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在2008年金融海啸后显得白热化,最近欧元区股市在欧洲央行施行买债量宽后大幅攀升,年初至今,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已上升21.4%,欧盟STOXX 50指数亦已攀升至6年半的高点3656.21点。欧洲央行于去年11月暗示买主权债后,欧元兑美元汇价至今下跌16%,欧元有效名义汇价亦跌至13年低点,欧央行在此役货币战中似乎领先,但相比日本及美国,欧元区实际上只是东施效颦,美国仍在货币战中处领导地位,上周联储局议息,就可显示出美国的实力。
美国是货币战争的始作俑者,而且操作得炉火纯青,大家可能只注意到2008年美国带头买债量宽,将美汇价格推低19%,带动美国股市走出阴霾,走向历史新高。但美国的货币战策略岂只得推低美元一招,1994年2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开始加息,在1年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从3厘提高至6厘,引发其后6年的美元绝对强势,亦引发了亚洲金融风暴,得益者是美国。1995年至2001年,美汇价格上升超过50%,美国金融资产天下无敌,避险你得买美国国库债,增加风险你得买美股,美国是全球资金集散地,投资者别无选择,最后催生了科网泡沫,资金才从美国撤走。
美国现今所处地位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相似,美国民主党若认为美汇继续上升只短期影响企业盈利,无碍本土百姓生计,则美联储可以更加鹰派,不但在此次议息中删除对收紧政策有耐性的词语,并且对实实在在的通缩风险继续轻描淡写。不过,笔者觉得,美国政府未必再甘冒太大通缩风险,油价下跌的幅度及其后引发的企业回响可能已超乎他们的想象,美汇过度上升令美国企业于去年减掉4%的销售量,在美国几乎可以主宰美汇价格的今天,应当心此次议息美联储可能释出鸽派讯息的可能性增高。
美国议息后,欧元价格会产生大幅波动,日元亦然,可能令欧、日股市回吐。但基于日元弱势对日本股市的影响似正在淡化,日股下调应有限。无他,只因日本在此次货币战中没有被牵着鼻子走,在2012年欧元区仍在水深火热时已明确告诉投资者,不要因避险而买日元,在欧元去年仍在1.4水平时,日元兑美元已经主动性贬值28%。
日本日经平均指数于上周创下15年高位的19335.8点并不纯粹只是弱日元的“膝盖反应”。日本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虽然比预期弱,主因是存货上升较少,但本年度第一季度,笔者预期日本GDP增长可达3%,主因有三:第一,日本出口因为日元实质有效汇价贬至1973年2月以来最低点已有显著改善,1月份出口上升17%,为14个月高;第二,非制造业的资本投资因劳工短缺正不停上升;第三,由服务业带动的私人部门消费在较高实质工资及财富效应带动下,于今年内有显著上升空间。
笔者于两年半前开始看好日股,当时所持信念是日元已升无可升及日本开始制订第一次1%的通胀目标。
日本通胀在销售税实行后并不能持续,由于油价下跌及日元停止大贬,令通缩压力重临,央行可能于7月份再加大量宽规模,支持日经平均指数朝20000点前进。
(系星展银行财资市场部执行董事)
附文:雷思海:美国2015年前后将启动对中国的货币战争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兰旻):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和中美实力对比不断变化,美国对中国的防备与戒心与日俱增,“中国威胁论”在美国舆论界也日益流行。鉴于此,美国精心布局了一场针对中国的货币战争。知名政经学者雷思海的新作《大对决:即将爆发的中美货币战争》,清晰推演了2015年前后,中美之间以金融为直接武器,以政治、军事、舆论控制力量为竞争手段的大对决全过程及其后果。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了解书中观点,《世界新闻报》对雷思海进行了专访。
《世界新闻报》:能通俗地说下对中国的货币战争将会怎么打的吗?
雷思海:前几天,一位美籍华人朋友,把他2008年通过国内亲戚在北京买的房子卖了,当时美元兑人民币是1比7左右,现在是1比6.2。当时20万美元买的房子,现在把汇率上涨与房价上涨都算进去,他赚了近70万美元。这位美籍华人说,他现在卖了,是想将来抄底。那他什么情况下可以抄底?那就是人民币汇率大跌,国内资产价格大跌,也就是中国出现金融危机。如果我们把这位美国华人,换成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的外国资本。那么这就是财富掠夺,就是货币战争。
《世界新闻报》:美国存在对中国的货币战争战略吗?
