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马也:乌克兰危机大事记(六)

马也 · 2014-06-24 · 来源:
乌克兰变局 收藏( 评论() 字体: / /

  2014年3月22日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发表《对俄罗斯不抱幻想》,说美国的幻想之一是让俄罗斯“将主要精力用在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上”。“现在是时候”抛弃这个幻想了。“需要得出一个战略,该战略应该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普京实施惩罚。”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为什么乌克兰东部不会跟随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称俄在乌东部“不会获得像克里米亚那样的支持”。

  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出现大规模亲俄集会,要求“像克里米亚那样”的公投。

  乌克兰海军唯一潜艇“扎波罗热”号投向俄罗斯。

  2014年3月24日

  乌克兰代总统图尔奇诺夫签署乌军撤出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命令。

  摩尔多瓦境内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议员向俄罗斯杜马提出请求,希望加入俄罗斯。

  2014年3月25日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消息人士”称,乌将借助外国雇佣兵即“借助格雷斯通公司雇佣兵镇压东部的反抗活动”。这几公司属于臭名远扬的黑水公司,其领导层与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关系密切。

  2014年3月26日

  德国《世界报》报道,“资本外逃、经济衰退和严重通胀:世界银行预测,克里米亚危机将令俄罗斯举步维艰”。

  针对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海牙核安全峰会所说俄罗斯“威胁某些周边国家不是因为强大而是出于虚弱”,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说:美国总统关于俄罗斯虚弱的说法证明美国的“垂死状态”。

  2014年3月27日

  国际货币金组织(IMF)宣布今后两年内向乌克兰提供240亿至180亿美元援助,条件是乌克兰必须实施一系列新自由主义改革。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称,欧盟目前还不打算向乌克兰提出入盟建议,乌克兰自己尚未对此做好准备。

  2014年3月28日

  路透社联合国电:

  一些驻联合国外交官说,俄罗斯曾威胁一些东欧和中亚国家,称如果它们本周投票支持联合国大会通过宣称克

  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公投为非法的决议,就将进行报复。威胁的目标有摩尔多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众多非洲国家。吉尔吉斯坦代表团和塔吉克斯坦代表团没有回应记者提出的就此事发表评论的请求。摩尔多瓦大使说:“我不在场。”一些非洲国家没有回应。卢旺达副大使否认受到威胁,说“我不知道这种言论从何而来”。

  2014年3月29日

  西方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美国对乌援助的一批军用口粮运抵。同一天,“乌克兰分类信息网”开始出售这些军用口粮,所售口粮全部带有美国国防部封条。乌克兰国防部称,口粮尚未向军队发放。美国《时代》周刊说,这次乌克兰变局“真的是腐败分子的春天”。

  2014年3月30日

  西班牙《起义报》发表《乌克兰,欢迎马歇尔先生》:

  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二战后满目疮痍的欧洲国家重建家园。该计划的实际目的是阻止共产主义的扩张。 如今的乌克兰,也许一些导演正在构思一部类似的电影。

  乌克兰最高拉达迅速宣布了包括冻结工资、提高税收和物价、削减社会支出、减少补贴和在政府部门裁员2.4万人等一揽子新自由主义措施。就在基辅做出决定实施这一系列经济改革后,国际货币及基金组织27日宣布,同意在今后两年里向乌克兰提供140亿至180亿美元的援助。

  这个蹂躏乌克兰民众的一揽子新自由主义措施,再明显不过地揭露了推翻亚努科维奇的抗议活动背后隐藏的原因,亚努科维奇此前一直拒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改革要求。

  众所周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划从未拯救过或打算拯救任何一个经济停滞或破产的国家,相反是将它们推入一个永不停止的巨轮中。目前欧洲的利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私人化,即便是如此枯竭的乌克兰,欧洲仍丧心病狂地想要获取其资源。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罗马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乌克兰达成的协议是全世界于乌克兰团结一致的标志。

