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8月13日发表了题为《美国能否保持军事技术优势?》的文章,为美国新安全研究中心技术和国家安全项目主管本·菲茨杰拉德。文章称,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鲍勃·沃克最近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美国需要制定第三个抵消战略,以维持其技术优势。
旧战略优势殆尽
文章称,沃克的观点建立在先前两个著名的此类战略基础上。沃克所谓的抵消战略是指,让一支力量战胜或削弱另一支力量的优势。回顾历史,沃克指出,美国在冷战初期(尤其是在艾森豪威尔任内)曾利用其核优势来“抵消”苏联军队在数量上的优势。这第一个抵消战略是成功的,直到苏联拥有了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尤其是在它实现了与美国的核均势以及“相互确保摧毁”时。这让美国陷入两难境地,因为人们不再相信,如果苏联入侵西欧,美国会不顾被摧毁的风险首先使用核武器。
于是,美国随后制定了第二个常规“抵消”战略,目的是针对占据数量优势的苏联打造一种更强大的常规威慑力量。自此,这种战略被称为“抵消战略”。
20世纪70年代末制定出的“抵消战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国防部通过为具体的以信息为基础的“力量倍增器”(如全球定位服务、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以及一系列能够提高美国现有武器平台效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投入巨额研发预算,来获得技术优势地位。
第二,由美国出资打造并控制的这一技术优势受到一系列出口和贸易限制的保护,包括《武器出口控制法》《国际军火交易条例》和“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
文章称,“抵消战略”在冷战期间推动美国走向了技术支配地位,但如今这一优势正在削弱。国防部副部长在最近的演讲中正是要应对这一点,他寻找一项新战略的做法是正确的。
战略环境更复杂
文章称,现在的情况与过去不同了,美国不能忘记这一点。美国面临的不再是一项明确的现实威胁,而是一个有更多威胁需要应对的不确定性更大的战略环境。更广泛地说,不再有单独一项大战略能指导国防部的技术战略、研发或国防工业。最后,创新不再是国防部的专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预算的重心以及技术创新的来源已经转移到全球私有部门,这意味着国防部无法继续独享新技术或轻松控制新技术的扩散。
与此同时,美国所拥有的越来越同质化的平台、可预见的能力组合,以及为人熟知的主张和原则,使我们越来越多样的对手有机会利用它们自己的抵消战略来对付我们。因此,国防部与其工业伙伴必须制定出一种让美国拥有军事技术优势的新战略方法。
一项成功的技术优势战略必须对一个不确定的多极战略环境作出反应,这一环境包括核国家和单独行动的恐怖分子等一系列威胁。该战略必须得益于全球化,促进有效的国际协作,同时利用并依靠国内优势来为更广泛的美国经济创造积极影响。在打造独一无二的优势的同时,该战略还需要利用广泛可用的商用技术。
文章称,国防部应该利用美国的优势来解决其战略技术需要。例如,如果一项战略能以更快速度创造出种类更多、成本更低的系统,这将使得美国的竞争对手对美国更加摸不准。利用全球私有部门的创新而非狭义的“工业基地”有助于我们控制成本,并保留获得有竞争力的技术的机会,不管这些技术是迅速研发出来的作战车辆,还是协作研发出来的导弹。
文章还称,全球经济的现实使得任何一个国家未来都不可能拥有美国在过去40年中享有的那种军事优势。但国防部仍然能够为美国和盟军提供保护关键利益所需的技术能力:美国仍能获得无可匹敌的智力、组织和金融资本。有力的领导将是成功实施未来技术战略的前提,这一点国防部副部长可以提供。但他还需要一定的机构、国会和工业合作,这种合作如今显然很欠缺。
美军强化海上突击作战能力备战太平洋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8月14日发表题为《为太平洋战争做好准备》的报道称,过去,美军从海上发动袭击和采取其他特别行动几乎全部由海军海豹突击队包揽。但是现在,海军陆战队特种作战司令部(MARSOC)和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包括三角洲特种作战部队)也在进行从海上发起行动的训练。海豹突击队也许将继续垄断携带水下呼吸器的作战行动,因为他们在这一专门领域经过了很多训练。但是鉴于美国已经把注意力转向太平洋,今后从海上发动行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国更多的突击部队需要接受这样的训练。
据报道,为了支持海上突击行动增加的需要,海军正建造专门的突击支援舰艇,并安排更多海面作战舰艇为支持突击行动做准备。这样的准备工作越来越多地需要海豹突击队、MARSOC和陆军特种部队进行训练。可以通过小型运输船将突击队运送到航空母舰,再通过直升机将他们运送到小型舰船(驱逐舰、两栖运载工具或新的濒海战斗舰)以执行具体的任务(通过小型舰船到达附近海滩)。突击队还练习通过低空飞行的直升机进入任务地点,海豹突击队则练习通过专门的微型潜艇登陆。
报道称,海军和特种作战司令部几年前就开始策划这种转变,其中包括建造一些专门的突击队支援舰艇。2013年底,海军开始将一艘3万吨的集装箱船改装成特种作战突击队和支援部队的海上基地,已经为改装拨款1亿多美元。有趣的是这并非新的概念。
据报道,早在2004年,特种作战司令部就要求海军研究将集装箱船改装成特种作战部队海上基地的计划。这个计划的灵感显然来自于过去十年特种作战部队临时以海军舰艇为基地的经历。1996年在海地附近海域、2001年在阿富汗,海军都提供了航空母舰,但撤出了其中的大部分空军部队,代之以陆军和特种部队的直升机及人员。虽然这种做法证明了海军巨大的灵活性,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这占用了海军最宝贵的一部分资产(航母及其舰上人员)。后来在2001年,海军开始改装四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以运载154枚巡航导弹以及特种作战突击队(迄今为止主要是海豹突击队)。这包括突击队装备和帮助其登陆的特种船只。
与建造新型军舰的传统做法相比,改装有几个主要优势。民用船只,即便是规模与航空母舰相仿的大型船只(大油轮和集装箱船),需要的船员往往少于50人,而同样规模的军舰需要上千人乃至数千人。用于军事目的的大型集装箱船只需要不到100名船员,而两栖攻击舰需要1100人,“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需要3200人。此外,这种船只也更容易升级,船舱可以单独撤除并被取代。
这些船只将属于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并采用非军方船员。海军将保持一到两艘船随时待命。
目前的海上支援船项目使用较小型(3万吨)集装箱船,将运载数百名特种作战人员和支援部队、不到12架直升机外加一些小型突击队船只。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