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经历了大幅下降,一度到达每桶45美元的低点。不过,近一个多月来,国际油价稳中有升,已经回到了每桶60美元的左右。有分析认为沙特放任原油大量流入市场的策略已经起到效果。3月3日,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头号产油国,沙特发布最新价格清单,宣布将4月份对亚洲和美国的官方石油销售价格(OSP)至少各上调1.00美元/桶。这被媒体认为是近期石油价格战走向平息的信号。
外界将近期石油价格的大幅下滑称为“石油价格战”,而沙特则是这场战争的主要推手。在去年11月的欧佩克大会上,正是沙特全力推动欧佩克不减产,从而继续推动了石油价格的下滑。外界的评论普遍认为,沙特发动“石油价格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的页岩油革命已经取得显著成果,美国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原油产量第一,并迅速抢占石油市场的份额。而沙特则希望通过发起价格战,迫使成本高企的页岩油减产从而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不过对于外界有关沙特基于政治目的发动价格战的说法,沙特石油部长近日予以了否认。他表示,新的原油产出和经济衰退导致原油产出过多,造成油价下跌。目前,油价正在企稳,原油需求逐渐增长。沙特现在的主要政策是平衡这供大于求的市场,而非减产。
他表示:“沙特的石油政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不变,并且今年也没有改变。我们不会追求政治石油。对我们来说,这是供给和需求的问题,这纯粹是商业的问题。”
这场石油价格战是否真的结束了,也不管沙特不减产的动机到底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沙特目前的国际政治地位及其制定政策的走向,都与石油有关。
目前的沙特阿拉伯在一战结束后属于英国统治,1927年签署的《吉达条约》使得沙特阿拉伯正式脱离英国的统治独立。1932年,在国王伊本·沙特的领导下,沙特统一了许多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形成目前的版图。在立国之初,沙特急需资金发展经济,而朝觐业是其主要财源。然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朝觐人数锐减,沙特经济随即陷入困境。为此,国王伊本·沙特多次向英国政府请求援助,甚至派王储乞求贷款,但均遭拒绝。无奈之下,国王想到了石油。
此前,经过初步勘探,沙特被认为存在石油资源。1930年,急需用钱的伊本·沙特同美国人克兰商定,由后者出资雇人到沙特寻找石油。找到石油后,美国石油公司的势力大举进入沙特,到了1939年,通过同沙特政府签署石油租让协议,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的沙特领土已经占该国面积的三分之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为丰富的石油资源,沙特成为美国、德国和英国三方竞相争夺的国家。德国借助1929年同沙特签订的友好条约,将自己装扮成争取阿拉伯民族独立的斗士,积极在沙特开展活动。1941年,希特勒亲笔致函伊本·沙特,表示如果沙特参加轴心国阵营,德国将扶直他为“阿拉伯之王”。
沙特虽然采取了中立政策,·但内部意见并不统一,部分领导成员认为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将获得胜利。而且当时沙特四周都是英国的军事力量,在财政和经济上与英国关系非常密切。于是,伊本·沙特决定坚持中立政策拒绝与德国合作。被拒绝后,德国间谍开始有计划地破坏沙特的石油设施。结果,德国大使被驱逐出境。
德国出局后,英美又展开竞夺。为达到排挤英国、实现美国控制沙特石油的目的,在沙特经营的阿美石油公司不仅根据沙特政府的意愿按期缴纳租让费和预付金,还设法让美国政府出面帮助沙特维持财政稳定。美国正式参战后,中东和沙特的地位在美国人那里变得愈发重要。1945年2月,罗斯福参加完雅尔塔会议后,同沙特国王在苏伊士运河的大苦湖秘密会晤。尽管没有官方的资料,但外界确信此次会晤中美国和沙特达成了协议:美国在某段不确定期限的时期内,保证沙特王室的安全和稳定。作为回报,沙特保证让美国从沙特获得大量石油,并参与发展沙特的石油工业。正是同美国的结盟,再加上越来越多的石油财政,沙特才奠定了其他阿拉伯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毫无疑问的是,外交因素有时在沙特的石油政策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众所周知,1973年,在改变美国对以色列政策的(未遂)尝试中,沙特国王费萨尔以禁运的形式,公开将石油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导致了石油危机。
而在上世纪80年代,石油市场也出现了一场油价崩盘。《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威廉·萨菲尔模仿沙特时任石油大臣扎基·亚马尼的语气说:“我的战略是产油、再产油,直到低油价让伊朗破产。王室给我的命令再清楚不过了:不惜任何代价削弱伊朗。即使我们自己的生存岌岌可危,我们也愿意承受油价下跌,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饿死伊朗的战争机器。”不过,亚马尼本人对此说法予以否认。
此外,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能源供应短缺,利雅得和华盛顿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协议,即沙特增加产量,填补制裁导致的伊朗出口商留下的缺口。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