  新政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胁迫民众,而新纳粹分子则在胁迫政府。

  美国《外交》杂志网站发表《制裁成功》,说西方制裁俄罗斯成效显著。西方制裁效果,成为西方媒体争论的问题。本文之后。4月2日《华盛顿邮报》有《俄罗斯给普京经济学下大赌注》,认为“普经济教学”可以“挫败西方制裁”。

  2014年3月31日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刊文《为什么金砖国家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支持俄罗斯》,认为“反西方的倾向也许比先前大多数人认为的更加强烈”。

  2014年4月1日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刊登《软实力的限度》,说“以软实力为可操作政策的想法该抛弃了”,“更可靠的权力支付手段是进行胁迫的能力”。

  2014年4月3日

  德国《世界报》网站发表《德国人与西方拉开距离》。“原文提要”:“克里米亚危机削弱了德国人对北约和欧盟的信任。大多数民众主张在这场危机中对俄罗斯保持中立,德国应该扮演调停者角色。”

  2014年4月5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国负责东亚与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3日表示,“中国与美国及亚洲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逐步实施的对俄制裁,会给想要仿效俄罗斯的中国人带来寒蝉效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的记者会上指出,美国混淆了两个不同的问题。

  2014年4月6日

  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抗议者占领政府大楼,升起俄罗斯国旗,高呼“顿涅茨克属于俄罗斯!”,宣布成立顿涅茨克共和国,呼吁像克里米亚一样举行加入俄罗斯的公投。

  同日,哈尔科夫市和卢甘斯克也出现同样场景。

  乌克兰东部和南部是苏联时期经济成就突出、具有战略地位的工业基地,集中一大批现代化机器制造业、冶金业、金属加工业和军事工业企业,有优秀的人材、教育机构、研究部门和发达的陆上、海运、航空交通设施。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卢甘斯克都是重要的工业重镇。比如哈尔科夫,就有闻名世界的飞机制造工厂和出色的宇宙航天技术,还大量生产拖拉机、涡轮机、轴承、精密数控机床、发电设备、摩托车等等,还有88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5万人,培养世界各国的人才。

  2014年4月10日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指责俄罗斯在乌克拉美边境陈兵4万,“不是演习,是备战”。北约公布数十幅卫星照片。

  2104年4月11日

  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人员向俄新社表示,北约公布的照片,是2013年8月军演的老照片。《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说,事情源于北约高官、来自美国空军的布里德洛夫将军9日在推特上展示“俄罗斯在靠近乌克兰地区陈兵4万”的证据,并发布一个网络链接,点击可以看到俄军坦克、装甲车、直升机、先进战机及特种作战旅集结位置的卫星图片。“北约试图借乌克兰危机以及他们想象出来的某种威胁来团结成员。”

  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坚决否认乌克兰南部事件与俄罗斯有关,“外界指责俄罗斯特工潜入乌克兰东南部,事实上那里既没有俄特工,也没有俄军人。”

  乌克兰临时政府给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占领政府大楼的示威者发出最后通牒。应者寥寥。乌克兰“阿尔法”特种部队拒绝在顿涅茨克清场的命令。乌克兰国家保卫局称没有接受过类似训练,不愿对平民动武。

  北约在黑海俄罗斯边境地区集结海军舰队。

  2014年4月12日

  乌克兰议会“消息人士”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长布伦南使用假护照、化名秘密访问基辅,和强力机关负责人进行一系列会面,“关于包括在斯拉维扬斯克在内的乌克兰东南部进行军事行动的决定,就是由他提出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言人托德·埃比茨拒绝评论布伦南的基辅之行。路透社华盛顿14日报道,白宫证实布伦南上周曾到访基辅。

  2014年4月13日

  乌克兰军方在斯拉维扬斯克发动“反恐行动”,“双方都有伤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当地的拍摄组称,当地老百姓给“武装分子”送吃送喝,还送轮胎帮助构筑防御工事。

  顿涅茨克州的克拉斯诺霍利夫卡、克拉马托尔斯克等多座城市政府大楼被抗议者占领,一些地方升起“顿涅茨克共和国”国旗。斯拉维扬斯克市长什捷帕公开支持示威者。她说:

