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伊朗总统大选结果出炉,鲁哈尼以50.7%选票胜出。伊朗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在伊朗权力新旧交替之际,如何评价内贾德执政八年,不仅是媒体话题,还涉及基本原则和方向。
如果仅仅就经济指标看,内贾德执政时期可圈点之处似乎不多。内贾德2005年刚上任时就面临高通胀率、高失业率等问题。但八年下来,这些问题非但没有根本改善,反而有局部恶化倾向。尤其是自2012年7月西方制裁伊朗石油领域后,伊朗石油出口锐减,币值贬值明显,民生变得更加艰难。
然而,仅仅从经济指标角度考察领导人业绩,实际是一种“账房先生式”的线性思维。民生固然重要,但比民众更重要的,则是国家的生存与安全状况。国家的安全与和平,犹如空气与水一样,存在时众人丝毫不觉,一旦失去则倍感珍贵和重要。此时此刻,处在战乱中的叙利亚民众,其切身感受恐怕比任何人都要具体、真切。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国家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都成了问题,民生改善得再好又能如何。因此,“大道理管小道理”。衡量一国领导人业绩好坏,首先是看其是否使国家变得更安全了,其次才是民众生活是否更加改善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伊朗尤其重要。伊朗能源储量居世界第二,又扼守霍尔木兹海峡这一世界能源通道,加上伊朗是中东为数不多敢于对美国说“不”的国家,这使伊朗的安全威胁问题,远比世界任何国家都要严峻得多。2005年内贾德上台执政时,小布什政府刚刚打完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并明显将伊朗列为“下一个”打击对象。美国军方制定也制定多个具体的军事打击伊朗的计划。当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前所未有凶险。然而,由于内贾德敢于碰硬,“以斗争求和平”,八年下来,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声音日渐稀疏,以色列屡屡扬言对伊朗军事打击,但始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换言之,伊朗的安全环境不是变坏了,而是变好了。西方经济制裁,不过是奈何不得伊朗之后的“次优选择”。
光有正面教材,没有反面教材,不足以说清楚这个道理。同样是在中东,同样是产油国,伊拉克和利比亚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当年的萨达姆和卡扎菲,看似都是风靡一时的中东风云人物,但它们面对西方打压步步退让,相继主动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求西方认可和好感。但到头来,两国都面临国破家亡的悲惨命运。“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正反对比更能看出,内贾德的眼光和水平,远比萨达姆和卡扎菲等浪得虚名的所谓“中东枭雄”要强很多。由此也再次验证了一个朴素道理:越怕鬼就越有鬼;越示弱越容易遭欺负,越是敢于反抗,越能逆境图存。
核问题也是如此。2005年内贾德刚上台时,伊朗核计划尚处在非常初级的铀转化阶段,根本谈不上提炼浓缩铀的程度。而且,由于西方国家施压,伊朗核计划己暂停两年多,何时启动难以预料。而在内贾德执政八年期间,伊朗已经建立较为完整的核循环体系,能够自主生产20%的浓缩铀。这不仅仅是核计划的问题,而且还涉及一个基本原则。内贾德深知,美国抓住伊朗核问题不放,不过是借其遏制和削弱伊朗的借口和手段,因此一旦在核问题上示弱,美国马上会得寸进尺,迫使伊朗做出新的让步。内贾德曾说过:“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美国就会提出人权问题。如果人权问题解决了,他们可能又提出动物权问题。”内贾德认为,如果伊朗在核问题上“示弱”,西方会永无止境地占伊朗的便宜。正是因为认识到无原则让步的危险性和残酷性,伊朗才在核问题基本立场上寸步不退,反而屡屡突破西方设定的底线,为自己增添斗争筹码。
总结历史是为了昭示未来。客观评估内贾德的执政理念,不仅对伊朗新总统有借鉴意义,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不无裨益。
《环球时报》2013年6月17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