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日本《朝日新闻》因慰安妇和“吉田笔录”等报道遭到日本右翼团体的猛烈攻击,参与报道的两名前记者甚至连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事实上,日本右翼对媒体报道“严格控制”的这种“习气”由来已久,即便二战后日本政府标榜言论自由,但右翼团体仍犯下一系列暴力事件,其影响至今未能消除。
日本政府习惯通过右翼团体控制媒体
日本政府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对媒体报道实施高度控制。当时日本通过报纸条例、出版条例、集会条例和保安条例等“言论4法”来控制和镇压言论走向。尽管日本政府于1889年在帝国宪法第29条中承认言论自由,但言论控制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颇令人玩味的是,日本政府并非通过国家权力直接对言论进行控制,而是以其他形式尤其是通过右翼团体来向媒体施压。二战后,虽然日本政府表示尊重媒体的言论自由,但却始终没有改变运用右翼团体来钳制言论自由的做法。
在日本,右翼团体无论在舆论和政治上都具有巨大影响力。这种保守的思想或团体自古以来就存在。它们对17世纪后的启蒙思想、18世纪后的产业革命引爆的现代化和进步主义、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等思想持有疑问,并组成反对势力宣扬右翼思想和保守主义。日本的右翼团体分为许多种,主要有观念右翼、正统右翼、仁侠右翼、革新右翼和街宣右翼等。二战前,日本右翼与当时颇具政治影响力的政治家关系密切,战后又一直与暴力团保持关系。可以说,日本的右翼团体一直以来都被当做执政党的“准军事组织”。为了与左派明确开来,它们标榜自己为“爱国者团体”,竭力主张反共、反社会主义、排除共产党及将《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视为“反动媒体”。为了达到言论控制的目的,右翼团体从不避讳使用暴力手段,从威胁、闹事、殴打直至谋杀。
“岛中”事件轰动一时
二战后,日本右翼团体一度遭到打击,大部分被解散。但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彻底民主化”政策的改变,以及1957年甲级战犯岸信介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日本右翼分子重新活跃起来,而且各种暴力动作不断。1960年4月,《每日新闻》因揭露政治家与右翼的关系受到右翼分子的骚扰;为了对抗民众发起的反对日美安保运动,从5月19日开始的一个月里,由右翼团体挑起的袭击反安保游行队伍的事件就有12起,《世界》、《周刊现代》等杂志也因支持反安保斗争遭到抗议。
由于日本政府的故意偏袒,日本右翼团体对媒体的暴力威胁最终惹出血案。1960年,在日本明仁天皇成婚后第2年,《中央公论》杂志12月号刊登了深泽七郎的12页短篇小说《风流梦谭》。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在梦中看见的情景,人物姓名几乎全部使用真名。通过有意设计的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暗示对1960年安保法及天皇制度的不满。梦中的主人公在该篇小说中亲眼见到天皇、皇后、皇太子和太子妃在皇宫前面的广场被斩首的场面。由于小说中描写的谩骂和殴打皇太后等内容被认为是对皇室露骨的侮辱,引起主张皇道主义的日本右翼团体强烈抗议,认为这是对皇室的“大不敬”,称“表现的自由并不能侵害皇族人权”。
小说发表后,深泽因害怕遭到日本右翼报复藏匿起来,《中央公论》杂志社就成为众矢之的。右翼日报《帝都日日新闻》对《中央公论》社展开猛烈谴责。大日本爱国党8名党员联名要求《中央公论》社书面道歉。宫内厅也发表抗议,时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池田勇人在内阁会议上提出向《中央公论》社提起诉讼,得到大多数内阁成员的赞同,但由于官房长官大平正芳出面制止,最终宫内厅放弃起诉。
11月30日,《中央公论》总编辑竹森清迫于压力向宫内厅谢罪。但右翼分子却对此不依不饶。他们通过海报、广告牌和飞机散发传单等方式不断攻击《中央公论》。另外,国粹会和松叶会等右翼团体还到《中央公论》编辑部门前施压并引发骚乱。在外界压力下,在12月提前出版的1961年1月号,《中央公论》最终刊登“道歉”文章。竹森被解除总编职务,由岛中兼任,编辑部成员也进行了调整。但这次让步使日本右翼的强硬态度更为激进,不仅在《文学界》杂志当年2月号刊登描写右翼青年崇拜天皇的作品,还于1月31日在日比谷公会堂召开以帝都日日新闻社主办的“以红色革命保卫国民大会”,引发右翼青年强烈反响,最终导致2天后“岛中事件”发生。
1961年2月1日,大日本爱国党的成员、当时17岁的小森一孝手持长刀前往《中央公论》杂志社社长岛中鹏二的住宅,称自己是“右翼分子”,要找岛中“算账”,但被岛中的妻子雅子告知社长不在家。小森后来擅自进入岛中的住宅,将雅子砍成重伤,并杀害一名佣人。小森于次日向警方自首。
“岛中”事件后,深泽七郎不得不躲藏到1965年。虽然新闻界仍有维护言论自由的呼声,但在岛中事件后,日本批评天皇制的阵营内部的自我节制力量大为增加。
对媒体的威胁至今仍在持续
除了“岛中事件”,日本右翼团体还禁止《思想的科学》杂志1962年1月号关于天皇专辑的发售、禁止1965年批判越南战争的电视剧和同年《每日新闻》记者大森实关于越南战争的报道。此后这种局面并未得到控制。1987年5月3日夜晚,一名头戴棒球帽的男子闯进《朝日新闻》社阪神支局,用霰弹枪袭击报社记者,造成当时29岁的记者小尻知博当场死亡,另有一名42岁记者犬饲兵卫失去小指和无名指身负重伤。罪犯当时自称“赤报队”,说自己的行为是“对反日的朝日的报复”。当时日本媒体普遍认为,该事件并不只是针对《朝日新闻》,而是对言论自由的攻击,欲通过暴力和胁迫手段来达到自己希望媒体朝着右翼方向改变。该报记者本多胜一因著书揭露当年日军的侵华罪行,不得不长期乔装打扮,深居简出。至于出入《朝日新闻》社门前的右翼宣传车,更是家常便饭,屡见不鲜。
据统计,仅1996年右翼团体为抗议教科书历史记载,威胁出版社的事件共有40余起,而1996年7月到1997年5月,对初中社会教科书发行者以“公开质问状”等名义发出的胁迫状已达近百封。2008年5月3日,反映靖国神社的纪录影片《靖国》在涉谷电影院上映,当天有10多辆右翼街头宣传车停在电影院门前,电影院还接到右翼团体传真,恐吓“上映《靖国》就自找麻烦”。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