  占领政府大楼的人是自己人。他们要求举行公投,我对此表示认同,也不会与他们对抗。如今全市人民都支持

  抗议者,政府大楼也升起俄罗斯国旗。基辅需要好好反思,为什么不问问人民需要什么。

  BBC称,占领克拉马托尔斯克市警察局的“武装分子”说,他们是顿涅茨克地区过着平静生活的普通人,“我们不是乌克兰部队,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是一群站出来赶走腐败警察的人。”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西方把乌克兰留给了普京》。“原文提要”称:“当俄罗斯特种部队入侵乌克兰东部,基辅的领导人感觉被欧盟和美国出卖了。”

  2014年4月14日

  美国《根》杂志网站发表《为什么一窝蜂涌向非洲?都是石油惹的祸》,说自克里米亚回到俄罗斯,美国已加紧对非洲的军事和经济参与,“对极度缺油的西方而言,非洲提供了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

  2014年4月15日

  乌克兰当局开始在东部展开大规模“反恐行动”,以肃清亲俄武装人员。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说“乌克兰冲突急剧升级,实质上已将国家推到内战边缘”。

  2014年4月16日

  至少6辆奉命参加克拉马托尔斯克“反恐行动”的乌克兰坦克,士兵宣布倒戈,插着俄罗斯国旗转变阵营。居民喊:干得好。另一队包括15辆装甲车、1辆通信车的装甲兵,在克拉马托尔斯克郊区遭当地民众围堵,除4辆装甲车外,其他放下武器,拒绝向民众开枪。投降士兵对老百姓说:“我们的基地已三天没有伙食,你们这里有伙食,你认为我们会为谁而战?”美国《纽约时报》称,部队临阵变节,“令基辅新政权蒙受奇耻大辱”。

  乌克兰南部重镇敖德萨民众宣布成立“敖德萨人民共和国”,“全部政权属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民”。

  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正式请求俄罗斯承认其“独立建国”,希望“以克里米亚的方式回归俄罗斯”。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说,“我们已经采取了现阶段我们认为有必要确保有效共同方位和威慑的军事步骤”。

  2014年4月17日

  乌克兰问题四方——美国、欧盟、俄罗斯、乌克兰——会谈在日内瓦结束,达成初步共识,同意缓和乌克兰局势。

  俄罗斯《独立报》发表《基辅正在失去对东南部的控制》:

  15日晚,乌军从武装人员手中夺回了克拉马托尔斯克机场,这被基辅称为打击分裂分子和恐怖分子的第一场胜

  利。但没过几个小时,被打退的人就抢走了乌军的10辆装甲车。

  乌克兰代国防部长米哈伊尔·科瓦利没有证实有关乌军人向起义者倒戈的消息。16日早晨,这些装甲车插着俄

  罗斯旗帜开进与克拉马托尔斯克相邻的斯拉维扬斯克。与此同时,乌军的行动被当地居民封锁。有人阻断了克拉马托尔斯克到德鲁日科夫卡的铁路。

  顿涅茨克州10个城市的政府机关、警察局,以及个别检察院和安全局的下属部门从上周末起被起义者控制。16日,挂着俄罗斯格奥尔基耶夫绶带的武装人员占领了顿涅茨克市委会。

  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美俄关系调查性报道:美国如何“失去”俄罗斯》。“原文提要”为:

  苏联解体之时,美国领导人没有兴趣把俄罗斯拉进西方,也没有帮助俄罗斯重振经济。俄罗斯没有得到善待,

  叶利钦感到失望和愤怒。等到美国终于醒悟过来,叶利钦时代却正在宣告结束。俄罗斯的报复已经不远。

  文章写道,美国人“让叶利钦吞下苦果的同时不要影响他的西化转向”。叶利钦吞下多个苦药——波罗的海撤军、北约向中欧东扩和干涉波黑。美国干脆拒绝叶利钦关于北约东扩不要扩大到前苏联地盘的要求,“美国人是在强迫它的伙伴”。文章援引曾经和萨克斯一道工作的法国经济学家布丽吉特·格朗维尔的话说:这是一个“被糟糕对待的俄罗斯”,“很多专家前来但毫无帮助,只是自己致富了!”

