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正式成员国是印度二十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虽然印度总理莫迪早在7月份在巴西福塔莱萨时就收到了来自习近平的参会邀请,而今印度却在节骨眼上缺席会议,这着实让人感到意外。一直怀有“大国情结”的印度为什么不来参加这场大国盛宴呢?
对于谢绝出席会议,印方给出的理由仅仅是“印度并非APEC成员”。诚然,从地理的角度看印度的确不是“太平洋”国家,因此被排除在APEC成员行列之外从技术上说也顺理成章。不过要APEC要将印度这个人口十亿级别,而又近在咫尺的新兴经济体彻底忽视,却不仅仅是地理原因能够解释的,毕竟被制造出来的地理概念所服务的还是实际利益。与其说是外在的地缘因素导致印度孤悬于APEC之外,不如说是印度内在的“体制问题”使其成员之路阻碍重重。
始创于1989年的APEC,其宗旨就是提倡服务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为亚太地区日趋紧密的经贸联系创造便利平台。在成立之初APEC仅有12个成员国,中国、中国香港和中华台北于1991年加入;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墨西哥于1993年加入;智利1994年加入;越南、俄罗斯和秘鲁于1998年加入。不断壮大的APEC成员国使印度也跃跃欲试,希望以其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入伙”APEC,不过结果却是屡遭拒绝。
很多人把APEC不待见印度的原因归为地理和政治原因,有专家认为印度不是太平洋国家,因此让其加入名不正言不顺。此外,还有人认为让拒绝印度的原因在于印度加入会使APEC整体大大偏向太平洋西岸的亚洲,而对太平洋东岸的美洲国家不利。虽然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却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印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印度不仅对进口货物征收极高的关税,其涉及外资直接投资(FDI)的规定也异常繁琐。与此同时印度官僚系统的繁文缛节也使印度的经商环境非常恶劣,而民粹政治又使执政者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考量,而倾向于追求短期的选票红利。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经商指数”,印度2013年在189个有数据的国家中位列134位,和柬埔寨、塞拉利昂、阿富汗属于同一个梯队。然而,这些经商环境恶劣的国家通常因为体量小,影响力弱而不会对国际贸易自由化产生显著影响,但印度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其常借助大国身份阻碍国际贸易谈判,有人甚至将印度称为世界贸易便利化的头号毒药。
2014年7月31日是WTO的《贸易便利化协议》通过的最后期限,但是由于印度在最后阶段的突然使用否决权,整个谈判终究功亏一篑。曾几何时,《贸易便利化协议》被誉为WTO自成立以来商定的首份多边贸易协议,极可能一举突破长达12年的多哈回合谈判僵局。但是由于印度的意外反对,整个谈判却再次陷入重重迷雾,前途未卜。在WTO其余159个成员国全数表示支持的情况下,印度单枪匹马出击使WTO唾手可得的协议化为泡影。印度因为其国内政治的需要而“狙击”了有利于全世界的《贸易便利化协议》,这无疑使各界再一次对印度所扮演的角色失望。
与印度在WTO的《贸易便利化协议》谈判中扮演的角色相似,印度在其他的区域贸易协定中也常常成为在“齿轮中的沙砾”。在谈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时,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杰佛里·肖特直言:“鉴于印度与其他RCEP谈判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协定的范围和质量,以及弥合中国与印度之间贸易分歧的难度,印度是完成RCEP谈判的最大阻碍”。
不管是WTO、RECP还是APEC,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就意味着让渡一部分的经济主权,牺牲一部分的短期利益以换取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更加充沛的外国投资和更加先进的技术资源。印度受制于其国内错综复杂的政党利益和短视的选票政治而难以进行这种有益的利益交换。比如,印度狙击《贸易便利化协议》是因为对协议内附的农业补贴限制不满,而不满农业补贴限制的原因则是一部名为《粮食安全法》的国内法律。《粮食安全法案》旨用政府财政补贴为多达8亿(近全体人口三分之二)的印度民众提供极为廉价的口粮,这不仅扭曲了印度国内的粮食市场,也扭曲了国际粮食贸易,对其他粮食出口国的利益造成极大损害。尽管印度经济届早有共识,认为《粮食安全法》存在缺陷,但是这部法律却着实显得无法阻挡。对于印度政治家来说,剥夺民众的低价口粮无异于政治自杀。毕竟,在印度的民主体制下,多达8亿民众会受到法案的直接影响,他们手中的选票足以推翻任何一个政党。在残酷的政治博弈中,印度政治家总要在国内和国际压力之间做出抉择,如果难以取得平衡他们在必会屈服于前者。这正是印度沦为“毒药”的症结所在。
从APEC角度看,既然印度是世界贸易便利化的毒药,从现实利益出发也就不太可能邀请印度入伙。从印度的角度看,既然不能入伙APEC,那即使去参加会议也没什么意义,此外以印度的身份也不可能影响APEC的议程设置。一群在高谈阔论谈区域自贸的人说不定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印度,毕竟WTO的旧账摆在那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印度以习近平主席特邀嘉宾国的身份参加APEC会议就有点自讨没趣,甚至有失大国身价——“既然你APEC看不上我印度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我才会不舔着脸来凑你的热闹。”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以东道主身份邀请印度参会真是一步妙棋,既可以给足印度孜孜以求的“面子”,又不用担心印度参会妨碍APEC的“里子”。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现在各式各样的国际论坛层出不穷,由于数量太多甚至有点“通货膨胀”,印度虽然不参加APEC,但是11月份还有好几场可以赶。11月12日,也就是北京APEC领导人会晤后一天,在缅甸将举行东亚峰会,APEC中几个重量级国家也将悉数参加。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都先后成为东亚峰会成员国。因此,在东亚峰会的平台上,印度可以名正言顺的和这些同样是APEC成员国的国家同台讨论,而且能以成员国身份影响议程设置,不必过于担心贸易便利化的问题。既然APEC区别于东亚峰会之处在于印度是否参加,那印度就有充分理由刻意抬高出席东亚峰会的规格,而对APEC表示不屑一顾。与东亚峰会相似,11月份还将在澳大利亚举行G20峰会,在尼泊尔举行南盟峰会,而在这些会议中印度都是以正式成员国的身份出席。总而言之,印度并不缺一个类似APEC的平台。
印度缺席APEC,真的是因为“体制问题”……
如果仅仅是比拼参加国际论坛的数量,那印度绝对不会输给世界其他大国,但是如果要说参会质量那又是另一码事了。一面享受经济全球化的红利,一面又不承担全球化的代价的好事是没有的。印度想要真正在各种论坛峰会中发挥作用,实质上推动国际合作就必须懂得交换利益。然而,印度民粹盛行的政治体制却使得涉及利益的改革举步维艰,国际谈判中的印度代表因此难以让渡国内利益作为交换筹码。即便是独霸一方的美国也难在经贸谈判中一毛不拔,冥顽的印度成为“毒药”简直顺理成章。套用一句中国人熟悉的话,“这是体制问题”。
诚然,如果各国选择绕过棘手的印度搞区域一体化,那最终吃亏的还是印度自己。不来北京参加APEC峰会,印度还可以风尘仆仆的参加一个接一个的峰会,一个又一个的论坛,风风光光赚足面子,但如果其国内弊政不改,参加再多的国际活动也无济于事。毕竟,想要带领印度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级别经济体真正走向现代化、工业化,不实实在在向国际资本、国际市场、国际技术借力打力,而仅靠一批精英在国际场合逞个口舌之快是绝无可能实现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