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全球金融市场有两个关键词备受关注。第一个关键词是高频交易。对于一直以高效、神秘、回报可观著称的高频交易来说,3月底美国金融作家迈克尔·刘易斯名为《Flash Boy:A Wall Street Revolt(华尔街颠覆者)》一书的面世可以说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伴随着欧美监管当局纷纷将目光锁定高频交易,目前包括高盛、瑞信在内的多家金融巨头已确定卷入与此相关的调查。市场人士迫切希望了解,监管机构最终将如何定义高频交易与不公平交易之间的关系?又将设计怎样的监管制度予以制约?第二个关键词是被多家媒体冠以“全球汇率新基准”的iPad Mini指数。该指数近日关注度明显升温,表明人们对于现有汇率基准愈发质疑。在评判一国或一地区货币价值究竟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以及偏离适中程度几何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校正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就是汇率是否真正反映货币的相对价值,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找到一个与时俱进、高度标准化且真正意义上可进行全球买卖的产品作为基准十分重要。iPad Mini指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被推到前台,该指数未来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发挥作用,目前尚需拭目以待。本期围绕上述两大热点推出一组报道,敬请关注。
近来,美国相关机构欲加强对高频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的监管,可谓频繁出手。在纽约州总检察长埃里克·施奈德曼上月中旬向6家高频交易商发出首批传唤之后,最新消息称,高盛、巴克莱、瑞信等银行旗下的高频交易公司也或涉嫌内幕交易,收到了施奈德曼办公室的信息询问请求。目前,除纽约州总检察长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司法部连同联邦调查局(FBI)、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等多家机构均在对高频交易是否违反内幕交易相关法律展开调查。受此影响,美国科技股集体下挫。上周五,由谷歌等科技股龙头领跌,纳斯达克指数在标普、道指均创新高的情况下逆市重创110点,跌幅高达2.6%,为两个月以来的最差表现。
得益于IT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频交易在欧美成熟市场被大规模应用。作为量化交易的一个分支,这种交易是涵盖多种交易策略的一整套交易手段。与传统的方式相比,高频交易的最大特点和优势莫过于交易时间极短,这一方面规避了价格大幅波动,限制了盈利或者亏损的幅度;另一方面则使得优秀的投资策略更容易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抓住机会,通过不断累积小的收益,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完美平衡。与此同时,高频交易的独特性还包括:交易费用、买卖差价、下单方式等。这些因素对于传统交易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对于高频交易却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频交易策略的成败。然而,这匹交易界“黑马”的命运也因美国“次级债”危机期间爆发的“闪电崩溃(Flash Crash)”而出现了转折。
在监管者看来,那场灾难的根源就在于高频交易商在市场交易量中所占份额远超过50%。也自那时起,市场参与者与监管者之间开始了一场围绕“是否应该限制高频交易以及如何认识高频交易的作用和功能”的旷日持久的讨论。
从目前情况看,监管方暂时占据上风。据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的报道,纽约总检察长埃里克·施耐德曼本人虽然拒绝对向高盛、巴克莱、瑞信等银行发出信息询问请求一事发表评论,但他已承认其正在致力于打击内幕交易,即寻找细节,调查高频交易公司是否与股票交易所或“黑池(dark pool)”等其他交易场所达成秘密协议,以获得先于普通投资者进行交易的优势。他戏称此行动为“内幕交易2.0版”。
然而,由于“黑池”的兴起令股票市场更为分散,使得投资者面临更大的技术故障风险,它已被视为现有交易所的严重威胁。对此,美国证交会交易与市场部前主管约翰·拉姆齐发出警告称:“目前的研究分析数据表明,"黑池"交易一旦超过一定水平,真的会损害市场。”而对于高盛旗下的Sigma X的命运,《华尔街日报》援引高盛首席财务官哈维·施瓦茨表示,尽管他们目前还没有针对该平台的战略计划出台,但高盛已与Sigma X的私人股票交易所讨论了其未来,而在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对话中也涉及到了彻底关门等话题。
事实上,不仅是美国,欧盟也在不断“收紧”对高频交易的监管,并已有法规出台。4月15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市场法规修正案中关于限制高频交易的部分内容,包括防止证券价格增加过小的标准,要求做市商在每个交易日的特定时间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等。这意味着欧盟市场上的高频交易将面临全球最严格的法律限制。相比之下,美国尚处于调查阶段,仅有两项措施正在讨论中:一是要求证券交易所和其他交易场所更改程序化操作系统,实施“减速路障”(speed bumps),降低指令进入交易平台的速度;二是消除快慢两层数据反馈系统,以使高频交易者无法利用原来的快速、专用数据反馈,损害使用相对较慢数据反馈的普通投资者利益。
目前在国内,高频交易主要受制于一些交易层面、技术层面以及监管层面的限制,还没有大规模开展起来,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但欧美金融市场的现在或许就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股票市场日趋完善,抗风险能力的增强,有关高频交易的尝试势必增多,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监管考量或许应未雨绸缪。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