雷思海:我认为有,当然,你不可能从白宫或者美联储的文件中看到这样的文字。但是可从其政策中分析出来。这个政策首先就是美联储的压力测试。
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每年都对其大型金融机构搞一次压力测试。前四次都没什么,但是第五次不同寻常。有两个地方不同寻常,一是对美国经济2015年第二季度情景的假设不同寻常,美联储对美国经济2015年第二季度最坏情形的假设,是经济下跌5%,股市市值跌掉一半,失业率上升到12以上,房价在目前的基础上再下跌20%,这都远超次贷危机时的情形。二是引入了一个新的参数,那就是中国以及亚洲经济的放缓。
美联储是如何描述这两个不同寻常的情形之间关系的呢?它认为是中国经济的放缓,让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下挫。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一百多年来,美国的经济与金融危机,从来没有一次因为外部因素导致。1929年大萧条,上个世纪70年代大滞涨,次贷危机,都是美国内部因素导致。相反,在美国成为金融帝国后,其他国家的经济危机反而有利于美国资产价格的上升,因为资金都逃往美国。东南亚金融危机5年中,1万多亿美元资本从东南亚逃往美国,推动美国股市创造历史新高,中国若经济放缓,只会导致资金逃往美国,买美元资产,美国股市怎么还会腰斩?
所以,美联储设定的这两种情形,其真正的情况只能是,美国金融的巨大震荡,导致中国以及亚洲经济放缓,放缓只是个委婉的说法,美联储其实是要以一场人为的美元强势大反转,刺破中国的资产泡沫,让中国出现金融危机。
但是,由于美国经济并不是真正的复苏,因此,以利率提升为标志的强势美元政策,将非常可能导致美国资产价格的大崩溃,也就是美联储所假设的美国经济最坏情形。
《世界新闻报》:美国如果搞强势美元政策,为什么只是针对中国的呢,其作用不是对全世界都一样吗?
雷思海:这个问题很好。为什么说美国货币战争的主要针对中国,是因为,美国的货币战争布局,不仅仅是货币政策上的,而是全面的,从地缘政治,到经济、贸易、货币政策,甚至是舆论引导等诸多方面,而所有这些布局,最重要的对象就是中国。
地缘政治方面,首先是战略东移。从伊拉克与阿富汗撤军后,美国省出了1200亿美元的军费,但美国实际军费2012年与2013年都没减少多少,实际上等于增加了近千亿美元军费,这些资源都拿到了西太平洋地区,主要是针对中国。
其次,是重返东南亚。2009年美国当时的国务卿希拉里提出的,这个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要打掉人民币国际化的后院。再次在钓鱼岛问题上,美日显示了默契与金融货币政策的合流。美国默许日元大贬值,套住了中国3000亿美元的日本国债,中国外汇这一块就浮亏600亿美元。第三是,美国搞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TPP),却惟独排除中国,这是试图阻止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的进一步融合。第四,从2005年以来,美国一直采取各种手段压迫人民币升值,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经达到20%左右,升值引导热钱进入,助推中国资产泡沫。而对其他货币,美国则默许之贬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有中国享受了美国这样的全面深入的布局。欧元区、日本,包括俄罗斯,都没有享受到美国这样的“待遇”,所以可以下结论,美国这场货币战争,就是针对中国而来,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对决。
《世界新闻报》:美国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准备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来打这场货币战争呢?
雷思海:美国是迫不得已。因为,美国需要解决其近700万亿美元金融资产的利润来源问题。目前,把各种金融衍生品加进去,美国的金融资产近700万亿美元,这700万亿美元,即使按照一年1%的利润要求,也需要每年7万亿美元的利润来支撑,否则资产价格就要大跌。
金融本身并不产生利润,它的利润来源最终是要依靠实体经济产生。目前,美国GDP是15.6万亿美元左右,实体经济不到一半,也就7万亿美元左右,实体经济每年7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如何产生7万亿美元的利润?显然,美国需要外部实体经济,来为其金融资产提供利润来源。外部最大的实体经济单一国家,就是中国。这正是美国提出“中美国”理论的原因,实质是希望为美国金融资产的利润来源,找到一个寄生体。但中国已经拒绝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G2模式。
所以美国需要一场金融危机,来金融击垮中国,最好让中国经济经历失去的5年,甚至10年,从而为美国资本大规模地廉价收购中国资产创造条件,也就是从外部解决其庞大的金融资产的利润来源问题。
迫不得已的另外一个方面,是目前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对美国GDP的提升作用,将在2015年前后失去效用。这一点日本是前车之鉴,日本经济泡沫在1989年底破灭后,依然通过货币宽松政策维持了5年多的经济增长,其GDP在1995年达到顶点,随后进入失去的15年。
美国今天的货币宽松政策,搞的是日本当年的一套。货币宽松对其经济总量增长的效用,将在2015年前后归零。为了避免日本长期通缩与经济停滞的命运,美国将不得不搞一场“伤人一千,自伤八百“的金融大对决。在这方面,美国有日本无法比拟的优势。
《世界新闻报》:这样的观点是不是“阴谋论”?为什么说这又是一场迟来的货币战争?
