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比亚战争结束后的三年时间里,利比亚人并没有过上比扎菲时代更好的生活,他们赶走了独裁者之后,却遭遇了无休无止的民兵武装冲突,关于利比亚空袭、武装冲突的新闻不绝于耳。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除中兴、华为留守少数中方员工之外,包括中石油、中土、中建在内的绝大多数中资企业选择悉数撤出。利比亚内乱仍在延续,三年前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身处战争险境?
手边是一张2011年2月17日的报纸,国际版面上的利比亚人显得十分焦虑 ,因为他们终于向自己臣服长达42年的“领袖”穆阿迈尔•卡扎菲正式宣战,但这场人民与君主之间的战争其实实力悬殊。让他们欣慰的是,那些富裕而浪漫的法国人似乎与他们同仇敌忾,这些平日里低调的法国帅哥们迫不及地率先向孱弱的班加西反政府武装伸出高贵的援手。
战火纷争8个月后的10月20日,是一张鲜血淋漓的卡扎菲暴毙照片为这场战争画上句号。与卡扎菲一同埋入尘土的还有一笔“事关重大”的石油交易。而法国人喷着迷惑人心的香水,着急着一定要在这个时间点拿下卡扎菲,正是因为他们不能让那笔石油交易成功的通过卡扎菲的手流入意大利人的阿玛尼西装里。
这是一笔利比亚政府允许意大利石油总公司埃尼集团(ENI)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共同开采利比亚Elefant油田的石油买卖。Elefant油田位于利比亚西部,油田设施完备,拥有能源供应和输送到本国沿海终端的设施,预计石油储量在1.1亿吨左右,年开采量600万吨。
在卡扎菲时代,作为利比亚前直殖民主的意大利人就已经用手中的政治扯线染指了利比亚国内油气资源,埃尼公司是利比亚油气市场的主要玩家。所以早在2006年,意大利与俄罗斯就已就利比亚Elefant油田勘探和开采事宜达成合作意愿,埃尼公司允许俄气公司购买这家油田的一半份额。而作为交换条件,意大利人得到了俄罗斯在欧洲的“南溪”天然气管道对应巴尔干地区的天然气市场控制权。
事情似乎变的有些复杂,法国人、意大利人、俄罗斯人的出现让利比亚战争的关系网上又添了几根错综复杂的利益线。这些大国之间的纠葛又得从另一个故事说起。
与我相识的法国道达尔(Total)员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火气都很大,他时常向我抱怨俄国佬又提高了天然气定价。不仅是法国,整个欧洲的天然气市场都长期掣肘于能源巨头俄气公司。在“南溪”管道之前,俄罗斯人已经用两条管道及其支线牢牢控制了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第一条线路是由东至西横穿乌克兰的“兄弟管道”。“兄弟管道”穿越乌克兰后,向西通往斯洛伐克、捷克、德国和奥地利,向南通往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第二条线路是绕过乌克兰、由东至西穿越白俄罗斯和波兰,进入德国的“亚马尔-欧洲”管道。天然气价格谈判时俄罗斯人那副强硬的嘴脸让欧洲人感到厌烦,于是,欧洲能源多元化成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当务之急。
俄欧管道图
向来与俄罗斯人形同水火的美国人冲到了欧洲能源去俄罗斯化的最前端,于是由美国为首推动的“纳布科”计划横空出世,在利比亚战争前,美国人已为了这项计划付出了十年的心血。“纳布科”计划的目的是在土耳其东部边境地区获取天然气,绕过俄罗斯、途经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将天然气提供给欧洲。2002年6月,奥地利油气集团顺势推出“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并得到欧盟的大力支持。
危机的前调通过天然气管道传到了俄罗斯人敏锐的鹰钩鼻里。作为反制措施,2007年6月,俄罗斯宣布将修建“南溪”天然气管道。两条管道都是自东向西、以中南欧为目的地,竞争性十分明显。
此时的法国人正忙着寻找针对本国的能源去俄罗斯化方案,与法国一样同属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利比亚成了法国人摆脱俄气制衡的不错选择。但贪婪的俄罗斯人哪里肯,2008年7月,能源巨头俄气提议买下利比亚出口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气,以此举来获取更大的欧洲能源供应主导权,而购买Elefant油田一半份额正是其中一步棋。
那些在油气进口中深受俄罗斯之困的欧洲国家同仇敌忾地加入到了“纳布科”计划中,但在这些紧紧抱团的欧洲盟友里有一个人带着天生的桀骜不驯在同盟的铁甲上划出一道裂缝,并将其赤裸裸地暴露在了俄罗斯人面前。时任意大利总理贝努斯科尼看上了俄罗斯“南溪”天然气管道在巴尔干半岛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于是2008年11月,埃尼公司总裁与俄气公司总裁米勒在时任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正式访俄的前夕签订了俄气公司参与意大利“北方能源”财团法定资本的协议,而这个财团是为在尤科斯公司拍卖会上购买尤科斯天然气资产而成立的,俄气公司应拥有该财团51%的股份。
贝努斯科尼的任性让整个欧洲陷入焦虑。华盛顿的一位记者在维基揭秘网上发现,2011年,在贝卢斯科尼筹划连任意大利总理前夕,美国大使馆官员与贝卢斯科尼的手握在了一起。美方敦促贝卢斯科尼政府谨慎处理意大利、欧洲、俄罗斯这三者的关系,但30%股份属于意大利政府的埃尼公司似乎对美国的警告置若罔闻,其与俄气公司的合作坚固如初。
有太多人不愿意看到意大利与俄罗斯的这笔石油买卖继续下去了,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挪威人……他们必须得为此做点什么。
那些温顺的利比亚人民,42年来在卡扎菲的独裁统治之下原本也相安无事。但在2011年的3月,他们从湖面上看到了“阿拉伯之春”吹过地中海弥留的茉莉花瓣,他们也从风中闻到了从西方吹来的法国香水味,于是他们最终决定了揭竿起义。随后以法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发起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加入了反卡扎菲的阵营,而这距离利比亚宣布内战爆发仅仅时隔数小时。
与此对应,在战争发生后不久的2011年4月20日,俄气公司和埃尼公司在莫斯科会晤时决定,由于利比亚地面持续动乱,俄气公司将暂停在Elefant油田的工作直到利比亚局势稳定。这一切发生的,恰当好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