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一艘英国战舰悄然停靠在利比亚首都的码头,不停地将英国侨民接上军舰,准备疏散到利比亚以外更安全的地方。这艘英国战舰的出现,标志着迄今在利比亚撤侨问题上态度最保守的西方国家—英国,也开始改弦更张。尽管大使馆还开着,英国驻利大使阿隆也否认“在撤外交人员”,但该走的终究在走。
利比亚不是6月份刚举行了一场“成功”的议会选举吗?7月份爆发的内战会像以往那样“不了了之”吗?利比亚的动乱,会吸引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的“圣战者”回流,导致局面更不可收拾吗?
乏人理睬的议会
并非所有外国人都忙着撤离—就在8月4日,一些外国代表在靠近埃及的利比亚城市托布鲁克,见证新一届利比亚议会的正式召开。联合国、欧盟和美、英、法、意、德等国均发表声明,对该“民主成果”表示祝贺。
同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在会晤利比亚总理特尼(Abdallah al-Theni)后强调利比亚冲突各派停火的重要性。奥巴马和苏珊·赖斯并未刻意提及“一人一票”、“回归选举”,而就在数月前他们还多次表示,利比亚缺的是又一次“真正的选举”。
事实上利比亚并不缺选举,此次召开的议会,就是6月25日最新一轮立法选举的产物,而且这最新的选举和2012年“后卡扎菲时代”第一次选举相比,结果更符合西方期待—本届当选的立法议员,绝大多数是世俗派,甚至亲西方派。正因如此,奥巴马和赖斯当时才盛赞利比亚“已走到了迈向全面民主的里程碑”,并对利比亚人的“勇敢和努力”致以“热烈的祝贺”。
问题在于,如今的利比亚并非只有一个议会、一位议长,而是新旧并存。
8月4日,新议会188位当选议员中有160人来到托布鲁克开会,并在两轮投票后,选出来自东部小城科巴的无党派律师伊萨(Aguila Salah Issa)担任议长。
但同日在首都的黎波里,本应于当日解散的旧议会—全国代表大会议长萨赫迈因,非但没有停止活动,反倒发表声明,指责新议会、议长“违宪”,道理听起来也似理直气壮:首都在的黎波里,你们去托布鲁克开什么会?
问题当然并不出在会址上,事实上,看似圆满的选举结果本身就破绽百出。
“革命胜利”之初,参与倒卡扎菲的各政治派系都对选举抱有极大热情。尤其是穆兄会背景的“正义与建设党”(CCP),希望借“人多票多”优势,以民主形式实现“教法治国”。但利比亚的情况和突尼斯、埃及差别很大,东、西、南三大地区间的隔阂,自由派的“国家力量联盟”(NFA)、极端原教旨派的“安萨尔阵线”(Ansar al-Sharia),同CCP三足鼎立,让“一人一票”无法产生强有力的政府。两年过去,各路豪强依旧拥兵自重,割据称雄,政府、议会和政府军则徒具形式,毫无权威性可言。
6月25日的选举之所以出现自由派独立候选人纷纷当选的反常局面,道理其实让人哭笑不得:不论世俗派或原教旨派,其中有实力(当然主要指军事和财政实力)的代表人物早已不耐烦在劳而无功的选举和国会上浪费时间—批判的武器,显然比不过武器的批判。
派系混战
严格说,利比亚各派间的冲突、摩擦,甚至在卡扎菲垮台前就开始了,2013年起则渐趋高涨。
去年10月10日,利比亚前总理扎伊丹在首都光天化日下先被神秘劫持、后被离奇释放,导致他半年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今年5月18日,首都西部的津坦民兵在退役将军哈夫塔尔(Khalifa Haftar)和前津坦地区警察总监费尔纳纳指挥下,冲进利比亚议会大楼,宣布解散议会,不久后又不了了之。6月25日的立法选举,事实上正是在国际社会推动下、对这一系列政治危机的一次补救—尽管如今看来,“再选一次”的万能药,显得有些不太对症。
