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持续近两周的伊拉克战火仍在蔓延,引起世界普遍关注。事实上,自2011年以来,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伊朗核危机……中东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动荡局势始终没有平息。如何认识一系列中东变局?阿拉伯国家的现代转型面临哪些困境?中国的中东外交战略呈现哪些特点?
在6月21日于河南大学举行的“以色列研究暨中东热点问题高层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上述问题进行阐述和深入探讨。
西方国家干涉是中东动荡主要原因
2003年,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发起伊拉克战争;2011年,美国联合北约国家推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同年,叙利亚内战爆发,美国制造各种借口伺机对叙实施政权更迭……然而,以“保护的责任”自诩的西方干涉使中东陷入长期战火。
自2011年底以来,中东局势进入长期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时期。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昌义分析认为,动荡虽主要发生在部分国家,但影响波及整个地区。且呈现热点多发、并发的特点,改变了过去矛盾点相对单一、集中的状态。乱局带来的新热点与老热点相互纠结,联动发展,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和复杂性,并呈现出长期化趋势。谈及动荡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唐志超认为,虽然不乏中东地区自二战以来的地区内生性问题,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是中东动荡的主要原因。
“现在战端再起的伊拉克局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对于美国在中东地区强行推动的政权更迭,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建华认为,美国不顾中东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一味推行西方模式,打破了中东政治平衡与战略平衡。
余建华认为,美国从功利主义出发,刻意引导中东变局,反而造成更多动荡,给中东地区留下烂摊子,还使得这些地区成为恐怖主义汇聚的重灾区。
西方民主模式并非“希望的春天”
2010年底,北非、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发生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反政府运动,这场运动先后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并导致这些国家的政权更迭。
动荡的局势促使人们进一步反思。总部设在科威特的“海湾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勒·阿齐兹·本奥斯曼在2013年1月14日“中东网”发表题为《“阿拉伯之春”第三年,从乐观走向失落》的文章认为,“阿拉伯之春”以狂飙突进开始,以地区国家经济衰落、社会分裂告终,既没有建立现代民主制度,也没有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更没有向青年人提供他们企盼的就业机会,这势必使所谓“希望的春天”转化为“沮丧的冬天”。
美国一厢情愿地在阿拉伯国家推行所谓民主革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猛烈的反美浪潮。与会学者认为,阿拉伯国家人民已经认清美国新干涉主义的真正面目。据余建华介绍,美国往往利用当地局势动荡危机等,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借助当地社会力量进行幕后推动。这种以所谓的民间外交为其战略服务,注重通过文化渗透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支持当地文化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社会动荡的因素之一。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对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干涉产生警惕,禁止其非法活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安惠侯表示,埃及发生动乱的根本原因,不是所谓民主的缺失,而是民生的艰难和社会的不公。西方的民主、自由并不是包治发展中国家沉疴的灵丹妙药。西方人士对民主体制津津乐道的不外乎是自由选举和街头政治。埃及的事态表明,自由选举不一定造就有权威、能实现民众期盼的政府。而街头政治既可以推翻暴政,也可以制造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撕裂、暴力战乱。没有稳定,就没有变革和发展,更谈不上民生的改善。
对于阿拉伯国家现代转型的困境,唐志超认为,辩证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才有望逐步解决阿拉伯国家当前的问题。
站在和平立场认识中东问题
中东变局及其相伴而出现的新老热点给中国的中东外交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与会学者也提出,当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向我国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研究者提出了迫切的课题。安惠侯认为,我国中东研究者应避免受美国霸权影响的习惯性思维来认识中东问题。唐志超则表示,在包括中东问题在内的国际政治问题研究领域,我国学术界应增加在国际平台上发声的机会。
学者表示,我国政府倡导而非主导的丝绸之路战略为全球提供了一种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模式。今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6月5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阿拉伯国家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的代表们与中方就深化战略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代表认为,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新构想,将为双方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马丽蓉认为,我国历史上有中以、中阿、中印等珍贵传统友谊之情,这是当代丝绸之路战略的民意基础,现代以来中国和中东有着60多年的伙伴关系,多边交往取得重大成就。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使得中国与中东之间作为命运、利益、责任三大共同体的意识得到体现,“丝路意识”确立了中国有别于西方的人文包容、经济互惠、安全合作的三根中国中东外交之柱。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