斯卡颁奖枝枝蔓蔓的变化动摇不了其评奖标准这一根本,更改变不了其扎根的文化土壤。
固守的是评价标准
在美国文化产业中,有着“电影圣地”之称的好莱坞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部部声光大片、一个个电影神话,不仅给美国电影制品人、发行商和投资者带来了滚滚财源,而且不断张扬着以美国理念为核心的文化图腾,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是好莱坞电影业的繁荣产生了奥斯卡奖,而奥斯卡奖又用自己的标准固化了好莱坞模式。
有人批评,无论技术手段如何进步,好莱坞电影始终无法摆脱老一套的三段式铺陈手法,也跳脱不掉几个有限的主题。
几十年里,强调传统家庭和社会观念、表现英雄或高尚主题,在拍摄手法上又能展现宏阔视觉冲击力的影片深得评委的青睐,而任何话题敏感的电影往往很难入评委法眼。
从前几年的《指环王》、《断背山》,到近些年的《社交网络》,这些“不够主流”或者“太过前卫”的影片似乎与奥斯卡格格不入。有评论人士认为,奥斯卡捍卫的实际上是美国的传统理念和主流文化,堪称扮演了一种“文化守门员”的角色。
历史上,奥斯卡的大多数最佳影片并非在美国拍摄,这似乎标榜了奥斯卡奖的国际性,但获奖影片清一色的好莱坞叙事风格和手法也表明,奥斯卡奖其实一直在固守美国的“本土标准”。
不过,奥斯卡可以让外国影片获奖的事实,似乎也“启发”了好莱坞电影人,让他们感到自己拍的电影也应当是给“世界”观看的。于是,好莱坞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以世界各国文化为背景的取材手法,甚至给人以“好莱坞电影就是世界电影”的错觉。无论是波斯的王室成员,还是南美的热带丛林,无论是南亚的贫民区,还是非洲的沙漠……整个世界都可能成为好莱坞摄像机的捕捉对象,而且随着近年来海外票房在美国电影盈利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海外题材或带有海外元素的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多。
然而,不管电影中的角色长着什么样的面孔,有着什么样的穿戴,好莱坞电影都始终是美国电影,张扬的无不是“美国拯救天下”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情节,甚至传递着“美国高于一切”的霸权理念。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链接:打破对西方评级方法的“盲从”
谢方
1月21日,新兴国际评级机构大公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首部非西方新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方法。
大公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在会上表示,长期以来,世界只有一类评级标准,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样一个影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标准是采用什么思想方法揭示风险的,更无从判断其正确与否,西方评级思想对整个人类评级意识形态的控制使人们在这个领域的思维持续了百年冰冻时期,除了盲从别无选择,评级标准成为少数权威控制评级话语权的工具。
此外,关建中提出,正确揭示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关系一个国家乃至国际信用体系能否安全。大公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方法的核心,就是揭示债务主体安全负债的规模上限,告诉人们什么是其不可逾越的债务红线,从而起到最为直观的预警效果。
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等国家机关,以及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31期,摘自2013年1月23《中国社会科学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