7月13日,也即“6·25”立法选举结束后3周,战事升级了:主战场有两个,一个是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周边,另一个是第二大城市、“革命圣地”班加西。仅仅8月3日一天,就有至少22人在首都机场附近的战斗中丧命。这场卡扎菲死亡以来利比亚最大规模的内战,已造成逾22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数万平民流离失所。
这些派系、军阀中,人数最多的,是已被CCP等原教旨派控制的所谓“利比亚之盾联盟”。这派势力控制着中部港口城市米苏拉塔、苏尔特,东部班加西一部分,以及昔兰尼加地区许多油田和输油管终端,并一直觊觎首都的国际机场。其总兵力据法国前外交官、“利比亚通”海伊姆扎德赫(Patrick Haimzadeh)估计,有2万左右。由于政出多门,很难说清其真正领袖,但旧议会议长、挂名的“利比亚之盾”总司令萨赫迈因被公认是“米苏拉塔帮的人”。
利比亚西部的津坦民兵,在“革命”中和米苏拉塔帮结盟,成为推翻卡扎菲的主力,但在新政权机构里,深受世俗派影响的津坦人,跟原教旨色彩浓厚的米苏拉塔人同床异梦。米苏拉塔帮依靠“利比亚之盾”和旧议会,津坦人则依靠充斥世俗派人物的内政部和利比亚最高安全委员会,彼此攻讦不休。津坦帮的领袖是费尔纳纳,他们控制着首都国际机场和附近的油库,卡扎菲长子赛义夫也在他们控制下。据称,他们的总兵力超过1万人,并和哈夫塔尔派武装有松散的同盟关系。
哈夫塔尔曾在卡扎菲手下当过总参谋长,在著名的乍得“丰田之役”中耻辱地兵败被俘,随即倒戈反卡扎菲并流亡美国。尽管当年率领有精锐空军支援的机械化部队败给乍得丰田车武装起来的游击队,成为国际笑柄,但这位退休将军加入“革命”后,却显示出比其他乌合之众高出一筹的军事素质。他在今年5月未遂政变后,将大本营放在班加西以东的阿布雅尔,自称“尊严阵线”,人马不多,但战斗力较强。
极端派的“安萨尔阵线”等伊斯兰民兵武装,以班加西为大本营,尽管他们自己矢口否认,但一般都认为,他们和“基地”及“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都有“血缘”关系。
除了这些大帮派,还有遍布全国的中小帮派,有的以地域,有的以部落,有的以教派为纽带结合起来。他们中除属于上述倾向的,还有一些是卡扎菲旧政权及亲信部落的残余。
这些大大小小的武装名号不一,大体上称“旅”或“营”的居多。一般而言,一个“旅”会号称有1500~2000人枪,而一个“营”则通常有300~500人枪,不过这只是理论上如此,实际情况则差异很大。2013年11月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显示,利比亚总共有民兵和各种武装分子20万~25万人。
自7月13日开始的战事,首先是米苏拉塔帮为夺取首都国际机场控制权,攻打津坦帮,继而哈夫塔尔派“围魏救赵”,猛攻班加西,并试图趁机夺取东部油田、油港,而安萨尔阵线则一面抵抗哈夫塔尔派,一面趁火打劫,接管班加西市区孤立无援的政府军据点。其实质,则是各方在“选票夺权”无果、屈居人下不甘的背景下,转而试图靠武力说话,即便不能独占“发言权”,至少也要多争取一些地盘和财源。
西方为什么要撤
