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语:斯里兰卡总统选举与东南亚的宗教矛盾
据《纽约时报》和BBC等传媒报道,斯里兰卡总统选举中,现任总统拉贾帕克萨承认竞逐第三任失败,而去年11月辞去拉贾帕克萨政府卫生部长、“叛投”反对党新民主阵线的西里塞纳成功当选总统。
拉贾帕克萨在总统任内大力推行“亲中国”政策,两国合作由经济扩及军事领域,在斯国国内和国际都引发争议。如今黯然下台,难免触动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以及北京的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所以这次选举结果,如同缅甸近年政局演变一样,再次显示北京脱离基层民意、倚重上层关系的传统外交政策的固有风险。
但是这次斯国大选,背后有重要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因素,在东南亚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拉贾帕克萨和西里塞纳都来自斯国信奉佛教的僧伽罗族多数,关键的区别是拉贾帕克萨总统坚持铁血政策,击灭了印度教泰米尔族的武装造反运动,而形成对僧加罗族佛教强硬势力的过度依赖。这不仅阻碍了内战结束后的民族和解过程,更因斯国若干佛教强硬组织的“宗教沙文主义”,而开罪了在内战中低调中立的斯国穆斯林人口少数。泰米尔族加穆斯林占了斯国人口将近三成,这次大多数反对拉贾帕克萨。再加上僧伽罗族内部对拉贾帕克萨总统启用多名兄弟子侄的“家天下”统治日益不满,注定了他的败选。
斯国印度教人口与穆斯林的“统一战线”,开辟了东南亚政治的某种新局面。但是这样的合作,也有很大的权宜性,难以持续。因为这违背了东南亚宗教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东南亚的绝大部分,从位于今天越南中部的占城王国,到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岛链,原来都属于印度教文化圈,而被历史学家称之为“大印度”。“狮城”新加坡之名,便是这一印度文化的代表。而东南亚以及南亚大片地区后来的伊斯兰化,印度教是最大的输家和牺牲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教婆罗门家庭出身的奈保尔,便对这一历史演变深恶痛绝。
可是东南亚的伊斯兰化也展现一个奇特的规律:“大印度”之内,今天没有回教人口多数的地方,除了被越南吞并后逆转伊斯兰化的占城,其他无一例外,都是由印度教文化转化为南传佛教主导的国家: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
我的看法,是佛教主张的“众生平等”,具有很大的社会文化优势,比坚持种姓制度的印度教更有“抵御”外来宗教的能力。我曾经向北美和澳洲的几位东南亚历史专家征询东南亚伊斯兰化的上述规律。除了这一宗教文化因素,他们都难以解释这一历史的“巧合”:原来的印度教地区纷纷回教化,而佛教国家都维持了佛教多数。
这一历史演变规律进化到当今的“文明冲突”,尤其是国际伊斯兰极端主义日益蔓延的局势下,佛教多数与穆斯林少数的冲突,成为东南亚佛教国家的重要矛盾,特别见于泰国南部和缅甸,目前又波及到斯里兰卡,因而引起佛教、印度教、回教之间复杂尴尬的三角关系。
这是因为在印度教的大本营,特别是信奉印度教至上主义的人民党莫迪政府,把伊斯兰教的扩展,看成是最大的政治文化威胁。人民党同时为了扩展印度教的势力影响,不断宣扬佛教的印度教文化渊源,颇有与佛教组成“统一战线”的意图。但是斯里兰卡与印度一衣带水,印度教泰米尔族与佛教僧伽罗族冲突因此成为该国国内主要矛盾,斯国泰米尔族因此也常常引印度大陆上的泰米尔族为外援。
印度为了抵御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进展,必须拉拢佛教僧伽罗族多数的斯里兰卡,而无法过多干预偏袒斯国的印度教泰米尔族。而人民党的基本信仰,使得莫迪政府难以支持回教力量。印度近来日益亲近以色列,而淡化与巴勒斯坦方面的长期关系,是明确的证据。
西里塞纳总统上台后,为了维护僧伽罗族多数的支持,在内政上无法过多回馈帮助他上台的泰米尔族-回教“统一战线”。而印度莫迪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尽量拉拢东南亚的佛教国家,组成印度教-佛教“统一战线”。这些内外矛盾因素,将会驱动西里塞纳政府的外交政策。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