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环球网消息:《香港商报》综合报道,从今年6月起,欧洲央行用负利率、准备欧版QE等举措揭开了新一轮欧元区大宽松的序幕。上月联储局宣布结束QE3,但日本央行上周却扩大QQE规模至80万亿日圆,并决定将购买ETF和REIT的规模增加两倍。美日央行截然不同的货币决策加大了欧美日三地区央行的政策分歧。美报分析,一场货币战蓄势待发。但这一次不是像20世纪30年代一样的焦土战,而是一场颇具破坏性的秘密战争,这场战争将加剧全球的经济问题、令国内政治日程偏离轨道。
1.本轮货币战将极具破坏性
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扩大资产购买规模的举动令日圆大跌。随着不断走软的汇率拉低其汽车和电子产品在海外的价格,日本将给其它国家的生产者制造竞争挑战,威胁就业岗位,令这些地区的决策者面临必须作出响应的政治压力。
日银放水 多国料以牙还牙
相关反应已经显而易见︰韩国央行本月减息,韩国议会还在要求进一步减息;新西兰央行一反常态地明确对新西兰元的坚挺程度提出警告,捷克、瑞典和以色列的央行将利率降至零附近的水平,而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和瑞士的利率已经在这一水平上维持了数年。
分析认为,对于日本在过去两年来削弱日圆的做法,全球货币体系中影响最大的那些国家大多没有直接采取“以牙还牙”的应对策略。但这些国家的决策者用口头或行动来应对这种做法产生的影响则是迟早的事。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全球进一步陷入通缩,增长乏力。
欧银QE令成员国分歧加大
这种情况也会影响错综复杂的欧元区政治。通缩风险已经促使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打开了债券购买的大门,导致欧元走低。但是他面临持强硬货币立场的德国央行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在更有争议的购买主权债券的方案上。相比之下,法国则极度欢迎货币刺激政策帮助其达到欧盟规定的财政目标。而希腊也急需货币刺激政策,该国债券价格目前已经回到了危机价格水平。这些处境艰难的国家与德国和其它经济较为健康的北欧国家出现分歧,可能也与西班牙意见不合;西班牙在不得不进行痛苦的经济调整之际,对法国坐享欧洲央行的支持感到不满。
俄委巴等国陷困 危机难免
此外,还有一些真正处于困境的经济体,诸如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巴西。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油价下跌已使其财政状况面临风险,但同时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和资金外流又迫使它们加息而不是减息。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可能直接引发危机。
全球通缩或打断美收紧币策
有评论指出,美国的反应还不能确定。作为一个主要由国内需求驱动的经济体,美国暂时能忍受美元走强带来的阵痛,但这也是有限度的。值得注意的是,联储局副主席费希尔已对美元走强给经济带来的拖累表达了担忧情绪。就目前而言,美国经济仍在增长,就业也在增加,但美国不能无期限地充当全球增长的唯一引擎。因此,虽然联储局仍可能在明年春季或夏季数年来首次加息,但将通缩这一烫手山芋在全球范围内击鼓传花的游戏将不可避免地放慢、甚至打断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进程。
2.央行币策并未“超负荷”
鉴于每个主要央行都在作出改变,现在评估我们可以对央行抱多大期望是个好时机。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称,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目前各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负担过度”,只有财政政策才能帮助低迷的经济摆脱困境。当然,财政政策仍有运作空间,比如在整个欧元区,财政赤字与经济产值的比例仅为2.5%。结构性改革也是需要的。但我们应该对货币政策已经发挥了其全部作用的观点提出异议。
“流动性陷阱”不可信
有人认为,发达经济体正处于“流动性陷阱”——这个时候印钞不再有任何效果。这种观点是不可信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语义层面上的,但语义可以影响政治。我们很难发现陷阱,而且也难以、甚至不可能逃脱陷阱。“流动性陷阱”的言外之意是说货币政策制订者已经竭尽所能。就陷入流动性陷阱模式的经济来说,央行是无能为力的。尽管央行可以随心所欲地印钞,但这种力量不再对利率造成影响,也不再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提拔作用。
藉购债影响利率并非最有效
如果我们已经处在这样的局面下,那么就不能责备央行未能出台更多的货币刺激政策。它们充其量只能承诺未来通胀将会上升,从而让实际利率(考虑通胀因素的利率,并决定着人们是借贷还是储蓄)进一步下降至零以下。但谁会相信银行的此类承诺现在无法创造通胀呢?央行改变预期的力量取决于其履行承诺的能力。
在当前的危机中,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不要只看短期利率,你会发现,所有地方的最长期利率显然远高于零。即便零是“下限”,也不能说央行已经触及了这个下限。无可否认,大型央行(除了欧洲央行以外)利用资产购买来影响这些利率——但不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它们本可以宣布,希望长期利率下降至多低的水平,并承诺按需购买债券来实现这个目标。但在实际上,它们却承诺购买一定数量的债务——无论由此导致的长期借贷成本处于何种水平。
3.日银不应动摇通胀目标
有外媒分析,日本黑田东彦将通缩描述为一种陷阱是正确的。当消费者和企业预计价格下降时,他们会延迟支出,寄望于囤积的现金将来会更值钱。这从经济中抽走了需求。价格下跌获得了一种自我实现的动能。假如黑田东彦淡化其通胀目标,那就会表明,他可能被犹豫不决的市场信心击败了。
这格外重要,因为管理预期对他的使命至为关键。出口仅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15%,日本企业几乎没有从日圆下跌中受益,因为许多业务和原材料都在海外。债券利率下降(目前不到1%)也没有带来多大好处。这些渠道都比不上日本摆脱通缩心态后产生的潜在收益。
能否践诺攸关央行信誉
恢复通胀只是安倍推动日本增长战略的“三支箭”之一。日本央行以微弱优势通过了黑田东彦的最新举措,这表明该行对加大量化宽松日益感到不安。但如果不能将通胀维持在正值水平,后果将会严重得多。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和储户开始支出,如果名义增长没有上升,日本政府管理巨额债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市场可能受到日本央行声明的冲击,但它不应如此。央行信誉与能否履行承诺有关。黑田东彦已经誓言要维持温和的通胀水平,但几十年来累积的低迷情绪绝不会在几个月里消散。如果通胀预期依然疲弱,黑田东彦的任务就很简单︰他不得不出台更多的举措。
4.联储币策效力或被粉饰
传奇投资者辛格在最近致投资者信中表示,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乐观情绪受到了经济数据的误导,这些数据低估了通胀、高估了增长,而且联储局过去6年来的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及金融系统处在一种人为制造的虚幻当中。
通胀数据恐遭扭曲
辛格旗下的艾略特公司在第三季度写给投资者的信件中表示,10月份上半月市场的动荡或许是下一场崩溃的“预告片”,如果投资者对货币刺激的效力失去信心,那么这场崩溃可能就会
演变为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没有人能够预言,政府凭借伪增长、伪资金、伪就业、伪金融稳定、伪通胀和伪收入增长数据能蒙混多久,一旦信心丧失,损失可能会很严重,众多市场和行业将同时突然大幅下挫。”
尽管美国的表现比大多数其它国家要好,但辛格认为当前还不能过于乐观,因为美国的真实数据可能被粉饰。美国通胀数据至少比真实的通胀低了一个百分点,同时通胀数据还因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的消费鸿沟越来越大而被扭曲。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