西方国家中,在“前革命时期”发挥最大影响力的是美国,奥巴马“开罗讲话”、希拉里·克林顿和苏珊·赖斯对“阿拉伯之春”的鼓吹激励,是促使“革命”将改朝换代当作目标,促成原本互不服气甚至互为仇敌的各派“革命者”联合起来的推手;在“革命”几度濒临绝境之际出手助拳,一手把他们推上台的,是萨科齐时代的法国,和现首相卡梅伦的英国;战前拥有最大投资利益、战后又最积极参与重建,憧憬重建红利的,则是意大利。
西方国家以外,“海合会”为“革命”提供了从国际合法性到经费、武器在内的一揽子支援,而穆兄会上台后的埃及,则一度是“后卡扎菲的利比亚”最亲密的盟友。
但“7·13”战事打响后,美国一马当先“撤”了—7月26日,美国关闭了驻的黎波里大使馆,撤回了外交官;次日,欧盟驻利比亚使团开始走人;7月30日法国也宣布撤出使馆人员。
曾经欢呼“伟大胜利”的美国之所以要撤,是因为当初他们就只想“君子动口不动手”,武装干预很大程度上是被英法拖下水。2011年班加西领事馆遇袭、史蒂文斯大使遇害,不仅让美国国内对“利比亚革命”由热趋冷,也让近期日子不算好过的奥巴马不得不对使领馆和外交人员的安全倍加小心,以免再出意外。
法国是当年军事干预的急先锋,奥朗德上台后,在科特迪瓦、马里等非洲国家也显示出好战的一面,但就利比亚而言,法国的干预在国内反响不佳,在国际上效果也不好,而干预的决策、实施责任,奥朗德又可很方便地推给前任萨科齐。先撤再看,自然是最保险不过的选择。
至于英国,正如《卫报》所言,当政的仍是当年决策主战的卡梅伦,如果就这么撤外交官,就会显得很没面子,因此侨可以撤,使馆暂时只能这么提心吊胆地开着。
原本最积极支持“革命政府”的海合会和埃及,前者因ISIL的崛起和危及自身利益,对“革命”从“无条件支援”转为谨慎观望,至于后者,自穆兄会政府倒台,和利比亚“革命政府”间的关系,自然也不可能再如以往那么热络。
正如一些观察家所指出的,如今在利比亚,不论是讲选,或是讲打,都没有任何一派敢言必胜或“独占”,且如今没了卡扎菲这个“公敌”,扶持或排斥任何一派都既无名目、又有风险,还是先等着瞧吧。
由于各派刚刚开打,注意力均集中在直接对手身上,包括极端派系在内,暂时还无人将矛头直接对准外国侨民或使领馆等目标,因此除了因之前“赌重建”而派出较多侨民的意大利,其余各国“撤”得都较从容。
日前《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反恐官员的顾虑称,利比亚的原教旨主义者在原先的“金主”渐趋“手紧”的背景下,为了吸引诸如基地组织和ISIL等的支持,会采取越来越激进的做法。他们担心,在伊拉克北部自称“哈里发”的巴格达迪或许会趁火打劫,宣称“利比亚也是伊斯兰国的一部分”。观察家们指出,利比亚在“革命”期间就曾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圣战者”,“革命”后更是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圣战者”的重要兵源地之一,如果真的被ISIL“打通国际路线”,后果不堪设想。
但也有分析家指出,事态或许并没有这么严重。
如前所述,利比亚冲突成因复杂,各派大多带有浓厚的部落色彩,且相互牵制,缺乏可以一家独大的派系,这样虽不利于内乱尽快平复,不利于及早树立利比亚政府的权威,但同样不利于极端派系坐大、蔓延。
不仅如此,经过一年多缠斗,ISIL在叙利亚已基本丧失了盟友,和大马士革当局和各派反政府武装都处于敌对、交战状态。在伊拉克,攻克摩苏尔后向东、向南,向伊拉克核心区(也是什叶派聚居区)扩张的势头事实上也已经顿挫,转而会师去和库尔德自治区武装争夺东北地盘,在两处“主战场”都陷入胶着,能分身兼顾遥远利比亚“兄弟”们的,怕也只有一张嘴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