雷思海:我反对“阴谋论”,不要把什么都想成美国的阴谋,或者某个精英团体的阴谋。但是现在为了反“阴谋论”,连美国的金融战略都不承认有了,连美国的阳谋都不相信了。这倒是合了那句话:“蹩脚的阴谋论正是阴谋的最好朋友”。
《大对决:即将爆发的中美货币战争》这本书反对“阴谋论”,但是,美国的金融战略是一种客观存在,换成任何一个国家,处于美国这个金融帝国的位置上,都会有这样的战略,那是很自然的。其实,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当前正处于美国第三个金融大战略周期收官的前夜。
前两个金融战略周期,一个从1970年到1985年。第二个战略周期,是1986年到2002年。巧合的是,前两个战略周期,都是15年左右,并且都是10年的美元大贬值加上5年的美元大升值。按照这个规律的话,2012年,美元就应该大反转了。这也是国内外一些学者预测2012年美元会进入牛市,中国经济会萧条的根据所在。
其实,这种预测有点刻舟求剑,历史不一定那么精密的重演的,次贷危机打断了美国第三个金融战略周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15年前后的这场大对决,也是一场迟来的货币战争,它本来应该在2012年左右发生的。
在美国前两个金融战略周期里,西欧国家最后整体失去了5年,苏联不复存在,日本进入失去的15年,东南亚国家普遍失去7年左右,俄罗斯、韩国也失去了7年左右,阿根廷、墨西哥也失去了6年左右。
但是,第三个金融战略周期,美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对手,一个是作为整体出现的欧元区,一个是中国的崛起。尤其是中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战争对手,也是美国最希望解决的一个金融战争对手,一旦解决好中国这个对手,那么美国庞大的金融资产来源问题,就得到真实地解决,欧元也就将不战而败,地盘永远就是那么大了。
美国的金融大周期战略,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再无大的阻碍,世界将进入美国所期待的“美国霸权善意统治”的状态,也就是“中美国”的扩大版—“世界生产,美国消费”模式的长久延续,所以说,这是一场牵动世界未来走向的金融大对决,也是决定世界财富能否更为公平分配的规模空前的货币战争。
《世界新闻报》:本书与其他货币战争类书籍,不同在什么地方,有什么颠覆性的内容?
雷思海:是的,本书所说的货币战争,概念完全不同于过去其他货币战争类书籍的货币战争概念,其内在逻辑也是完全相反的。
以前观点,几乎把所有人类历史上的战争,都从货币战争的角度去解读,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甚至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某些历史,都认为是货币战争,这只能说是一种金融现象,而不是货币战争。
我认为,真正的货币战争,是尼克松让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才有的事情,是纸币霸权时代才出现的新的战争形式,可以说,没有纸币霸权的出现,就没有货币战争。
因为货币战争,首先需要输出自己的货币。但是,在金本位时代或者贵金属本位制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希望输出自己的货币,包括19世纪的大英帝国,1971年之前的美国,都曾经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本国货币的输出。道理很简单,因为在贵金属本位制时代,国内贵金属的减少,也就意味着货币发行的减少,这就会带来本国经济的收缩。
因此,在那个时代,财富掠夺是通过热战来完成的,战败国要么割地赔款,要么出让权益,比如海关税收权,金融控制与掠夺,只是战争胜负的产物。但是,在美元欲黄金脱钩之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最大的利益,是输出本国货币,而弱国是没有能力输出本国货币的。
美国在占领伊拉克之后,第一件事情,就运送一批美元到伊拉克。美元与黄金脱钩到2010年,美国通过贸易逆差,累计输出了近11万亿美元的货币,通过对外投资,则又累计输出了近21万亿美元的货币。两者累计输出了近32万亿美元的货币,那么现在各国手头的美元资产是多少呢?只有2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其他国家手里本该有的有10万亿美元消失了,这本来是美国欠下的债务,到哪里去了?回答就是,被货币战争消灭了,这就等于美国人无偿占有了他国10万亿美元的财富。
其实,纸币的输出,本身就意味着对他国财富的暂时无偿占有。今天的货币霸权国家美国,则利用本国的货币输出特权,引导资本流动方向的切换,汇率的剧烈波动,制造他国资产价格泡沫以及随之而来的泡沫破灭,来对他国财富进行掠夺,最终达到消灭他国手里的美元的目的,从而完成货币输出对他国财富的暂时无偿占有,到永久无偿占有的过渡。
这就是货币战争,它的财富转移后果,与历史上的热战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只是没有看得见的血与火而已。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