  2014年4月18日

  《环球时报》刊发记者《直击乌克兰东部“静寂革命”》:

  从大城市顿涅茨克岛周边的15个城镇,一个接一个的市政大楼和警察局被“亲俄武装分子”轻松占领;自北向

  南,神秘武装人员从手无寸铁到一夜之间拥有了21辆装甲车。 英国独立军事专家对记者说:“俄罗斯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和东部地区的战争不费一枪一弹,十分安静,甚至有一种没遇到对手的寂寞,这就是所谓‘静寂战争’。这也让美国与欧洲乌克兰束手无策。”

  美欧乌媒体叫嚷“战争即将来临”。乌克兰军队仍在“静坐”。乌克兰空军丝毫看不出任何的战备迹象。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发言人说,“反恐行动让在继续”。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美国凯托学会高级研究员特德·盖仑·卡彭特《华盛顿最大的战略错误》:

  美国应该寻求改善与中俄两国的关系。如果奥巴马政府官员不能采取这一策略,那他们至少应该选择一个大国

  作为特定对手,而不要同时与两个大国对抗。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无意识地帮助莫斯科与北京修复它们之间源自上世纪50年代末的分歧。

  几天以后,4月24日,俄罗斯《观点报》发表俄《政治杂志》主编彼得·阿科波夫《美国向在欧亚地区遏制俄罗斯,在太平洋地区遏制中国》,呼应此文,认为美国同时遏制中俄“完全是自杀性政策”。

  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发表《谁将在新一代战争中获胜——现在信息破坏越来越多地代替军事进攻》,说西方已经加强对俄信息战,俄罗斯军民面临的信息破坏不断增加,俄罗斯的转播被西方电子战根据切断,记者在电视直播中的谈话被肆无忌惮地插话打断,记者被禁止进入乌克兰内地,不合乌克兰新政府心意的当地媒体被暴力劫持,国际电话被监听。“俄罗斯应当彻底放弃与西方成为朋友的幻想,它顶多只能是伙伴”。

  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美俄关系调查报道:普京的报复》。“原文提要”为:

  北约的积极活动和前苏联地区的颜色革命,使西方目光短浅的10年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最后导致俄罗斯转向。克里姆林宫的新强人普京利用了美国的傲慢、欧洲人的软弱和俄罗斯人的偏执。

  2014年4月20日

  乌克兰东部斯拉维扬斯克发生枪战,造成当地三名平民死亡。俄罗斯外交部指责乌克兰破坏日内瓦协议,称乌当局“无力控制激进的武装分子”。

  2014年4月21日

  法新社报道,在俄罗斯对东部致命枪战感到愤怒之际,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乌克兰,“美国与其北约盟友已经增强了在东欧的军事部署。华盛顿和布鲁塞尔还承诺援助乌克兰数十亿美元。”拜登表示,美国的金融援助近1000万美元,同时警告增加对俄罗斯的制裁。

  西班牙《起义报》发表《美国式宣传走向终结》,认为“即便华盛顿寄送给各编辑部的书面材料能够制造西方大型媒体达成共识的幻想,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说服稍有好奇心的民众。相反,只要上上网,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这种操纵手法只会进一步削弱华盛顿的声誉”。“原文提要”:

  美利坚帝国的宣传让我们以为,美国是“自由的国家”,它发动战争的唯一目的,是捍卫自己的理想。但是乌克兰危机改变了游戏规则:华盛顿及其盟友丧失了话语的垄断权。另一个大国俄罗斯的政府和媒体,正在公开驳斥一个世纪以来充当美利坚帝国基石的谎言。在这个卫星和互联网的时代,美氏宣传已不再奏效。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